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赤壁赋》分层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00478 上传时间:2019-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赤壁赋》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5课《赤壁赋》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5课《赤壁赋》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5课《赤壁赋》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5课《赤壁赋》分层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赤壁赋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A项羽:飞,升。C项骤:屡次。D项相:互相。更:再,第二次。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都具有活用现象的一组是()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顺流而东也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不知东方之既白答案D解析D项藏:宝藏,名词。白:形容词作动词。A项使动用法。B项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C项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加点的“如”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A举以予人,如弃草芥B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C如怨如慕,如泣如诉D使使如秦受地答案D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往,去”。A项介词,像。B项动词,比得上。C项介词,像。4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项是()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固一世之雄也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A/ B/C/ D/答案C解析中的“之”是结构助词,译为“的”;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助词,舒缓语气,不译。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心奖掖后进,扶植了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诗人的推崇;苏

3、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苏词直到清代,仍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苏轼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1)有一个句子和本段的话题不统一,应删去,这句话是:(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答案(1)他热心奖掖后进,扶植了不少人才。(2)苏轼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或:苏轼的作品对后世具有广泛影响。)6仿照例句,运用古诗词名句,再写两句话。例句:结识古仁人,我钦佩苏东坡“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结识古仁人,。结识古仁人,。答案(示例)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我慨叹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悲壮二、文化传承与理

4、解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3)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的句子是:_,_。答案(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

5、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

6、,不见其处。【注】雪堂:苏轼谪居黄州后在东坡所筑之室。临皋:在黄州城南,濒临长江。苏轼初到黄州时,寓居定惠院,后迁居临皋亭。蒙茸:草木茂盛的样子。冯夷:水神名,相传他溺死于河中,为河伯。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B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C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D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

7、/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答案B解析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址。B“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六。C道士,通常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或者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也作有德之士的解释。D河伯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原名冯夷,也作“冰夷”。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

8、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答案B解析B项“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六”错,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10下列对文章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写自己在月明风清之夜,与朋友行歌相答,先用两个“无”字,写出了遗憾之情,接着写有鱼与酒之后的乐趣,行文平中见曲。B作者泛舟江中,目睹山崖的险情,而后引发了对时间的感叹,接着抒写因险境而成的悲情,把叙述、议论与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C作者借孤鹤道士的梦幻情境,通过与梦中道士的对话,表现出自己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境,其中既有他旷达的心情也有他痛苦的思考。D这篇文章像作者其他几篇写赤壁的诗文一样,在文中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借景抒情,但本文充满神秘色彩,思想消沉,散

9、文化色彩更重。答案D解析本文写的是冬天的景象。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译文:(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译文:答案(1)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2)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参考译文】这一年农历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打算回到临皋。有两位客人与我同行,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都已落光。我们的身影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息道:“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

10、,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迫近傍晚的时候,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松江的鲈鱼。可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来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提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坐在像虎豹般的石头上,登上形同虬龙的古树。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

11、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就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衣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到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姓名,他低头不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突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见他在什么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粤教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