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1870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7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单元学习总结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一、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和改革 1从背景来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从改革内容来看 (1)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从改革的效果来看 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而效果各异。总体来说,这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 隶主贵族,废除了旧的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使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提升,为以后中央 集权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梭伦改革 不 同 之 处 时代

2、背 景不同 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 改革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确立起封建制度 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革加强了奴 隶主贵族的统治 性质 不同 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 经济而进行的除旧布新的社会 改革 一次奴隶主阶级的缓和社会矛盾的变革 特点 坚决打击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改为平衡各阶级、阶层利益,有着调合、 不同 革较为彻底,是一次促使奴隶制 向封建制转型的变革 折中的特点 结果与影 响不同 商鞅变法成功了,确立了中央集 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为秦国灭掉 东方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没有从根本上缓和社会矛盾,激起了旧 贵族的强烈反对,但却为雅典走向民主 政治的道路奠定了基础 相同之处

3、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 都涉及了对权贵利益的限制: 商鞅变法主张废除“世 卿世禄制度”;梭伦改革主张按财产划分等级,打击旧贵族的特权。都促 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盛 例题 (2019 全国卷)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 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 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 “深览经远之统, 思复先哲之轨, 分土画疆, 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 ,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

4、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 “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由此, 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 通过五等爵分封, 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 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 思想流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 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审题意 第(1)问要求回答秦“二十等爵”制与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 关键词在“思想流派”。第(

5、2)问要求回答两点,一是两种授爵制度的“授予对象”,二是两 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 抓关键 “二十等爵”制,始于商鞅变法时的军功爵制,说明了授爵的对象和理论依据。 “五等爵”制,“仿照周礼”“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含有对象和思想流派 的信息。 扣知识 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规范答 (1)“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 (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 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 大了司马氏的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高考试题大多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

6、“新情境”来命制试题,对考生的阅读、理 解、运用材料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掌握好解题技巧是高考中“水平正(超)常发挥”的 关键,应特别注意解答非选择题的常见失误及解决办法: 1答题没有思考的过程,看到题目就写,没有完整的答题思路。解决办法:在初读材料的基 础上,注意审题,看清问题的具体要求,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题,了解材 料的层次结构;对应材料内容,思考材料内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2 不按题目要求做题, 审题不清, 随意性大。 解决办法: 认真审题。 审题意紧抓“题眼”, 揣摩题意;审题型辨别题型,确定方法;审题分注意题分,看分作答,一般来说, 分多的题目答案要点多,分少的题目答案要点少。 3答题时忽略材料的作用,不能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材料。解决方法:注意将观点和材料有机 结合,充分分析和利用材料。 4角度单一、重复。解决方法:注意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