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师说》巩固提升(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70396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师说》巩固提升(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1课《师说》巩固提升(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1课《师说》巩固提升(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1课《师说》巩固提升(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1课《师说》巩固提升(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 师 说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4 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

2、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下列加点词语的

3、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求学的人。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C.吾从而师之 从而:跟随(他)。D.君子不齿 不齿:不值得谈论。解析 D 项,“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答案 D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古人指文辞的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 “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 读”。B.童子,与科举考试中的“ 童生”意思相同,都指未成年( 古代一般是 14 岁以下) 的读书人。C.小学,古代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 ,今天指的是接受最初阶段教育的学校。D.六艺经传,“六艺”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六

4、部经典,“ 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解析 B 项,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准备参加科举的读书人 ,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 儒童”。答案 B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没有经常可以学习的老师 ,孔子就多次更换老师,因为只要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B.韩愈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相互学习的风气大加赞美,因为在学习方面他强调有教无类,学习不应该有等级差别。C.文章谈论了从师学习的态度,认为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D.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出发,推论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5、欤”的论断。解析 A 项,“圣人没有经常可以学习的老师,孔子就多次更换老师 ”理解错误,“ 常师”是固定的老师,不是“经常可以学习的老师” 。B 项,强加因果。D 项,应为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论断。答案 C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参考答案 (1)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2)他和他年龄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 就感到耻辱,(以)官职高( 的人为师),就

6、近乎谄媚。二、语言运用5.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名言警句、俗语。请以“韩愈”为对象,仿照示例,写一组句子。示例 古人说:“三思而后行。”确实如此,深思熟虑能够使人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在机遇稍纵即逝的现代社会,事事三思只能使你成为竞争中落后的乌龟。解析 本题解答时一要注意理解俗语和名言警句本身为大家所知的含义,二要注意题干“以韩愈为对象”的要求,可以选用韩愈的名言之类来扩展仿写。参考答案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确实如此,人才需要被具有慧眼的人赏识;但在展示机会众多的现代社会,苦苦等待“伯乐”的出现只能使你成为老死于马厩的骏马。6.高三某班的毕业晚会上,各学科的任课老师都来了,主持人要请

7、某老师上台讲话。请你设计一段串台词,欢迎这位老师上台讲话。(哪一科目的老师由你定,要有感情,有文采,还要符合该老师所教学科的特点。60 字以内)解析 必须抓住任课老师所教学科的特点,突出其特色,语言要得体,富有感情。答案示例 (1)毕业的钟声敲响了,我们就要迎来新的生活。此时此刻 ,我们忘不了“量变带来质变” 的道理,我们应该积累哪些量呢?下面欢迎物理老师给我们以教诲。(2)我们即将离开生活三年的母校,试想当初是谁在课堂上 ,带领我们游览大江南北,带领我们领略名山大川?有请我们的地理老师,在这临别的时刻再一次给我们以教诲。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8、近谀(y ) 郯子 (tn)老聃(dn) 师襄( xing)B.子蟠(fn) 苌弘( chng)贻之(y) 句读( du)C.巫医(w) 经传( chun)嗟乎(ji) 或不焉( b)D.愚人(y ) 大遗( y)而已(y) 解惑( hu)解析 B 项,“蟠”应读“pn”;C 项 ,“传”应读“zhun”,“不” 应读 “fu”;D 项,“愚”应读“y”。答案 A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解析 B 项,“受”,通“授”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9、 )A.句 读 之不知 ,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B.其 为 惑也 ,终 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C.其 闻 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择师 而教之吾从而 师 之 解析 A 项,第一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 之”,代词,代指知识和道理。B 项,第一个“其”,代词,那些;第二个“其”,语气词。C 项 ,第一个“ 乎”,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比”;第二个“乎”, 语气助词,在句末表反问,译为“呢” 。D 项,连词,表顺承。答案 D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 ”; 今之众人

10、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圣益圣,愚益愚”。(2)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原因是“ , ”。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 ,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答案 (1)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3)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8 题。韩 愈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

11、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

12、,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B.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 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 /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

13、C.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寻移江陵府掾曹D.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 /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寻移江陵府掾曹解析 注意句中“谏官”“愈”“阳山令”这些称呼在文中断句的作用。答案 C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 ,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C.“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 迁”“谪”“转”“ 徙”“改”“ 移”“补”等,其中“迁”“ 谪”都指贬官。D

14、.行军司马,职官名,始建于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 ,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解析 “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答案 C7.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刻苦好学。他自小刻苦学习儒家经典 ,不要别人的奖励督促,他的文章在当时知名,后考中进士科。B.韩愈为官敢于直谏。他曾上言几千言的奏章揭露宫市的弊端,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做县令,后来调任江陵府掾曹。C.宰相认为韩愈有修史才能,推荐他撰写 平淮西碑,他感激裴度推荐之恩,借机歌颂裴度,后李愬之妻进宫诉说碑文失实,碑文被磨掉。D.韩愈与别人交往,不因荣辱沉浮态度有别 ,

15、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扬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资助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人。解析 “宰相推荐他撰写平淮西碑”有误,原文是“ 宰相看了 进学解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宪宗还下诏命令韩愈编写 平淮西碑” 。答案 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2)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参考答案 (1)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裴锷饯行。(2)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

16、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中的宦官到民间市场上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章疏极力劝谏,德宗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来改任江陵府掾曹。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黜,

17、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裴锷饯行,还亲切地称呼他的名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此被改任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同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

18、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的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三、语言运用9.(2018全国 1 高考)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 ,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

19、改。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 7月 15 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得体。题干明确说“五处不合书面语体”,根据这一提示,检索这个文段,可以发现“堵住”“管子”“换掉”“打算”“正遇上”这五个词语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用意思相同的书面语进行针对性修改即可。答案示例 “堵住” 改为“ 堵塞 ”;“管子”改为“ 管道”;“换掉”改为“更换”;“打算” 改为“计划”;“正遇上”改为“正值” 。10.下面是某中学高一年级“缅怀先烈清明祭扫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图,请将这个

20、框架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00 字。解析 本题属于图文转换类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把握画面中的要素,读懂图示的意思。本题在具体表达的时候要突出方位特点,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祭扫活动分为三个主体部分,分别是政教处,主要是负责组织,体现在联系车辆、安排午餐以及组织往返;其次是祭扫活动的主体对象为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再就是祭扫的管理者班主任 ,他们主要是从祭扫仪式、参观留念、撰写观后感等方面指导具体的工作。参考答案 清明祭扫活动要求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参加,活动组织管理由高中政教处承担,负责联系车辆、安排午餐、组织往返等事项。祭扫管理由各班班主任负责,包括组织学生参加祭扫仪式、参观留念、撰写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