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 (2)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 (3)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 的特征。 能力目标: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借助地球仪,使用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列表比较法等了解经纬线的含义并比 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情感目标: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 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
2、要性。 (2)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 基础。 教学重点 1.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运用图表分析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 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 够准确地说出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人类的家园。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二、目标展示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明确本节目标。 三、合作探究 1.先通过动画,使学生对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有个
3、了解,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想象 画图,表示出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同时表明教师的观点:“我画出我想象的示意图,同学 们看看如何”,通过一点一滴使学生在对地理产生兴趣的同时,不再只是崇拜教师的权威, 培养创新的意识。 讲解 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球体, 为了研究方便, 我们取地球的平均半径, 即 6371 千米。 2.地球仪 地球是自西向东绕地轴运动的, 在转动过程中始终斜着“身子”绕地轴转动。 地轴与地 球有两个交点,即南极和北极。在摆放地球仪时,将地轴指向北极星方向,大家摆一摆,互 相评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学生观看:地轴、两极的空间位置) 讲解 地球仪是按地球形状缩小而成的(实际是一
4、个特殊的立体地图),因为它比地 球缩小很多倍,所以地球仪都做成正球体。 提问 地球仪上有什么地理事物? 在地球仪上有纵横交错的网经纬网, 通过它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当 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没有,它是人为画出来的。下面我们学习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板书 经线和纬线 提问请同学们分组,先看书,观察地球仪,然后讨论完成表格内容。(学生看书、填 表,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圆弧状况 长度 指示方向 教师演示动画、讲解 经纬线在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较二者 的不同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它们的特征。这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比较法。 设计意图 对经纬线的特征的学习,
5、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小组合作的方法, 在学生活动 的基础上,最后完成表格,使学生认识到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便于了解相近事 物的特征。既要教给学生考虑问题的方法,同时又要将知识内容融于其中。 四、质疑答疑 纬线和纬度 教师(出示地球仪)找出纬线,并观察其有什么特点,根据观察将结论填入表格 提问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哪条?因为它具有唯一性,所以被定为纬度的起点。 学生观察地球仪并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 提出要求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讨论纬度、南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一 会儿请各小组的同学用合适的方法(语言、图示等)描述。 参考问题 (1)以赤道为起点,纬度数值的
6、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 (2)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 (3)纬度在地球仪上是怎样排列的?如何区分度数相同的纬线? (4)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它们的纬度是多少? (5)南北半球和南北纬的划分有什么关系?北纬是否全部在北半球,南纬是否全部在南 半球? (6)高中低纬度是怎样划分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教师巡视加以指导。 五、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 “认识地球” 的第一节课, 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 而且对它的大小、模型及重要的纬线、纬度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懂得了任何知识的获得都需 要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 六、 反馈练习 板书设计
7、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地球仪 三、经线和纬线 经 线 纬 线 概 念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 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 仪一周的圆圈 圆弧状况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 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圈 长度 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 向两侧递减, 到极点 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球仪或经纬线地图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3.根据南北半球划分图和
8、东西半球划分图说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地球仪和相关地图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认识经线与经度、 纬线与纬度 的划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使用地球仪和阅读相关地图,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的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重点和难点】 1.根据经纬线地图区别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 纬度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准备】 1.经纬线地球仪。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大家喜欢看电影吗?日前神剧战狼以票房第一的好成绩给观众们一份满意的答卷, 那么我这有张电影票请问我该如何大找到自己的座位呢?
9、(学生举手回答:先找排再找座) 引入主题: 那么在我们偌大的地球上, 如果想要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我们必须先了解 (经 纬网地球仪)地球上的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 二、学习新课 (一)纬线与纬度 1.什么是赤道?什么是纬线? 学生上台展示:赤道是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补充:纬线都是不存在的) 2.纬线有什么特点? 教师展示经纬网仪:纬线是什么形状的?纬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都一样长吗? 学生举手回答。 过渡: 纬线能画出多少条?(无数条)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 我们给纬线“取名字” , 就成了纬度。 3.纬度的起始线(0的纬线)是谁?纬度划分规则是怎样的?该
10、如何书写? 教师讲解:我们把最中间的赤道作为 0的纬线,也就是纬线的起始线,赤道以北成为 北纬,用字母 N 表示,例如赤道以北某纬线与赤道形成 40夹角,我们记作 40N,还有 60N,越向北纬度越大,最大能到达 90N。同样的道理赤道以为南纬,用字母 S 表示, 越向南纬度越高,最大为 90S。 (注:赤道的为 0是不带字母的,统一纬度有南纬和北纬 两条纬线,而且等长) 假设,我们把纬线展开,你是否发现纬度与纬线的规律? 学生据图回答: 教师总结:北增北纬,南增南纬;纬度越高,纬线越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 线在两极形成了点。 过渡:地球上的许多纬线人们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帮助人们更好的
11、认识地球。 4.特殊的纬线: (1)赤道:赤道不仅仅是最长的纬线,是纬度的起始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补充:所有的北纬都在北半球,所有的南纬都在南半球) (2)30、60纬线:人们规定全球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 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随意指出某条纬线让学生判断属于哪一纬度地区) (二)经线与经度 这是我们所学的纬线与纬度, 那么你能否按照同样的方法学习经线与经度呢?结合学案, 小组合作完成经线与经度的学习,时间 5 分钟。 学生展示: 1.什么是经线?(展示经纬网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 线,又叫子午线。 2.经线有和特征?
