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24课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题组1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和平共
社会主义建设Tag内容描述:
1、2020 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 16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考点考点 67 工业化的起步工业化的起步 1(2020 年湖南衡阳年湖南衡阳)如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的推动 C “一五”计划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 【答案】C 【解析】 A依据题干“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变化柱状图”的时间。
2、2020 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 16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考点考点 67 工业化的起步工业化的起步 1(2020 年四川凉山年四川凉山)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 年到 1957 年之间,利用社会主义建设,我。
3、2020 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 16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考点考点 67 工业化的起步工业化的起步 1(2020 年山东泰安年山东泰安)2020 年 3 月 10 日习近平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时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 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
4、2020 年中考真题历史分项汇编 专题 16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考点考点 67 工业化的起步工业化的起步 1(2020 年山东东营年山东东营)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 58%,交通运输为 19.2%,水利农林为 7.6%,文 教卫生为 7.4%,其他为 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 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A农轻重比例协调 B集中主要力量发。
5、 一、中国现代史概述一、中国现代史概述 二、救亡图存与实现近代化的时代使命二、救亡图存与实现近代化的时代使命 三、时空线索三、时空线索 四、知识架构四、知识架构 五、考点梳理五、考点梳理 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一)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
6、复习巩固: 1、俄国什么时候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2、走上资本主义之后,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主要表现 是什么? 3、俄国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促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参与一战 “一战”将俄国推向了全面崩溃的边缘,引发了革 命。 情景探究: 苏俄内战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 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 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 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不可能,战。
7、复习巩固: 1、俄国什么时候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2、走上资本主义之后,参与国际竞争的最主要表现 是什么? 3、俄国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促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参与一战 “一战”将俄国推向了全面崩溃的边缘,引发了革命 。 情景探究: 苏俄内战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 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 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 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不可能,战。
8、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 南京高一检测)苏维埃政府曾经有法令规定:国家要对全部存粮实行平均主义分配, 不交出余粮者被宣布为人民敌人。与此法令有关的政策是( ) A“。
9、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
10、 时空坐标 主要线索 1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开始探索出一条适应中 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 失误。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从此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城市进行国企改革,并逐步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通过市场配置 资源,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319。
11、专题学习总结,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内容索引,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6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
12、0,现代史线索,1956,1,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目录,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4,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1950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将中共在美国管辖下的一切有效资产置于管制之下”,并禁止在美国注册的船只驶往。
13、一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解析: (1)了解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实质,认识社会主义改 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了解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 1。
14、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课导入,新中成立国后,对民族资企业进行了和平的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民族主义成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建设,52,57,60,66,71,73,75,工农业生产总值,时间/年,56,53,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十年探索时期,十年动乱时期,76,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一)背景,中华人民。
15、第第 24 课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题组 1 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 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论 答案 D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提出的外交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成熟,不属于邓小平理论的范畴。 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
16、第第 24 课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导航 课程标准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 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 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 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内容及评价。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1)1976 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17、考点考点14 14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 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 19531957 年 基本任 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 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建设成 就 到 。
18、 1 (一)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 水平 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 19531957 年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建设成就 到 1957 年底, 第一个五年 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 大幅度超额完成 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
19、 1 专题专题 1 10 0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我国才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走向社会主义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不能全面概括题干,排除 A;跑步进 入如共产主义指的是大跃进,不合题意。
20、 1 专题专题 1 10 0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选择题 1“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从下边的“1958 年全国钢产量的生产指标”柱状图可以看出,当年我国钢产量的生产指标呈现不断的增 长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 B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3促使如下图中我国。
2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1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要想透彻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则需要全面认识其实施的背景和积极影响。 (1)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看,国内外敌对势力非常强大;从苏俄的力量看,苏俄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再加上一战的破坏,这一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军事力量都非常薄弱。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为适应国内战争的需要而采取的非常。
2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来源:学科网1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要想透彻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则需要全面认识其实施的背景和积极影响。 (1)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看,国内外敌对势力非常强大;从苏俄的力量看,苏俄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再加上一战的破坏,这一时期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军事力量都非常薄弱。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为适应国内战争的需要而。
23、1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政策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答案】C【解析】材料中“内战”“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等信息表明经济政策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B项错误;材料中称这种经济政策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胜利了的”表明了对政策的肯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认为“战时共产主义。
24、1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A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B客观评价了新经济政策C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D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2列宁在俄共(布)十一大上说:“我们甚至有过这样的诗人,他们写道:看!在莫斯科,饥寒交迫,从前是整洁、美丽;现在是买卖、投机。这样的诗作在我们这里是很多的。”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人们对二月革命的强烈不满B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5、单元检测(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曲阜师大附中期末)下图是民丰造纸厂某一时期的股票,持有人是沙泳源,董事长是张华墀。根据该图判断,沙泳源生活的年代应该是()A.19世纪90年代B.中华民国初年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90年代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公私合营指的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答案C2.(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
26、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教材问题解答,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重要的历史转折 1.背景 (1)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 ”的错误思想,继续延续“左”倾错误。 (2)1978年5月,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 的大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2.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
27、单元学习总结,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内容索引,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的三次重大转变 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
28、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单元学习总结,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内容索引,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苏联(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19171927年 (1)主题: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4)结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
29、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学习总结,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内容索引,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1.19491956年,过渡时期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为了把我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中共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总路线的精神,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由此拉开了序幕。 (2)特点:中国借鉴苏联的。
30、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九年级下册( RJ )教学课件,导入新课,历史上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怎样的成就?“苏联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今天,两国人民如何把“大国新型”关系推向“新时代”?,学习目标,1.了解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具体包括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工业化的实施、苏联农业集体化实施等; 3.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学生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新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