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1课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目标导航1.了解孙中山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的斗争、为捍卫民主共和所作的努力。2.知道孙中山的伟大转变,分析导致孙中山转变的原因及其转变所产生的影响。3.结合孙中山一生的主要活动,认识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一、弃
学案含答案Tag内容描述:
1、实验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学习目标 1.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时遵循的规律.2.进一步练习使用作图法求两个 共点力的合力 一、实验仪器 图板、白纸、测力计(两个)、橡皮筋、细绳圈、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铅笔 二、实验原理 1合力 F的确定:一个力 F可以把橡皮筋下端拉到某点,两个力 F1、F2共同作用,也 能把橡皮筋下端拉到同一点, 则。
2、4 46 6 超重与失重超重与失重 学习目标 1.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理解产生超重、 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2.能应用牛顿运 动定律处理超重、失重问题.3.会利用超重、失重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竖直向上(选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悬挂。
3、4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目标 1.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知道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 别.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会用其解决简单问题 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 力:物理学中,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男孩对女孩施力的同时,女孩对男孩也施以同样大小的力如果把 男孩对女孩的力叫做作用力,那么,女孩对男孩的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3牛顿第三定律 (。
4、4.34.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表达式的确切含义.2.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 的动力学问题.3.知道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单位制的概念,明确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表达式 Fkma, 其中力 F 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k 为比例系数, 在国际单位制中 k1, 这。
5、4 42 2 探究加速度与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质量的关系 学习目标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会测量加速度、 力和质量, 能作出物体运动 的 aF、a1 m图像.3.能通过实验数据及图像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器材 小车、槽码、小桶、细砂、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 纸带、刻度尺、天平 二、实验原理 实验的基本思想控制变量法 1保。
6、4 45 5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 学习目标 1.理解加速度是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桥梁.2.熟练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1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的基本思路 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 合力;再分析物体的受力,求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流程图如下: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 由运。
7、3.7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衡状态, 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2.会利用合成法或正交分解法分析计算 平衡问题 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条件 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合力总等于零 3 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多个共点力的合力等于零时, 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的合力等于 零,在竖直方向。
8、4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2.明确惯性的概念, 会用惯性解释有关现象.3. 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牛顿的总结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斜面实验:如图 1 所示,让一个小球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向下运动,紧接着冲上另一个对 接斜面如果没有摩擦,这个小球将达到跟原来同样的高度;如果减小对接斜面的倾斜度, 小球仍会达到同一高。
9、3.6 怎样分解力怎样分解力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分解, 知道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2.理解力的分解 原则,会正确分解一个力,并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分力.3.会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 一、力的分解 1方法:力是矢量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如果没有限制,以一个力为对角线作平行四边形,可以有无穷多个分力 二、力的效果分解 沿着某方向作用的一个力,能产生其他方向的作用效果这些效果可。
10、3 35 5 怎样求合力怎样求合力 学习目标 1.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合成的概念.2.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是一切矢量 合成的普遍法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知道分力与合力间的大小关系.3.知道共点力 的概念,会用作图法、计算法求合力 一、合力与分力 1合力与分力: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如果能用另外一个力代替它们,并且它 的作用效果跟原来那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
11、3.4 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平衡法、 假设法判定弹力的有无和方向.2.进一步熟练掌握静摩擦力、 滑 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方法和大小的计算方法.3.学会对物体进行初步受力分析 怎样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就是要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力学中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 某个物体的一部分或一个作用点 2选定研究对象后,就可以围绕着力学中常见的三类力(重力。
12、33 摩擦力摩擦力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会求滑动摩擦力.3.知道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 的方向.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知道静摩擦力的大小范围 一、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跟另一个物体有相对滑动时,在它们的接触面上。
13、第第 2 2 课时课时 摩擦力的综合分析摩擦力的综合分析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学习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2.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3.会解决摩擦 力的突变问题 一、对摩擦力的理解及方向的判断 1对摩擦力的理解 (1)静摩擦力: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只是两物体接触面保持相对静止 例如:在倾斜传送带上匀速传送的物体,虽然运动,但受静摩擦力(如图 1) 图 1 (2)滑动摩擦力:受滑动摩擦力。
14、第第 10 课课 百年孤独百年孤独(节选节选) 1 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 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出下面结构导图 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布恩迪亚夫妇收留了远方来的孤儿丽贝卡,并治好了她的食土症 奥雷里亚诺用 “贴标签”对付失忆,但危机并未解除 2文章开篇就说“马孔多变了样”。那么,马孔多发生了怎样的变。
15、第第 8 课课 复活复活(节选节选) 1 复活节选部分叙述了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的经过。请结合内容填出下面结 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玛丝洛娃把他当作可以利用的男人,索要 12 卢布;聂赫留朵夫复活的心在动摇。 2分析聂赫留朵夫形象。 (1)在探望过程中,聂赫留朵夫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答:_。
16、第第 9 课课 老人与海老人与海(节选节选) 1 老人与海(节选)讲述了老人圣地亚哥为了把捕获的一条大马林鱼带回家,在离岸很远 的湾流中与鲨鱼顽强搏斗的历程。请依据文本内容,填出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及其数量 两条铲鼻鲨 两条铲鼻鲨 老人的搏击工具 渔叉 刀 刀 短棍 短棍、舵柄 结果 杀死;大鱼 被咬掉约四 十磅肉;他 的手受伤 杀死;刀 刃被折 。
17、第第 5 课课 老子四章老子四章 一、读懂文意 边诵读边完成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 1三十辐 (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共一毂 (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 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当其无 (车毂的中空处),有车之用 (功用)。埏 (揉和)埴 (黏土) 以为器 (陶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门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 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2 企 (。
18、第第 6 课课 兼兼 爱爱 一、读懂文意 边诵读边完成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 (第 1 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 (事务)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 (于是)能治之;不知乱之所 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 (治疗)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 所自起,则弗 (不)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 则弗能治。 (第 2 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 。
19、第第 7 课课 大卫大卫 科波菲尔科波菲尔(节选节选) 1 大卫 科波菲尔讲述了大卫由孤儿成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的故事。节选部分写大卫被 后父送到货行当童工, 后租住在米考伯家与其一家患难与共的故事。 请根据故事内容, 从“我” 的角度梳理情节,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与米考伯一家生活在一起, 目睹他家被逼债、 靠典当变卖家具艰难度日的生活 米考伯一家搬入狱中居住,“我”也转租在监狱附近 2。
20、第第 4 课课 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 一、读懂文意 边诵读边完成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安逸),敏 (勤勉)于事而慎于言,就 (靠近,到)有道 (指 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正 (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语气助词,表肯定)。”(学而) 2子曰:“人而 (如果)不仁,如 礼何 (如何,把怎么样呢?对怎么办呢)?人而 不仁,如乐何?”(八佾) 3子曰:“朝 (早晨)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