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种群的特征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29494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1 种群的特征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1.1 种群的特征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1.1 种群的特征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1.1 种群的特征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1.1 种群的特征 课后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种群 第 1 课时 种群的特征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0 分钟) 对点强化 强化点 1 种群的特征 1.下列哪项叙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 A.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 20 种 B.某块稻田中,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 C.农技站对棉蚜虫害监测结果为 2 只/叶 D.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解析 稻田中杂草的种类达 20 种属于物种的丰富度表述,A 错误;某块稻田中, 水稻均匀分布,稗草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B 错误;农技站对棉 蚜虫害监测结果为 2 只/叶是种群密度的表述,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C 正确;斑 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

2、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D 错误。 答案 C 2.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结构 等特征。那么甲、乙的特征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解析 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命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 现象;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 体的总体表现。 答案 B 3.近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解析

3、近十几年,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猛,对劳动力的 需求也迅速增加,大量中西部人口涌入东部沿海城市即迁入率大大增加,从而导 致这些地区人口密度显著增长。 答案 C 4.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D.广州人口在春运期间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 解析 据图可知,是死亡率、是出生率、是性别比例、是年龄组成,因 为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而年龄组成同时影响。春运期间广州人口 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迁出率和迁入率。 答案 D 5.如图是墨西哥和瑞士两国人口年龄组成比

4、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帮助预测两国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B.人口增长率:墨西哥瑞士 C.根据该图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 D.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墨西哥的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墨西哥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由于人的寿命要远长于生育周 期,所以在短时间内人口数量继续上升。 答案 D 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标志符号必须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B.捕捉草地上的昆虫时,每次捕捉尽量严格保持条件一致 C.标志符号尽量醒目,以免漏记和错记 D.标志重捕法也适合于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 解析 用标志重捕法对捕捉动物进行标志时,标

5、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身体不能 产生生命和行为上的伤害、标志不能过分醒目、标志符号必须保证在调查研究期 间不能消失。 答案 C 7.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解析 分析图像,由于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 和迁出率,则图中甲只能是出生率,乙是死亡率,那么丁一定是年龄组成,丙一 定是性别比例,故 A 错误,B 正确

6、;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 型三种类型,故 C 错误;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等,取样器 取样法用来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故 D 错误。 答案 B 强化点 2 种群密度的调查 8.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 100 个鼠笼,捕获 68 只鼠,标志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 100 个鼠 笼,捕获 54 只鼠,其中标志的鼠有 12 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约为 306 只,应该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严重会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

7、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解析 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 N,其中标志总数为 M,重捕总数为 n,重捕中 被标志的个体数为 m,则 NMnm,可估算出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为 68 54 12306 只,A 正确;这种调查方法为标志重捕法,不是样方法,B 错误; 草原上鼠与牛、羊等都取食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C 正 确;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导致鼠的种群数量下降,因此统计结果 是不准确的,D 正确。 答案 B 9.在一片约 33 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 25 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 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 然后全部放掉。 第二

8、次捕获了 33 只大山雀, 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 据此推算, 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 ) A.略大于 165 B.略小于 165 C.略大于 5 D.略小于 5 解析 设种群数量为 x,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则可知: x 25 33 5 可以计算出 x165, 即密度为 5 只/hm2结合题干信息:标记物是一个较重的铁环,标记后会限制动物 的正常活动,被捕获的概率会增加,因此算出的值比真实值偏小了,真实值要大 于计算结果。 答案 C 10.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A.选择适宜的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

9、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解析 对于一个种群,我们一般很难确切知道其种群数量,只能通过调查其种群 密度近似估计其种群数量。对于植物和活动能力不强的动物,可用样方法。对于 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中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答案 B 11.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 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 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 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 ) A.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 B.诱捕距离

