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9092 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借助实验和模型,通过经历观察、猜测、验证、比较、操作等活动,理解体积的含义,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 2.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经历探究、 类推、 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 培养观察、 想象、推理、判断和概括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及思考方法,发展初步空间观念。 3.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认识体积和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学生建立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烧杯、石块、体积单位、多媒体课
2、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 师:小明和妈妈在超市选牛奶,发现了这两种牛奶。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什么是体积?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超市购买牛奶这一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 为学生理解、 感悟知识奠定基础。 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 (一)认识体积 1.通过实验,理解体积含义,建立体积概念 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两个实验,并汇报总结过程和结果,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实验过程: (1)实验一:把一个石块放入有水的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思考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了
3、? 明确:水面升高了是因为石头占据了水的一部分空间。 (2)实验二:用一只杯子装满细沙,倒出沙后再往杯子里放一块木块,原来的沙就装不下了,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原来装过的沙装不下了?想像一下,如果放入的是一块更小的木块,结果会怎么样,这又说明什么? 师:木块占据了沙的空间,木块越大,多余的沙子会越多,所占的空间就越大;反之,木块越小,多余的沙子会更少。说明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 2.由生活经验总结体积概念 师:想想生活中哪些物体也占空间? 课件出示气球、橙汁、冰箱,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常见事物,如:火柴盒、牛奶盒、墨水瓶等,通过比较生活中实物大小,来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揭示体积的
4、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揭示课题并板书体积概念)。 【设计意图】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通过这个环节中电脑课件的形象演示, 教师适时的引导, 学生的动手操作,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学习体积单位 1.回忆长度、面积单位的探究过程,迁移、类推出体积单位的学习 (1)比一比 两组物体进行比较,谁的体积大? 课件出示(见图 1) 预设:每组左边的物体大
5、。 (2)课件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 指名读:下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谁的体积大? 学生产生分歧,无法直接比较。 引导学生分析要想知道到底谁的体积大,大多少,必须要知道它们的体积是多少。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体积到底有多大呢?和解决长度和面积的问题一样, 要想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也必须用一定的计量单位来计量。 师:用什么计量比较合适呢? 让学生回忆计量物体的面积时,为什么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启发学生联想: 计量物体的体积也可能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计量, 引出体积单位 (板书出另外一部分课题)。 (3)回顾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呢?猜一猜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教师结
6、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2.认识 1 立方厘米 师:1 立方厘米到底有多大呢? (1)课件演示:1 厘米的线段边长为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 1 平方厘米)棱长为 1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为 1 立方厘米) 教师将 1 立方厘米模型粘在黑板上。 (板书:棱长为 1 厘米的正方体,体积为 1 立方厘米。) (2)学生拿出学具盒里的 1 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用手指比划比划,把它的大小记在脑海中。 (3) 用橡皮泥试着做出 1 立方厘米大小的正方体, 再任意做出喜欢的造型, 想一想,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4)回顾生活中体积为 1 立方厘米的物体
7、 预设:花生米、食指尖、巧克力豆、小石子 (5)测量小盒子的体积 3.认识 1 立方分米 师:牛奶箱的体积用立方厘米作单位来测量合适吗? 学生感觉太小,产生认识更大体积单位的需要 (1)引导学生回想刚才认识 1 立方厘米的过程,学习 1 立方分米。 想一想,试着用数学语言叙述;用身边的学具做出或找出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回顾生活中体积为 1 立方分米的物体。 (2)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将 1 立方分米模型粘在黑板上。(板书: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体积为 1 立方分米。) 学生用学具做出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框架,并用手比划大小,记住它。 学生回顾生活中的“1 立方分米”,粉
8、笔盒、笔筒、纸巾盒、魔方 4.认识 1 立方米 师: 集装箱的体积用立方分米作单位来测量合适吗?学生自然想到用更大的体积单位立方米 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什么是 1 立方米?1 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你能试着展示出1 立方米的大小吗?周围的哪些物体用立方米来计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棱长为 1 米的正方体,体积为 1 立方米。 预设 1:装 29 英寸电视机的纸箱的体积大约是 1 立方米。 预设 2:学生用米尺或几人用手臂合作展示出 1 立方米的大小。 猜一猜,估一估,1 立方米的空间能站几位同学? 学生猜测并验证。 5.提升方法 师:想一想,在体积单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 预设
9、:由面积单位的探究过程,类比、迁移学习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在学生已有长度和面积单位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课件演示、讲解、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自主练习三、自主练习 1.巩固体积的基本练习题(见图 2) 下面的图形都是用棱长 1 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通过数数图形含有多少个
10、体积单位来知道他们的体积是多少,明确: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把正方体(棱长 5 厘米)礼品盒装到箱子(长 40 厘米、宽 30 厘米、高 10 厘米)里,最多能装多少盒?(材料厚度忽略不计)(见图 3) 【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增强知识应用的层次性、趣味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所选题目也体现了浓浓的生活味,很强的开放性,练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民主性。 四、回顾反思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预设 1: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
11、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预设 2:我学会提问了。师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 5 个苹果对应的 5 个方面之外的,可以从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梳理,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 “合作” “会问” “会想” “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