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3 课课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教材 P68) 授课时间:_ 累计_1_课时 课题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科学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使用显
认识物体教案Tag内容描述:
1、第第 3 课课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教材 P68) 授课时间:_ 累计_1_课时 课题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科学科学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2.能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自主地观。
2、第五单元 认识 10 以内的数第 5 课时 认识符号、和教学内容:课本第 19-20 页。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 5 以内数的大小。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教学重难点: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课前准备:“森林运动会”的主题图,课件,投影,各种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
3、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第 2 课时 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 31 页至 33 页,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2.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重点难点:知道克是比较小的计量物重的单位,感受 1 克和几克,了解克与千克的进率。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课前准备:教师:两袋共重 1 千克的盐、2 分、1 角、1 元的硬币、羽毛、尺子、小型电子秤。学生:硬币(2 分、1 角和 1 元) 、。
4、第五单元 认识 10 以内的数第 9 课时 10 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 26-27 页。教学目标: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 10 的物体,理解 10 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0,并初步了解“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2、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及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认识结构。3、让学生体会并建立起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运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 10 的具体含义会读写 10。数学难点:初步建立“10 个一就是 1 个十”的概念。课前准备: 课件、 “骄傲的 9”童话故事、放大直尺图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
5、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第 4 课时 初步认识除法教学内容:课本第 4850 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1、教学书上第 48 页的例题。(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
6、9 认识液体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单元固体和液体”内容。从课标上看,本课属于物质领域。从课程结构上来看,本单元共有4课:“8.认识固体”、“9.认识液体”、“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11.把盐放到水里”。认识液体是在认识固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后续学习第11课的基础。本课从内容上看,分为4个部分,一是通过生活情景图初步寻找液体,对比烟雾和流沙认识液体,初步认识到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二是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三是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四是测量液体的质量。五是认识水。
7、第 5 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 5 课时 梯形的认识【教学内容】: 教材第 66 页例 3。【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梯形的定义以及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学会画梯形的高。【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梯形的定义以及梯形各部分的 名称。难点:正确地画出梯形的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这样的图形你见过吗?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 3。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概括并板书: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今天我们学习梯形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梯形)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
8、 1 / 3 认识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船由哪些部分构成。 (2)了解各种各样的船。 (3)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说说船的用处。 (4)通过观察图片,说出船的结构。 (5)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6)感受船带给我们的交通便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船的一般构成 (2)船的种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船的一般构成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
9、8 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1.认识到固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2.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3.理解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也是固体。4.学会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体积。5.观察、认识身边的固体物质。6.探究像纱巾、羽毛、食盐、面粉之类的轻薄、细小的物体是否是固体。7.探究比较两个体积接近的物体的方法。8.培养学生乐于尝试用多种方法来完成科学探究的意识。9.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事物。10.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愿意分享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观察固体物质的共同特点,即有。
10、 1 / 4 认识感官教学方案认识感官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 ; 2. 知识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 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 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 声音、气味、 味道、粗糙、 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4. 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 教学重难点。
11、第 2 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第 1 课时 公顷的认识【教学内容】: 教材第 34 页例 1。【教学目标】: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 1 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 1 公顷=10000 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 过 积 极 参 与 观 察 、 推 算 、 分 析 的 过 程 , 培 养 学 生 主 动 参 与 数 学 活动 的 意 识 , 提 高 与 同 伴 合 作 交 流 的 能 力 , 在 学 习 中 获 得 快 乐 的 情 感 体验 。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公顷的含。
12、,0,认识物体,这些物体有哪些不同?,观察物体,明确观察目的 如何进行观察 观察时要注意什么,外部形态,它们有什么不同?,颜色,形状,轻重,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并记录,说说你的发现,物体在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很多方面不同。,它们有哪些不同?,颜色,粗细,软硬,轻重,。
13、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 2 课时 认识厘米教学内容:课本第 6163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 1 厘米的印象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课桌的宽。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再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3、小结:为了更。
14、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 2 课时 认识周长教学内容:课本第 39 页例 2 及试一试。教学目标:1、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3、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课件、尺、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量一量,想一想,填一填。2摸一摸。出示数学书,谈话:。
15、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 1 课时 认识乘法教学内容:课本第 2022 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难重点: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认识乘法)二、知识新。
16、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 1 课时 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课本第 59-60 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画线段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线段。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说明:这两头也。
17、第五单元、厘米和米第 3 课时 认识米教学内容:课本第 64-65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教学难点:以米为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米尺,1 米和 3 米长的绳子各一根。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1、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2、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 )厘米,宽( )厘米。二、。
18、,第 3 课时 认 识 一 个 物 体 的几 分 之 几,第 七 单元 分 数 的 初 步 认 识 (一),复习巩固,写出下面的分数。,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2、分母是4,分子是1。,3、八分之一。,新知讲解,3,把一张正方形折成同样大的4份。,新知讲解,3,把一张正方形折成同样大的4份。,新知讲解,3,把一张正方形折成同样大的4份。,粉红色部分有3份,是多少呢?,新知讲解,3,把一张正方形折成同样大的4份。,新知讲解,3,把一张正方形折成同样大的8份。,几个几分之一就是几分之几。,试一试,先说说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再在( )。
19、第七单元 观察物体第 1 课时 观察物体教学内容:课本第 9091 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教学准备:课件、水壶。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1、分别出示教室前、。
20、初 备 补备及反思3、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科学探究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科学态度目标1 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