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 认识 10 以内的数第 9 课时 10 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 26-27 页。教学目标:1、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 10 的物体,理解 10 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0,并初步了解“10 个一就是 1 个十” 。2、培养学生简单的判断推理及分析能力,拓展学生的认识结构。3、让学生体会并建立起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运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 10 的具体含义会读写 10。数学难点:初步建立“10 个一就是 1 个十”的概念。课前准备: 课件、 “骄傲的 9”童话故事、放大直尺图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情境导入教师引导: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2、那老师为小朋友讲一个故事,题目是骄傲的 9 。星期天,小芳做完作业,把本子一合就出去玩了,窗外一阵风吹来,吹开了本子,从里面跳出一群快乐的数 0、2、39,9 昂着头,对大家说:“我比你们谁都大,你们应该叫我大王。 ”0 对 9 说:“每个数都有自己的作用,你可不能小瞧大家。 ”9 看也不看 0,大声说:“你是什么东西?敢跟我说话” 。0 哈哈一笑:“只要我高兴,我就可以比你大。 ”说完就往 1 的右边一站,问:“大家看,现在是几呀?” (小朋友回答)对 10,10 比 9 大,9低下了头再也不骄傲了。小朋友,猜一猜今天我们认识几?(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引导探索1、数出 10,利用学具抽象
3、出 10(1)出示主题情况图,十月一日国庆节到了,各族小朋友在跳舞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数一数,图上有几个小朋友?同桌之间互相数一下,可以用几来表示:(2)动手操作:从学具袋中数出数量是 10 的任意一种学具。(3)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数量是 10 的事物,先小声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大声告诉全班同学听。(4)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故事,小朋友们都知道了 10 比 9 大,你们知道10 比 9 大多少呢?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 9 个珠子,问:这是几?再拨出几个珠子就是 10 了?学生上台演示)小结:看来 10 比 9 大 1,9 的后面就是 102、10 的读与写师引导:你觉得“10”这个数和我们认识
4、的其他数有什么不同?那我们怎样才能在田字格里写好“10”这个数呢?谁愿意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交流、补充。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试着写 10。3、10 个一就是 1 个十教师报数,小朋友数出对应根数的小棒,如 3、4、7、10 当教师报出 10、小朋友数出 10 根小棒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将这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并说明:我们通常把 10 根捆成一捆表示 1 个十,这样 10 个一就是 1 个十。反复追问:你手中的那一捆共几根?表示多少个一?表示多少个十呢?结论:10 个一就是 1 个十(板书)你能再数出 10 根小棒并捆成一捆吗?现在你手中有几个十了?三、拓展深化,达标反馈(1)
5、观察课本上的直尺的图片。今天,我们的数字王国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 10 个。 (师出示一把只有刻度 09 的直尺) , “10”这个数应该在什么位置呢?谁愿意上来给它安个家。 (指数“8” )与它相邻的两个数是几?(指数“7”它离 10 近一些还是离 1近一些?观察这根直尺上的数,哪些比 5 大?哪些比 5 小)游戏“钻山洞” 。游戏方法: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当做山洞,请 10 位小朋友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 0、1、2或 10、9、8说对了发出“呜呜”的声音,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让学生数数顺着数、倒着数。(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师引导:除了 1 根
6、 1 根地数之外,你还有什么能更快地数出 10 根小棒?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学生可能回答:2 根 2 根地数、5 根 5 根地数,如果学生答 3 根 3 根、4 根4 根数教师也可以肯定,但应指出这样数并不快捷。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交流时突出 2 个 2 个数,5 个 5 个数的优越性。(3)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4)指导学生完成第 5 题,先从左起数,再从右起数。体会数的方向不一样,问题的答案也不一样。(5)独立完成第 7 题。再可以任意的找一个数,请学生说说比它大的数和比它小的数。(6)第 8 题,先让学生说说哪个图形多,再指一指多的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再填数。还可以启发学生反思是怎么知道“少 3 个”和“多 3 个”的,体会一个对一个比出来的。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小朋友,今天认识了一个新的数10,你学会了些什么?教学反思:本课力图通过愉快的情境启发学生初步认识 10。教学中,尽可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 10 以内数的顺序,且能顺着数和倒着数。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 10 个圆片,将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使学生较好地获得感性认识,并慢慢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及时运用表扬和奖励这种激励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