12、学生展示: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一样长。 3.经度的划分规律: 学生展示:经度的起始线,即 0经线是赤道,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 180, 成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字母 E 和 W 表示。 (教师补充:0和 180没有字母) 4.什么是经线圈? 学生展示: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教师补充:0,20W 的经线圈,总结经线圈的 规律是,两条经线的东西经相反,度数之和是 180,可以随意指某条经线让学生指出其相 对经线。 任意一个经线圈可以将地球平均分成两半,那么东西半球是由哪个经线圈作为分界线?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 和 160E 学生判断 10W、161E
13、 分别在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 (总结规律:小东大西,即所给经线小于 20就在东半球,大于 160就在西半球,其余的 带字母 E 即东半球,带 W 即在西半球) (三)经纬网定位 1.根据经纬度定位 根据经纬度在图中标出 A、B 两点的位置 A:北纬 15东经 20 B:南纬 15西经 20 教师讲授并总结经纬度定方法: 首先找出该地纬度所在纬线, 然后再找出该地经度所在的经 线,它们的交点就是该地所在的位置。 2.经纬网的作用 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当堂达标】 1.关于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
14、一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 B经线有长有短 C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D经线有无数条 2.与 10E 正好相对的经线是( ) A. 90W B. 170E C. 170W D. 140E 3.下列纬线圈中,最长的是( ) A. 20N B. 30S C. 19N D. 25N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 赤道 B. 本初子午线 C. 20W 和 160E D. 180经线 答案解析: 1.B.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就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自成半圆,两条正对 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平分地球;所有的经线都等长。ACD 正确,B 错误。故本题选 B。 2.C。经线圈是两条相对的经线, 满足东西经
15、相反,排除 B、D, 而且两条经线之和为 180, 故选 C。 3.C。纬度越低,纬线越长。纬度最低的是 C。 4.C。 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 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 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 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动画演示与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 并联系生活实际总 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16、 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 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 探索大自然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教学过程 要点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呈顺时针。 3.自转的周期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 小时,也就是一天。 4.自转产生的现象 (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其中的一 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这样就产生了
17、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 就不断更替。 (2)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面的地点总是要比西面的地点先 看到日出,东面地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面地点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差异,可以总结为东早 西晚。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每天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实际上是地球 的自转造成的。 5.晨昏线(圈)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圈),叫晨昏线圈。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 线,下图中 AB 为晨线。 【例题 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五带的形
18、成 D.昼夜长短的变化来源:Z+xx+k.Com 点拨: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 的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一周的时 间是一天,只是产生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不会造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形 成。 答案:A 要点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球公转的特征有两个: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北极始终指向天空中的北极星附近(这 也是北极名称的来历)。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地轴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这个 夹角的度数是 66.5。如图所示: 3.方向
19、:自西向东。 4.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为 365 天)。 5.地球公转轨道形状:近似圆形的椭圆。 6.公转产生的现象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 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除赤道外,地球上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全 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有直接关系,即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 半球昼长夜短;赤道地区终年昼夜等长。 节气 太阳直射 点 日期 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四周 北半球 夏至 北回归线 6 月 22 日 前后 昼最
20、长、夜最 短(或昼长夜 短) 昼最短、夜最 长(或昼短夜 长) 北极圈以北极昼,南 极圈以南极夜 北半球 冬至 南回归线 12月22日 前后 夜最长、昼最 短(或昼短夜 长) 昼最长、夜最 短(或昼长夜 短) 北极圈以北极夜,南 极圈以南极昼 春分 赤道 3 月 21 日 前后 全球昼夜等长 秋分 9 月 23 日 前后 (3)季节的变化 中纬度地区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夏、秋、冬四季 的变化,南半球则是秋、冬、春、夏的变化。 一般来说,在北半球,人们通常将 3、4、5 月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 月三个月划 分为夏季;9、10、11 月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
