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单元学习主题与检验提示单

本册单元教学要点本册单元教学要点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我的好习惯培养儿童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是本课程追求的目标之一。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适应学生角色的基础上,循环上升到行为习惯的养成。童年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养成期,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儿童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因此,

道德与法治单元学习主题与检验提示单Tag内容描述:

1、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一、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 (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其中 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 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训 (1)发生冲突的国家往往两败俱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2、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个阴谋 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实质是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 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 头引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两个集团 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三个三 (1)三个登陆:北非登陆、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 (2)三次突袭:突袭波兰、突袭苏联、偷袭珍珠港 (3)三大转折: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 四个四 (1)四大盟国:中国、美国、英国、苏联 (2)四大战场:西欧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 (3)四个会议:开罗会议、。

3、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比较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异同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异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列强处理战后 遗留问题 亚太地区列强矛盾尖锐、军备竞 赛激烈 内容 处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关系, 共同 策划反苏 处理战胜国之间关系,共同支配 中国 影响 主要确立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 中东、非洲的新秩序 主要确立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亚 洲、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同 目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 性质 均为分赃会议 过程 由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充满矛盾和斗争 内容 涉及中国问题,侵犯中国主权 结。

4、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一、人类历史直到 20 世纪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 客观 条件 20 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 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可能 条件 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 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现实 条件 在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帝 国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改变,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而激烈斗争的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加 剧,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5、知识总结,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时空坐标,线索梳理,一、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原因 (1)从历史上看,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之间,存在着民族、宗教矛盾或领土、边界纠纷。其中有一些矛盾和纠纷,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有意制造而形成的历史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统治的崩溃,新兴的独立国家在历史上形成的种种矛盾和纠纷开始表面化、尖锐化,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 (2)从现实情况看,地区霸权主义的抬头也是第三世界国家之间频频发生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重难突破,2.教训 (1)发生冲。

6、知识总结,第六单元 和平与发展,时空坐标,线索梳理,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历程 1.第一次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四五十年代,美国挑起冷战,以核武器进行恫吓,世界人民掀起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2.第二次高潮: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美国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战和平运动,形成战后世界反战和平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3.第三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和平运动高涨。1979年,北约集团通过决议,针对苏联在东欧部。

7、知识总结,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时空坐标,线索梳理,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及其规律 1.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 (1)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19451947年) 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的原则,在惩治法西斯的基础上,通过重新划分美苏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处置战败国等措施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确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原因: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从根本上动摇;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苏联成为政治军事大国,是唯一可以同美国相抗衡的力量。,重难突破,(2)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

8、知识总结,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空坐标,线索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重难突破,归纳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相同点 (1)从原因上看,都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从战争过程看,卷入国家较多,历时较长,参战国都充分运用新科技,都由德国挑起等。 (3)从战争结果看,都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都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都给部分帝国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并引起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4)从战后状况看,战后都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2.不同点 (。

9、单元学习总结,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内容索引,知识总结,壹,时空坐标,线索梳理,归纳比较,比较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异同,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1.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败国,对德国的处理是巴黎和会的重要内容。因为对德国的处理涉及英国确保其欧洲霸权地位,法国重建其欧洲霸权地位,美国插手欧洲事务。此外,凡尔赛和约是凡尔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条约内容不仅体现出巴黎和会分赃的实质,还体现了帝国主义在重新分割世界过程中的勾结与矛盾。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促使德国最终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第二次。

10、单元学习总结,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内容索引,知识总结,壹,时空坐标,线索梳理,重难突破,一、人类历史直到20世纪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1.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3)美、日等。

11、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与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关系 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反过来,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 又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接受 平等互利的观念。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工商业的发展又形成了雅典的工 商业奴隶主阶层,推动了梭伦改革的进程。 (2)梭伦改革制定了有利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措施。而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促使雅典走上奴役外 邦奴隶的道路,推动了工。

12、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一、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比较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相 同 点 目的 解决社会危机(直接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性质 地主阶级的封建改革 特点 在当时皇帝支持下自上而下进行的,有曲折性、复杂性 结果 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反对而失败 不 同 点 中心 内容 整顿吏治 富国(理财) 改革 程度 局部改革 经济、军事、教育全面改革 历史 地位 王安石变法作用和影响更大 内在联系 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二、王安石变法的性质、进步性和局限性 1性质 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

13、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一、对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 1性质 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使沙 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地位 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 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方式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3作用 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4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14、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一、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和改革 1从背景来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从改革内容来看 (1)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 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效果各异。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 隶主贵族,废除了旧的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提升,为以后中央 集权制的建立奠定。

15、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巨变和经济大发展,科技文化和学术思想发展,出现“百家争 鸣”的局面。 诗经和楚辞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对外交往扩大,民族间的联系加强,科技文化奠定了中 国领先世界的地位,汉赋体现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汉民族的时代自信心。思想领域也逐渐统 一,儒学独尊局面逐渐形成。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士族政治黑暗,民族大融合加强。反映这一战乱时代的 文化佛教盛行。另外,数学和农学。

16、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 1春秋时期创立。春秋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礼”(贵贱有序)。 2战国时期发展。这一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 学说,提出“仁政”的主张。荀子汲取法家思想,提出礼法并施、以礼为主的主张。 3秦朝遭受重创。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的措施。 4西汉时期成为正统。这一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他对儒学加以发挥形成新 的思想体系, 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

17、单元学习总结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一、全面。

18、单元学习总结“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发展状况表现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经济走向制度化、体系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1945年建立世界银行1945年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欧盟的成立并不断发展(1)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2)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3)推动世界格局进一步走向多极化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建立(1)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国。

19、单元学习总结一、苏俄(联)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主要内容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商贸:取消自由贸易;分配:义务劳动制(1)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应与时俱进,从国情出发(2)改革要从实际出发,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并对原有的体制作深入剖析(3)苏联的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4)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在改革中逐步完善新经济政策农业:固定的粮食税;工业: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商贸:允许自由贸易;分配:。

20、本册单元教学要点本册单元教学要点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我的好习惯我的好习惯 培养儿童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是本课程追求的目标之一。 本单元是在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适应学生角色的基础上,循环上升到行 为习惯的养成。童年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养成期,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 于儿童的未来发展意义深远。因此,本单元以儿童健康成长为基础,强调儿童 的自尊感和自信心源于对自我成长的关注、认识与体验。

【道德与法治单元学习主题与】相关PPT文档
【道德与法治单元学习主题与】相关DOC文档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标签 > 道德与法治单元学习主题与检验提示单[编号:7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