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7036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93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曲阜师大附中期末)下图是民丰造纸厂某一时期的股票,持有人是沙泳源,董事长是张华墀。根据该图判断,沙泳源生活的年代应该是()A.19世纪90年代B.中华民国初年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90年代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公私合营指的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答案C2.(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2、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C.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解析中共八大指出的两对主要矛盾中“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属于先进的生产关系层面,“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属于落后的生产力层面,故中共八大两对主要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D项正确。答案D3.(2017江苏镇江模拟)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图可以直接用于研究

3、的主题是()A.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 B.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C.“文化大革命”的历史 D.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解析图片信息所指的是“三面红旗”:1958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建国初期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本质上是“左”倾思想的体现。答案B4.(2017山东师大附中月考)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你认为他整理的主题是()A.政权巩固 B.曲折探索C.改革创新 D.盛世华章解析从题目中涉及的内容来看,既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正确探索,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

4、中共八大召开,也包括重大的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因此,他整理的主题是曲折探索。答案B5.(2018山西晋中高一下学期期中)19591961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导致这次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是()A.中苏关系恶化 B.三年自然灾害C.“左”倾错误严重 D.“文化大革命”解析材料中呈现的时间是19591961年,中苏关系恶化是导致这次经济困难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三年自然灾害也是经济困难的的原因,不是主要原因,属于客观原因,故B项错误;而从1958年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

5、大跃进、人民公社),成为引发粮食短缺和饥荒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时(19661976)尚未爆发,故D项错误。答案C6.(2018广东佛山高一下学期期中)平凡的世界里的田福堂老人开始并不情愿承包土地这件事。但一旦看到双水村一队在单干后的产粮状况,他立刻意识到,以前的做法不会让双水村的农民生活得更好。“以前的做法”不会让农民生活得更好,主要是因为()A.小农经济的落后性 B.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C.农业改造的滞后性 D.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解析人民公社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不会让农民生活得更好”,故B项正确。答案B7.(2017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

6、考)下图呈现的数据变化源于()A.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D.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新时期以来,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故答案为B项。答案B8.(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接连发表多篇署名文章,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新思路”是指()A.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B.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C.完善计划经济体制D.发展市场经济解析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是在1984年,故A

7、项错误;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在1978年后,故B项错误;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呼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如果我们仍然囿于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难,那就只能坐失良机”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发展市场经济。答案D9.(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图是19781985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统计。与其变化相关的因素是()A.工人、农民纷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国民经济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解析从材料时间1978年

8、到1985年城乡居民存款不断增多,可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7湖南师大附中月考)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女子出嫁时娘家陪送财物的民俗。下表是各时期嫁妆统计情况,据此不能够说明的是()时期所送嫁妆秦汉时期富贵人家奴仆、钱财;穷人家衣被等生活用品唐宋衣服首饰、家用器皿等日用品,田地、屋业等不动产民国时期旧式婚礼:富贵人家“二十四台”,一般人家“十二台”(台:能放满一方桌的衣服和首饰等);新式婚礼:一切从简,免除礼品20世纪70年代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被褥等21世纪至今新三件(房子、车子、银行卡)、被褥等A.保留了中国传统

9、特色 B.陪嫁的嫁妆越来越贵重C.近代婚俗的中西融合 D.改革开放影响消费观念解析据表格从秦汉时期到至今仍保留被褥等家庭生活用品,说明重视传统,A项表述准确。陪嫁的嫁妆是否越来越贵重,由于时代经济发展不同,无法比较,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民国时期,旧式婚礼、新式婚礼并存,反映了婚俗的中西融合,C项表述准确。21世纪至今,银行卡体现了消费理念的改变,与改革开放有关,D项正确。答案B11.(2017贵州遵义模拟)某文献写道:“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该文献可供研究()A.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B.新文化运动的主张C.新中国初期的社会改革

10、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法治建设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所以材料“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婚姻制度,故C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新文化运动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均不符合时间要求,故A、B两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7山东枣庄期末)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大城市群的城市数增加曲线图,其中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数在1980年以后增加迅速,主要原因是()A.历史原因 B.地理因素C.政策因素 D.国际环境解析从图表中可分析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数在1980年以后增加迅速,这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

11、济特区,其中深圳、珠海均位于珠江三角洲。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7山西太原高一下学期期末)(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现代化”一词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科学词汇在报刊上被广泛运用,开始于1933年7月申报月刊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针对这一问题,编者明确写道:“须知今后中国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不特无以足兵,抑且无以足食。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现在我们特地提出这近几十年来,尚无切实有效方法去应付的问题,作一回公开的讨论。”秦正为萌动与选择:

12、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走向材料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年代初期的中国在对外方面因朝鲜战争而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探索,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材料三鉴于同“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的错误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经济改革,推翻最初采取的一些政策,向外面的世界开放

13、中国市场,鼓励外来投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已经让位于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来决定产量和价格,政府的作用仅局限于为市场经济提供稳定的竞争环境。中国日益接近全球经济超级大国这一地位。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出现现代化讨论热潮的历史背景。(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历史背景。并指出“经济建设实践”是如何开展的。(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又采取何种方式实现现代化。(4分)(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因素。(4分)答案(1)背景:南京国民政府统一

14、全国,推出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日本加紧侵华,为抗战作经济准备。(2)背景:西方国家的封锁敌视;中苏友好;苏联模式的成功经验;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国家已经控制经济命脉。开展: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3)方式: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4)因素:取得民族独立;实行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不断改革经济体制;科教兴国。14.(2015山东文综)(20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写好了,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 陌生人都不敢见呢。”

15、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0年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注: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年8月13日)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2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式的题目。回答时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首先要注意材料的时间“1980年”,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然后,结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及所学知识,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等内容,首先归纳出图片的历史信息,再进行

16、分析解答。同时注意观点准确,论证有力,论据充分。答案提取历史信息: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进行历史解释: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历史表述: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词不达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