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案3(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308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案3(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案3(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案3(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515 课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 史记和宗教。 2.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 3.掌握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学习重点】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学习难点】 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繁荣的原因 【课前预习】 1.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_总结前人经验, 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 _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

2、析病情对症治疗和 “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 ,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 ,帮助人 们用来强健身体。 3.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编写的史记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通史,记述了从 传说中的_到_时约 3000 年的史事。 4. 东汉末年,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 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 入道或治病。 5.佛教产生于公元前 6 世纪的古_。创始人是_,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 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张骞通

3、西域后,佛教 通过_传入中国。东汉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 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 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倡导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佛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封建国家统治有利 D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道教之所以被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它( ) A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3 下面对史记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

4、传体通史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C 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史学名著 D 史记是一部文学名著 4 史记叙述了( )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5下列史学著作中论及当时统治者的是( ) A 史记 B.汉书 C 后汉书 D 资治通鉴 6秦汉时期杰出的雕刻作品是( ) A马王堆汉墓画 B.秦始皇兵马俑 C龙门石窟 D敦煌莫高窟 7、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8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A.春秋时期 B.秦朝末年 C.西汉末年 D.东汉末年 9下列说法中属于道教

5、精神的是( ) A.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B.人的肉体是要死亡的,灵魂可以脱离肉体永远存在。 C.灵魂能够转生来世。 D.今生忍受一切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10、如果你对商朝的历史感兴趣,想印证甲骨文所反映的商王活动和当时的社会情况,应参 考下列哪部史书( ) A.春秋 B.资治通鉴 C.汉书 D.史记 11. 为麻醉人民,统治者欢迎与扶持佛教的主要原因是下列教义中的哪一点( ) A灵魂可以脱离肉体永远存在,转生来世 B人的今生忍受一切苦难,来世可以得到幸福 C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D修炼方术,炼制丹药 12. 道教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是( ) A西汉 B战国 C东汉

6、 D唐朝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回答: (1)这是什么时候谁的名言? (2)作者写过什么书? (3)该书有何成就?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B 5、A 6、B 7、D 8.C 9.A 10.D 11.B 12.C 二、材料分析题 (1)这是西汉时司马迁的名言。 (2)司马迁写过史记一书。 (3) 史记的成就: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 的史事。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社会的面 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