3.1.2 种群数量的变动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135839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6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2 种群数量的变动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1.2 种群数量的变动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1.2 种群数量的变动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1.2 种群数量的变动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1.2 种群数量的变动 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2 课时课时 种群数量的变动种群数量的变动 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 分析大肠杆菌数量增长的过程, 建立种群数量指数增长的数学模型。 2.结合教材 P7374的探究,尝试建构种群逻辑斯蒂增长的数学模型。3.通过对“S”型曲线的 分析,学会用种群增长模型分析实际问题,并指导实践。 重难点击 根据实例建构种群增长的“J”型、“S”型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 变化和指导实践。 一 种群的指数增长 如图所示,在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总是变动着的。试结合下面的 材料,阅读教材,探讨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数量变化规律。 1若细菌的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请你仔细观察细菌分裂繁殖

2、的规律,完善下表: 时间(min) 0 20 40 60 80 100 120 180 繁殖代数 n(代) 0 1 2 3 4 5 6 9 细菌数量 N(个) 1 2 4 8 16 32 64 512 (1)观察上表中细菌数量(N)和繁殖代数(n)之间的关系,写出相应的方程式:_N2n。这种增 长,我们称为指数增长。 (2)根据所得到的方程式,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细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 答案 (3)上述得到的方程式和曲线图,实际上是在用某种恰当的数学形式来表达种群数量的变化实 质。请思考同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有什么优点? 答案 同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3、(4)在一个培养基中,细菌的数量会一直按照上述数学模型增长吗?为什么?如何验证你的观 点? 答案 不会。因为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有限,空间等也有限,细菌不可能无限繁殖。可以用 实验计数法来检验或修正。 2在 20 世纪 30 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如图甲)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下图乙是在 19371942 年期间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图。 (1)从图乙看出,自然界确实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即在理想条件下 种群增长的曲线为“J”型。 (2)类比前述细菌种群数量模型构建过程,若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条件下,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 N0,并且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 倍(

4、该种群每年的增长倍 数都保持不变),则: 一年后种群数量 N1N0,两年后种群数量 N2N02,t 年后群数量 NtN0t(用 t 表 示时间,Nt表示 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若 1,请绘出数学方程式 NtN0t中种群数量 Nt随 t 的变化曲线图。 答案 小贴士 1种群增长率指在一段时间内,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 初始数量的比例。 2“J 型”曲线中年增长率公式可表示为种群增长率NtNt1/Nt11,由于 是个定 值,则种群增长率也是个定值。若 1,种群数量不变;01,种群数量则减小;0, 雌体没有繁殖,种群在下一代中灭亡。 归纳提炼 指数增长的解读 项目 指数增长

5、 条件 无限环境的理想条件 模型假设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增长率不随种群密度 的变化而变化;没有迁入和迁出。一生只繁殖一次,世代不相重叠(即 子代产生时,亲代已死亡) 图像模型 种群增长率 增长特点 连续增长; 增长率:种群数量连续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 倍(注:NtN0t), 1 活学活用 1下图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中的个体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一个)和 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 ) A乙、甲、丁 B甲、丙、丁 C丙、甲、乙 D丁、乙、丙 问题导析 答案 C 解析 小球藻是分裂繁殖,速度快,生长环境良好,说明资源充足,所以呈指

6、数增长;鸡每 天产一个蛋,所以随时间(天数)的增加,产蛋数增长如图甲;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受到遗 传因素(基因)的控制,所以长高到一定程度不再长高,因而呈逻辑斯蒂增长。 二 种群的逻辑斯蒂增长 指数增长是理想条件下细菌数量增长的特点。 在自然界中, 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呢? 试结合教材实验进行探究。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提出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2)作出假设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能是加速增长、减速增长和波动这三种形式不同顺序的组合。 (3)探究步骤 将 10 m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

7、里; 将试管放在 25 条件下培养; 每次取材料的时间间隔要相等(例如 1 h),用显微镜计数。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记 录表中。 分析数据,画出曲线。进行数形转换,以时间为横坐标,酵母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坐标 曲线图,分析曲线走向,揭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2思考与讨论 (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计数准 确。 (2)该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及重复实验吗?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但需要重复实验。随着时间的 延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无需设置对照实验。但要获 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 (3)若一个

8、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增大稀释倍数后再计数。 (4)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怎样计数?只计算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3将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如下,请分析: (1)该模型曲线类似于英文字母 S,因此称为“S”型曲线。该曲线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ab调整期:最初阶段,酵母菌到了新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增长缓慢。 bc加速增长期:酵母菌适应了环境,这时种群数量少,营养、空间充足,出生率显著大 于死亡率,增长加快。 cd减速增长期:种群数量增加,对食物和空间的争夺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 增长变缓。 de稳定期:增长速度继续变缓,最终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