21、、1、2 月三个月划分为冬季。南半球和北半 球的季节完全相反。 (4)五带的划分 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冷 热就有差别。因此,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名称 范围 纬度范围 特点 热带 南、北回归 线之间 北纬 23.5南 纬 23.5 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的太阳热量最 多,终年炎热 温带 北温带 北回归线和 北极圈之间 北纬 23.5北 纬 66.5 无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的热量居于热带和寒带之间,四 季变化明显 南温带 南回归线和 南极圈之间 南纬 23.5南 纬 66.5 寒带 北
22、寒带 北极圈以北 北纬 66.5北 纬 90 无阳光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 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终年寒冷 南寒带 南极圈以南 南纬 66.5南 纬 90 【例题 2】如图:当地球公转至位置时,南半球是_(季节),北极圈及其以北 地区发生_现象。公转至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日;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 是_。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地球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地理意义。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 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 等长。位置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位置时太阳直射
23、赤道。 答案:冬季 极昼 春分 昼夜等长 拓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黄河流域,以后不断改进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 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 104 年, 由邓平等制定的 太阳历 , 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为历法, 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有人误认为二十四节气与阴历有关。其实,二十四节气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它根据太阳 在黄道(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也就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路线)上的位置及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 次序,将全年划分为 24 个段落,每段相隔约半个月(15 天),每一段叫一个节气。每月月 首者称“节气”,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
24、立冬、 大雪、小寒十二节气;在月中者称“中气”,包括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 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十二中气。二十四节气就是 12 个节气和 12 个中气的 总称。在全年 24 个节气中,最重要的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合称二分二至。节气反 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因而纯属阳历,只是形式上不同于通常所说的阳历。 由于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 而太阳通过每等分的时间大致相 等,因而在公历中,每年各节气的日期基本上变化不大,最多相差一两天,但在农历中的日 期却不固定。 地球上五带及其气候特点 关于气候带的划分原则和方法,是随着气候学的发展历史而不断演进的
25、。最早古希腊学 者亚里士多德曾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上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 南寒带和北寒带等五个气候带。它是完全按照天文因素,即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也就是根 据地球表面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来划分的。因此,这种分法通常称之为天文气候带。但 它的名称是气候名称,可见天文五带是气候带的基础。另外,以回归线和极圈四条纬线划分 的五带,都是一定的纬度地带,所以又可以说五带是纬度带。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是地球上唯一阳光能够直射的地带,地面获得的太阳光 热最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四季和昼夜长短变化都不明显。 寒带:南、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北极圈以北的地区是北寒带,南极圈以
26、南的地区是南寒 带。寒带地区,太阳斜射得很厉害,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是漫长的黑夜,因此,获得的太阳光 热最小,故称寒带。这里气候终年寒冷,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有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 是南、 北回归线和南、 北极圈之间的广大地区。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地面阳光斜射,寒暖适中,得到的光热比热带 少, 但比寒带多; 冬冷夏热, 四季分明; 夏季昼长夜短, 冬季昼短夜长, 昼夜长短变化明显。 天文气候带没有考虑下垫面的性质和大气环流与洋流的热量输送, 显然是不妥当的。 而 气候学上通常用等温线为划分气候带的界线,叫温度带。 早在 1879 年苏潘就提
27、出以年平均气温 20和最热月 10等温线划分三个气候带。 1953 年发表的柯本气候分类法,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把 全球分为五个气候带,即赤道气候带、干燥气候带、暖温带气候带、冷温带气候带和极地气 候带。以等温线作为划分气候的界线,比起天文气候带的划分来,前进了一步。 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 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 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
28、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 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动画演示与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 并联系生活实际总 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 好地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 探索大自然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述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29、】 第二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那么, 地球的这些运动有什么规律吗? 人们可以通过哪些自然现象来认识和把握地球的这些运动呢?这节课, 我们先来看看地球的 自转有哪些规律吧。 教师:(提问)生活中,你们知道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 总结学生的发言, 指出昼夜更替现象和时差就是地球自转的两个重要现象, 提问: 那么,地球的自转是如何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呢? 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教师:(问)假设地球不运动,地球上有没有昼夜之分呢?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太阳照射地球;第二,地球是 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30、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 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 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叫夜半球。 教师:(问)你怎样理解教材相关文字中“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 昏的落日”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 (演示)用灯泡做光源,在黑暗的区域照射地球仪,并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半 球和夜半球及昼夜更替现象。 实际上,在演示过程中,以灯泡做光源的太阳不动,地球仪转动,由于地球自转, 我们看到“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是太阳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应。 2时差 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一起画
