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515 课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目标】: 1、记住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2、识记东汉时期医学上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 3、掌握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基本史实,知道佛教和道教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情况。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难点】: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练习反馈】 : 1、_时,我国人民已经能够用_和_造纸。东汉时耒阳人 _改进造纸术。人们把他的纸叫做_。纸的发明,是中国对_ _ _的伟大 贡献之一。 2、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被称为“_ ” ,他写的_一书,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 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东汉的另一位医学家_,创制了麻醉药
2、剂_,发明了 运动操_。 3、 史记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体通史, 作者是_。 首先这是一部伟大的_ 巨著,同时在_史上也有崇高地位。 4、道教在_兴起,佛教在_时期传入中国。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 纸的改进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A张仲景 B张陵 C蔡伦 D司马迁 2板蓝根是我国传统中草药,能有效抵抗传染性病毒。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 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 ) A 本草纲目 B 千金方 C 伤寒杂病论 D 唐本草 3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 ) 编著伤寒杂病论 发明“麻沸散” 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
3、创编出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A B C D 4 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 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诗: “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 A 史记 B 汉书 C 后汉书 D 资治通鉴 5能够通过右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 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文景之治” 蔡伦改进造纸术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A B C D 6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其根本原因是( )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D佛教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 7
4、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哪一现象反映了佛教传 入中国后对中国的影响( ) A使用公元纪年法 B在洛阳建造白马寺 C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 D圣诞节前人们互赠圣诞贺卡 8 西游记中,唐僧前往西天取经,西天就是当时的天竺(即古印度)。佛教最早从印 度传入我国是在( ) A秦朝初年 B张骞通西域后 C秦朝末年 D东汉末年 二、非选择题 9秦汉科技文化的成就推动了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 响着世界。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论造纸】 以下图片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关于我国某项伟大发明研讨会的会场背景 图。 (1)根据以上图片信息,你认为这次研讨会主题中的伟
5、大发明是什么?结合图片说说此 项发明在当时有何优点。 【学医术】 (2)华佗的“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所创立的一种健身术。上图中 人物动作分别模仿的动物依次是:_、_、_、_、_。 (3)与他在同一时期同一领域的著名人物是谁?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看文化】 (4)司马迁被后人誉为“文史祖宗”。你认为他获得这一美誉的原因是什么? (5)图(b)、图(c)中的建筑物分别与哪种宗教有关? 你能说出这两种宗教的起源吗?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C 2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 被后世称为“医圣”。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
6、实践,写成了伤寒杂 病论一书。 3B 解析 编著伤寒杂病论和开创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是张仲景的成就。 4A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应清楚“太史公”是对司马迁的称呼,其作品是史记 。 5B 解析 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 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而蔡伦改进造纸术和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都发生在东汉时期,据 此可排除含和的选项。故选 B。 6D 解析 封建统治者进行任何思想上的宣传或限制措施都是以是否有利于巩固其 统治作为出发点的。佛教作为宗教,其教义中有主张忍耐顺从的内容,这有利于封建统治者 统治人民,因而受到统治者的提倡与扶持。 7B 解析 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故选 B。 8B 解析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9(1)造纸术。优点:轻便,相比竹简便于书写、携带等;经济,相比竹简成本低廉, 价格便宜等。 (2)猿 熊 鹿 虎 鸟 (3)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开创了中医临床 理论体系,后世尊称为“医圣”。 (4)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笔 优美,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5)佛教和道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兴起于我国东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