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2.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辨别不同的物态变化形式.3.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过
2019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4 平均速度的测量教案Tag内容描述:
1、第 5 节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2.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辨别不同的物态变化形式.3.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2.通过引导学生检索资料、调查研究、学习文献探究和调查探究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然界水三态的循环的学习了解我国水资。
2、第 4 节 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应用【知识与技能】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2.掌握超声波,次声波和语音识别技术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声的利用方面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物理探究,并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重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难点】1.超声波在科技中的应用2.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知识点一 1.新课引入.播放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的视频,提出问题:你知道蝙蝠是如何捕食吗?2.新课教。
3、第 3 节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过程与方法】1.在密度实验中,通过对具体感性材料的分析,体会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难点】理解密度概念建立的意义,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
4、第 2 节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2.知道速度的单位.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速度的概念【难点】速度图像知识点 物体运动的快慢1.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动画百米赛跑比较运动的快慢2.提出问题.(1)百米赛跑中。
5、第四章 声现象第 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知道声音反射及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的.【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等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能根据现有材料对耳的的构造和作用提出假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耳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对 听力有障碍的。
6、第 2 节 光的反射【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2.了解反射定律,知道法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含义.3.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活动,从而获得比较全面的对探究活动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2.培养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难点】用反射定律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识点一 光的反射定律1.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
7、第 5 节 物体的颜色【知识与技能】1.了解色散现象,知道是白光由色光组成的.2.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现实世界的绚丽多彩和美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科学.2.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重客。
8、第 2 节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3.对常见事物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杆秤这一我国古代发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通过了解质量的。
9、第二章 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第 1 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知识与技能】1.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基本尺度.2.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米和裳和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等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对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常用的长度单位形成具体概念;体积的单位米 3、分米 3、厘米 3、升、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3.知道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会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会正确合作量筒(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4.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和。
10、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基础巩固1.(题型一)湖北黄石中考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 s内通过的路程是3 m,第2 s内通过的路程是5 m,第3 s内通过的路程是7 m,则他在这3 s内( )A.前2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B.后2 s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C.3 s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D.最后1 s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2.(题型一)广西百色中考如图3-3-1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图3-3-1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平均速度大C.在20。
11、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例1 (江苏南通中考)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如图3-3-1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过程中,用相机每隔0.5 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30 km/h B.60 km/h C.90 km/h D.120 km/h,图3-3-1,B,解析:由图知,相机曝光了3次,有两个时间间隔,则轿车运动的时间t=0.5 s2=1 s;轿车通过的总路程大概是4个车身长,已知1个车身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约4.5 m,所以1 s内汽车走过的总路程s=4.5 m4=18 m,轿车的平均速度v= =18 m/s=64.8 km。
12、第 3 节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快慢.2.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3.初步了解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做变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减速运动过程,建立解决运动问题先画示意图明确物理过程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景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难点】公式 v=s/t 及 s=vt、 t=s/v 的运用.知识点一 平均。
13、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四、平均速度的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例1 (福建莆田中考)如图3-4-1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图3-4-1,(1)图中AB段的距离sAB=_cm,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BC_(填“”“”或“=”)vAC.,40.0,25.0,小,同一位置,解析:(1)由图知,小车运动。
14、第 4 节 平均速度的测量【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1.课前准备.停表、卷尺、小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