31、昼夜半球示意图。 昼半球与夜半球示意图 教师: (演示)当北京由夜间进入早晨的时候,英国伦敦是什么时候?美国纽约是 什么时候? 学生答:伦敦还是深夜,纽约进入晚上。 教师: (问)在同一时刻,北京的畅畅与纽约的姨妈打电话的问候语为什么不同? 学生答:略 教师:此刻,我们这里是白天,大家都在忙碌着。可是有些地方的人们都在睡大觉 呢!大家猜一猜,什么地方的人们在睡觉? 请出过国的同学谈谈时差的感受。 老师: (归纳过渡到时差)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 时间不同,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教师:在同一时刻,我们地球上,有的地方处在白昼,有的地方处在黑夜,并且昼夜不 断更替,周期
32、为 24 小时。大家对照地球仪,算一算美国华盛顿现在是几点钟。如果你想让 你的美国朋友在早上 8 点钟接到电话,你计划北京时间几点钟打电话? 用同样的方法,请同学们解释上课开始时所讲故事的答案。 引入:今天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演示地球的公转。 1四季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四人一组,在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时,注意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变 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请同学们准备好小地球仪 (每组四个) 、 硬纸壳 (提前准备好的四个) 、 十字光源(自制)、短绳、刻度尺等工具。 学生:按照要求,开始活动。 教师: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之一,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 交成 665 度的夹角
33、;之二,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老师示意地球 在公转轨道上的公转情况,并在讲台桌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 教师:请同学们在课桌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将自制的十字光源放 在四个地球位置中间,观察太阳直射情况。 学生:与老师一起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边讨论边填出表格中的内容。 填写下表: 节气 日 期 太阳直射的纬度 北半球昼夜长短 获得太阳光热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教师: 从图中指导学生看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四个特殊位置上,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和白昼时间长短的变化过程,从而推理出四季的变化过程。 学生:活动、思考等等。 小组活动: 用硬纸壳做晨昏圈
34、,套在地球仪上,用细绳量出不同纬度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并换 算成时间:赤道(0 度)、北纬 40 度、北极圈(北纬 665 度)。 将量算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纬度 节气 赤道(0 度) 北纬 40 度 北极圈 (北纬 66 5 度) 昼、夜弧长 昼、夜时 间长 昼、夜弧长 昼、夜时 间长 昼、夜弧长 昼、夜时 间长 冬至 昼弧: 夜弧: 昼弧: 夜弧: 昼: 夜: 昼弧: 夜弧: 昼: 夜: 春分 昼弧: 夜弧: 昼弧: 夜弧: 昼: 夜: 昼弧: 夜弧: 昼: 夜: 夏至 昼弧: 夜弧: 昼弧: 夜弧: 昼: 夜: 昼弧: 夜弧: 昼: 夜: 秋分 昼弧: 夜弧: 昼弧: 夜弧: 昼: 夜:
35、 昼弧: 夜弧: 昼: 夜: 归纳: 由于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使太阳知识点一年内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 从而引起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使得地球上各地不同时间 获得太阳光热不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和五带。 2五带的形成 教师:(提问)在晴天的一天中,早晨、中午和傍晚三个时间相比,哪个时间我们 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为什么?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 热的多少,人们划分了五带。 教师:(讲授新课)让我们先来完成教材上的活动: (活动 1)读课本的“地球上的五带”图,分组完成下列内容: 1画出五带示意图,说出五带的
36、名称?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名称? 2讨论五带中,哪个带占的面积最大?哪个带最小?哪个温度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哪 个温度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哪个温度带四季变化明显? 3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温度带?还有一小部分位于哪个带?说出各带的突出特点? 讨论后学生分组回答,老师补充相关内容。 (活动 2)分组讨论(以北京为例): 1北京一年中哪个月气温最高?哪个月气温最低?一年四季每个季节各几个月? (气温最高 7 月,开始放暑假;气温最低 1 月,开始放寒假;每个季节 3 个月) 2你知道 24 节气吗?7 月应该是哪两个节气?1 月是哪两个节气吗? (7 月小暑和大暑,最热;1 月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3北半
37、球各季节各是哪三个月? (春季:12、1、2 月;夏季:3、4、5 月;秋季:6、7、8 月;冬季:12、1、2 月。这 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教师小结:(反馈)完成课本提供的活动的内容。 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地图的阅读 教学目标: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直线比例尺。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 惯。 4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2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 教学难点:
38、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计算机课件及地图册中的各 种地图 课型:新授 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教学设施?(操场、 篮球场、食堂、教室,办公大楼等)请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请两位同学上来,用直尺 测量一下这张图上我们教室的长和宽。 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也 就是计算一下图上的 1 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这个数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
