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学习总结课件

单元学习总结,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内容索引,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学习总结课件Tag内容描述:

1、单元学习总结,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内容索引,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线索梳理,(2)基本形成(1954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

2、第四单元 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 和第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高一期中)1952 年至 1957 年,中国的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由 373%上升到 45%,轻工业的比重由 627%下降到 55%。同期农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下降到 433%,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 25%。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为工业化建设奠定良好基础B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成果显著C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严重失调D直接导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答案 A解析。

3、单元学习总结,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内容索引,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的三次重大转变 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

4、第七单元 水平测试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 和第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1918 年 3 月,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对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实行严格的计算和监督,建立合作社等具体设想,作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中间环节。这说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领导人( )A设想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B已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C主张全面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决定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答案 A解析 由题干中“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列宁提出了。

5、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学习总结,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内容索引,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1.19491956年,过渡时期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总路线的精神,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由此拉开了序幕。 (2)特点:中国借鉴苏联的。

6、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学习总结,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内容索引,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苏联(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19171927年 (1)主题: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4)结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

标签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学习总结课件[编号:15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