9、不再增加,达到动 态平衡。此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 K。 (2)K 的含义及其应用 当种群数量 N 小于 K/2 时,种群快速增长;当种群数量 N 达到 K/2 时,种群增长速度最 大;当种群数量 N 大于 K/2 时,种群开始减速增长;当 N 接近于 K 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零,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种群不再增长。 同一种群的 K 值是固定不变的吗?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 K 值一定相同吗?影响 K 值大 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不是;不一定;生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和所生存的环境条件。 K 值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请分析: a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食物和活动范围

10、缩小,K 值变小,而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 栖息环境,可以提高 K 值,从根本上保护大熊猫。 b若要控制鼠害,我们可采取什么具体措施以便降低 K 值? 答案 养殖或释放天敌、打扫卫生、硬化地面、将食物储存在安全处。 c 若要持续从池塘中获得鱼类资源, 则应该使捕捞后鱼群的数量维持在 K/2, 原因是 K/2 时,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可持续性发展。 (3)已知种群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率(即时间种群中的个体数曲线的斜 率),请在下面坐标系中绘出上述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思考: 答案 t2时种群数量为 K/2,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结

11、构为增长型。 t3时种群数量为 K,t2t3该种群数量的变化为增加。 归纳提炼 “J”型和“S”型曲线总结 活学活用 2如图所示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B、b 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 K/2 左右,此时种内斗争也最激烈( ) (2)c 点种群增长速率明显减小只是由种内斗争引起的( ) (3)处理好这种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 K 值的大小( ) (4)当这种生物与环境达到协调与平衡后,在 E 点达到 K 值,K 值将固定不变( ) (5)进行海洋渔业捕捞后,鱼类的数量应维持在 b 点( ) (6)CD 段种群数量仍在增长( ) 答案 (1) (2)

12、(3) (4) (5) (6) 解析 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在种群数量 K/2 左右,之后,食物、空间、生存条件、天敌 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种内斗争更加剧烈,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在 K 值时二者相等,最后 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状态。 海洋渔业捕捞应保持可持续发展策略, 使捕捞后鱼类的数量维持在K 2 能使种群数量迅速恢复。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可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表示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指数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 K 值 D研究一个呈逻辑斯蒂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 K 值 答案 B 解析 一

13、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当地环境可能不适宜其生长繁殖,故其增长也不一定呈指 数增长。呈逻辑斯蒂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最大值一般出现在 K/2 时,只要统计此时的种 群数量就可估算出 K 值。 2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 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成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可防止 c 点出现 D在 de 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 答案 B 解析 图示 a 点东亚飞蝗数量急剧上升,此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病虫防治工作应在 a 点所示时间之前进行,A 项正确;图示 ab 段种群数量仍

14、然在上升,但种群增长率呈下降趋 势,B 项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使种群性别比失调,从而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降 低,C 项正确;在 de 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增长率为 0,D 项正确。 3在有 0.5 mL 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 5 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 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大草履虫的生长呈现出逻辑斯蒂增长 B从大草履虫放入瓶内第一天起进入指数增长期 C在第四天至第六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该瓶中大草履虫种群的 K 值约为 400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像可看出,这是典型的“S”型曲线。大草履虫放入

15、瓶内第一天产生的新个体 很少,这是因为大草履虫要对新环境有一个短暂的调整或适应过程。从第 2 天开始,草履虫 进入到指数增长期。4、5、6 天由于食物减少、空间不充足,大草履虫的种内斗争加剧,种 群数量相对稳定。 4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A 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_中的增长。 (2)B曲 线 呈 “S” 型 , 表 示 种 群 在 _ 中 的 增 长 , 阴 影 部 分 表 示 _ _。 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这是_的结果。 (3)若“S”型曲线表示某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增长曲线,那么,K 点以后曲线 保持不变的原因是_ _。 (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是 _ _。 对此, 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_。 答案 (1)无环境阻力 (2)有环境阻力 由于环境阻力,导致种群个体数实际增长与理论值的差异 生存斗争 (3)由于食物短缺等因素的限制,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以后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 (4)老鼠种群的抗药性增强;毒杀一部分个体,剩余的个体数目在环境容纳量以下很快又 恢复到原来数量 原则上是降低环境负载能力,无污染,具可行性。如:严密封储粮食; 清除生活垃圾;生物防治,保护老鼠天敌等(其他方法符合以上原则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北师大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