39、公式表示就是: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二、新授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出来?直线式? (由学生回答) 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表示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 学生活动: 书本第 13 页图 1.22 台湾图, 用尺量 “高雄” 到 “台北” 的图上的直线距离, 再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呢? 比较 “台湾省地图” 和 “世界地图” , 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 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活
40、动: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 1/10000,1/10000000,1/100000000000 比较“台湾省地图”和“世界地围”内容的详细程度。 (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 (1)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 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 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2)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比例尺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 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比例尺愈小。 小结: 地图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 另一方面可 以用来量算距离。 讲解: 在校园的平面图上, 我们教室的位置在哪儿?在校门
41、的什么方向?有几条路可以 到达?哪条路最近? 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与指导订正。 2地图上的方向 引入一般地图的定向方法, 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出东北、西北、 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举例:一张丹阳市地图,市民广场位于横塘中学的什么方位? 板书:无指向标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那么有指向标的地图呢? 板书: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讲解: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举例:教科书第 14 页“地图上的方向”。 板书: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总结: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
42、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讲解: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由于空间的限制,必须把它们缩成符号,所以,看懂地 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活动 1:阅读第 14 页有关内容,然后打开地图册,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 活动 2:教科书第 15 页“活动”。 活动 3:要求,每位同学按顺序画出你家的平面图。 活动 4:假如你家来了客人,你要做一个导游,陪同他们到你生活的城市参观游览,景 点有市民广场、中山路、陈毅纪念馆、石刻园、云阳大桥、万善公园等旅游点。 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拿到一份本市交通地图,以一位同学的家为起点,请画一幅旅游 路线示意图,并注出主要
43、的大街,重要建筑物和你们所到的地方。 活动 5:画一条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要求绘出你所走的街道的名字,上下车的(包 括转乘车)的车名和站名。绘出方向标,说明学校位于你家的什么方位? 过渡: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学生阅读课本 或讨论得出结论) (人们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 形图。)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提问:下列三位同学各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请你们出主意。(学生讨论回答) (1)我们班级准备到万善公园进行游玩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 (到万善公园进行游玩活动需要当地地形图) (2
44、) 印度在 2001 年 12 月 13 日发生议会大厦受袭事件后,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日趋紧 张,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也频频发生。我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 (需要世界政区图) (3)我们去石刻园参观,石刻园离我家比较远,我得想一想怎样乘车。 (需要交通图) 讲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技术、 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2地图的发展 讲解: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 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选择和使用地图。例如,利用卫星或者飞机,可以大范围地快速获取地 面信息,加工成可识别的图
45、像,不仅可以打印在纸上,而且可直接在屏幕上显示。 三、课堂小结 选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2地图上的方向 无指向标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2地图的发展 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山坡的 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
46、地形类型。 【教学重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 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活动一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书本 P25页图 1.36,思考图上有什么? 方向标 闭合的曲线 线上标有数值等 2课件展示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生注意观察并读课本 P24内容及图 1.34,图 1.35, 完成以下任务: (1)说一说: 什么是海拔? 什么是相对高度? 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什么意思? (2)想一想: 相对高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什么是等深线? 等深线
47、上的数值有什么特征?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3)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 (4)等高线上的数值是海拔高度数值。 (5)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等深线。等深线上的数值一般是负数,表示在平面 以下深多少米。 4 学生仔细读课本 P25页图 1.36, 归纳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 填入下面表格中。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示意图 等高线图 表示方法 闭合曲线外低内 高 等高线弯曲部分 凸向低处 等高线弯曲凸向 高处 多条等高线汇合 重叠在一起 地形特征 四周低,中间高 从山顶到山麓凸 起高耸的部分 山脊之间的低洼 部分 近于垂直的山 坡,称峭壁;峭 壁上部凸出处, 称悬崖或陡崖 【合作探究】 1同桌合作,利用书桌上的书本叠起来,模拟山体的不同部位及等高线的制作原理。 2观察书本 P25页地形实体图与等高线图,讨论等高线的疏密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坡陡,等高线密集;坡缓,等高线稀疏。 3观察等高线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