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和西晋的统一教学设计

第2课时维护祖国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懂得反对分裂是我们的责任。2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响。3掌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和两岸关系的政治17.2维护祖国统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三国鼎立和西晋的统一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

1、第第 1616 课课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0 分) 1.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 评价,正确的是( ) A. 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 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C.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 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2.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就有联系那时,台湾被称为( )。

2、第16课 三国鼎立,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的故事分别被小说、影视剧、游戏等演绎,同学们看过和玩过吗,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同学们知道的故事是真实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探寻历史的真相。,目标1:通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及图片,回顾旧知识,能分析官渡之战发生的背景;掌握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观察。

3、第16课 三国鼎立,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新授,材料一: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材料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思考: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彼此征战,使得黄河流域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人民群众渴望早日结束。

4、第16课 三国鼎立,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作用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3、分析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自主学习,1、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官渡,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阅读课本P74至P77,简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结果、作用。,2、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赤壁。

5、第第 16 课课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学习学习目标目标 目标 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 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 2:阅读教材及图片,回顾旧知识,能分析官渡之战发生的背景;掌握曹操能够统一北 方的原因?观察教材官渡之战形势图,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能够复述官渡之战的经过。结 合所学知识,能够分析出袁绍失败,曹操获胜的原因?培养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从。

6、第 16 课 三国鼎立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 ,学习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

7、中 国 古 代 史 (初必修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19课 三国鼎立,寻访三国古迹,湖北荆州古城,湖北赤壁古战场,话说这天下大势,正如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开头所说的那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黄巾起义想象画,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在平定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一、曹操统一北方,1.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2.曹操势力的壮大,3.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四世三公,占据黄。

8、寻访三国古迹,湖北荆州古城,湖北赤壁古战场,黄巾起义想象画,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在平定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一、曹操统一北方,1.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2.曹操势力的壮大,3.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四世三公,占据黄河以北,治世能臣,占据黄河以南,皇室后裔,依附他人,少年英豪,占据长江下游以东,东汉末年社会状况如何?,七哀诗 王粲 (魏晋)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

9、不是英雄 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 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 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 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 的摸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 没法执着 有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 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三国鼎立,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王朝的崩溃,东汉后期,政治极为黑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公元184年,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发动了农民大起义,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在平定起义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若干个大小军阀,天下大乱,割据一方的军阀长期混战,到汉献帝时东汉政权已。

10、第17课: 三国鼎立,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袁绍,曹操势力是怎样日益壮大的?,1、政治上:,(2)重视人才,“唯才是举”,2、经济上:,组织农民和士兵开垦荒地,实行屯田,保障粮食供应。,3、曹操个人杰出的军事才能,(1)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权。,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

11、北方:北方: VS 。之战(之战( 年)年) ,意意义:奠定曹操义:奠定曹操 基础。基础。 魏魏蜀蜀 吴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知识建网:南方: VS 联军 。之战(之战( 年)年)意义: 局面 实际 形成。袁绍200官渡曹操统一北方孙刘曹操208赤壁三分天下魏文帝 曹丕沛国人东吴大帝 孙权生于古徐州下邳蜀昭烈帝 刘备祖籍古徐州徐州历史上出过 26位皇帝三国的开国君主,祖籍都是 徐州 人。魏武帝 曹操 沛国人白脸:代表阴险、狡诈、狠毒,善用心机,喜好猜疑。三国演义 =三国历史?这是京剧中谁的造型,白脸有什么寓意?“ 曹操是。

12、7.2 维护祖国统一(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反对分裂的必要性、要求及其意义;了解和认 识“一国两制”的含义,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发展两岸关系的 政治基础。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树立对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信心,以实际行动履行维护国 家统一、反对分裂的义务。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坚决反对分裂, 维护国家统一;加深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解;树立强烈的 爱国主义情感。

13、第第 17 课课 西晋的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课标内容一、课标内容 知道西晋的建立。 二二、学情学情分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一个短命王朝,这个王朝学生知道的不多,且本课内容较杂乱,不利于学 生理解。但是学生有归纳整理力,因此,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史论结合进行授课,让学生 更多的了解本课知识,进而掌握本课重难点。 三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

14、第第 1717 课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出西晋速亡的原因 3.通过研习史料增强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八王之乱”与西晋分封制是否有直接关系和西晋速亡原因等问题的探讨,学会运用 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5、第第 1717 课课 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西晋的短期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 内迁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用“问题解决” 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 使学生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 。

16、第第 1616 课课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 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 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 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 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3、认识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分裂割据,实现了局部统一,创造了相 对稳定的环境,符合人民渴望安定的要求,也为未来全国统一奠定了。

17、第第 1616 课课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东汉末年社会背景;官渡之战的经过和意义;赤壁之战的经过和意义;魏、蜀、吴三国的建 立;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曹操对两次战役一胜一负原因的分析, 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 是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 的主观能动性。

18、第第 16 课课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一、课标内容一、课标内容 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二、学情学情分析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 一和片面的特点。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因此学生学习起 来兴趣浓厚, 能够把课外的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 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 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

19、 1 7.2 维护祖国统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 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与意 义,明确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政策。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通过列举事实,说明“一国两制”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收集材料了解香 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提高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能为实现全 国统一建言献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

20、第 2 课时 维护祖国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懂得反对分裂是我们的责任。2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响。3掌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和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明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两岸交流的意义。【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对分裂行为的辨别能力,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同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拥护祖国统一。2增强对“一国两制”的认同感,培养维护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1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三国鼎立和西晋的统一教学】相关PPT文档
【三国鼎立和西晋的统一教学】相关DOC文档
标签 > 三国鼎立和西晋的统一教学设计[编号: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