10、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 解析 根据公式:种群密度(数量)/释放总数重新捕获数/标记数,可知种群密度 重新捕获数释放总数 标记数,即重新捕获数;故 A 错误;从图形上看,随 诱捕距离的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是下降的,故 B 错误;本实验 因变量为诱捕距离和灯的高度,不是灯的密度,相反,从诱捕距离的效果推测, 与灯的密度很可能有关系;故 C 错误,诱杀成虫能降低其出生率,使幼虫减少, 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组成;故 D 正确。 答案 D 12.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 2 hm2草

11、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 100 个捕鼠 笼,一夜间捕获了 50 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 天后,在同 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 42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3 只。 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 只 B.42 只 C.92 只 D.161 只 解析 N 50 42 13,N161.5(只),所以答案选择 D。 答案 D 13.下列关于样方法调查结论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同学的不一致则舍弃 B.无论样方数据大小,只要取其平均值就可接近真实密度 C.取样方计算时,选生物密度大的区域更科学 D.多次取样,舍弃数据悬

12、殊的个别样方,取其平均值 解析 通过样方法获得的实验数据不是真实值,不同的同学得到的数据有一定的 误差,但不用舍弃,A 错误;样方数据如果太小,就可能存在偶然性,与真实值 的误差就越大,因此一般采用多次取样取其平均值就可接近真实密度,B 错误; 取样方进行计算时, 应随机取样, C 错误; 多次取样, 舍弃数据悬殊的个别样方, 取其平均值,这样就更加接近真实值,D 正确。 答案 D 14.(多选)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 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3、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50 50 28 22 重捕 50 10 32 18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 3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 125 只/hm2 解析 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而对其丰富度的调 查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n/m,田鼠在被捕 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 m 值减小,N 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性

14、别比例 约为:(3218)(1822)32,通过表中数据可知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 密度约为 125 只/hm2。 答案 CD 综合强化 15.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 A、B、C 三种类型,据图回答: (1)上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 则甲、 乙、 丙分别对应上图中的_。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 组成成为图_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 成成为图_所示类型。 (4)假如图 C 代表的种群是某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该特别保护 _(年龄段)个体。 解析 (1)分析甲、乙、丙

15、曲线知其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因 此分别对应 A、B、C。(2)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将使捕捞水域中鱼 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图 A 所示的增长型。(3)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使 幼虫数量锐减, 害虫的年龄组成将为图 C 所示的衰退型。 (4)若图 C 代表某珍稀濒 危动物资源,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幼年个体,以维持其增长潜能。 答案 (1)A、B、C (2)A (3)C (4) 幼年 16.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 样方法有_和_,其中_(填方法名称)适用于调查

16、长与宽相 差不大的地块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 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_。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数_个体。 (4)若某长方形地块长、宽为 100 m50 m,如果要等距抽取 10 个样方,则抽样时 相邻样方的中心距离为_。若调查中小样方为 1 m1 m,对某种植物种群 调查的结果为:12、18、16、16、15、13、15、11、13、13,则所调查种群的密 度为_。 解析 五点取样法是在被调查地块的中央取一样方,另四个样方取在对角线的交 点和每个顶点之间的中央,此法适用

17、于调查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中植物的种群 密度。而等距取样法是先将被调查地块分成几等份,再在每一份的中央取一个样 方,此法适用于被调查地块的长宽相差较大的地块。样方的面积要根据所调查的 植物类型而定, 草本植物植株较小, 则样方面积相应也较小; 高大乔木植株较大, 则样方面积相应也要大。计数后,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答案 (1)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五点取样法 (2)大 (3)样方相邻的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 (4)10 m 约 14 株 m 2 17.(实验探究)(节选)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 50 年 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

18、现在已形成了一个 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将统计到的植株按 高度(h)分为 5 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等级 a 级 b 级 c 级 d 级 e 级 高度(cm) h10 10h30 30h100 100300 数量(株) 120 62 32 16 6 根据表中数据,采用坐标图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2)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 解析 (1)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作图时要先标明横、纵坐标代表的 意义,再根据表格中数据作图。(2)由柱状图可以看出幼年个体数量较多,老年个 体数量较少,故该园内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答案 (1)样方法 柱形图见下图 (2)增长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生物 > 苏教版 > 必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