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2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377 上传时间:2020-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616 课课 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东汉末年社会背景;官渡之战的经过和意义;赤壁之战的经过和意义;魏、蜀、吴三国的建 立;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曹操对两次战役一胜一负原因的分析, 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 是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 的主观能动性起了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难点: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欣赏

2、一首歌曲,知道歌曲的名称吗?(滚长江东逝水)它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小说毕竟是文学作 品,同学们想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时代,领略丰富多彩的史实。 过渡:那么,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魏、蜀、吴)鼎立是什么 意思?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三个政权像鼎的三足一样并立,互相对峙)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迅速地投入到新课 的学习中。 ) 一、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还得从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说起。 1.阅读思考: (课件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示意图”、曹操诗句“白骨于野

3、,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蒿里行) 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东汉末年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的生活非常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最渴望什 么?(结束战争,恢复平静的生活)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统一了北方 呢?(曹操) 2.问题探究 曹操(155 年220 年 3 月 15 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 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曹操是怎样壮大

4、自己的势力的?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重视人才;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 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3.学生活动 当时北方势力最大的是谁?(袁绍)为了争夺势力,曹操同发生了多次军事冲突,其中最著名的 就是“官渡之战”。 4.教师点拨: 对于战役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参照这些内 容,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简单讲述一下“官渡之战”? 学生讲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北方势力最大的是袁绍,同时曹操实力发展迅速。 双方都想消 灭对方,称霸北方。公元 200 年,双方在官渡展开决战。袁绍兵多将广,但用

5、人乏术,军心涣 散,而曹操声东击西,偷袭袁军军粮所在地乌巢,消灭了袁军主力,为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 础。 5.师生活动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后来,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部和其他军阀势力, 最终统一了北方。就在北征乌桓回师途中,曹操激情满怀,写下了组诗步出夏门行,龟 虽寿是其中的一首:“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大家一起读一下,从诗中我们能看出曹操有什么样的抱负?(统一天下 的雄心) 二、赤壁之战 1.教师点拨: 当时南方有哪两股主要的势力?(刘备、孙权)面对强大的曹操,他们会怎样做?(合作)在走向 联合过程中谁起了重要作用

6、?(诸葛亮) 2.学生活动: 说到诸葛亮首先想到哪一个典故?(三顾茅庐)在三顾茅庐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三分天下 的局势。在他的建议下,孙刘最终走向了联合,同曹操在赤壁展开大战。 3.由学生讲述赤壁之战的经过。 4.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涉及许多相近的知识点,怎样记忆起来比较方便?(方法:表格法等) 引导学生依次填写表格。 战役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特点 官渡之战 200 年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 一北方的基础 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208 曹操 孙权刘备 曹操失败 三国鼎立局面 形成的关键 以少胜多 (设计意图:运用策略学习同类事件,并利用列表的方式进行归类,培养学生初步

7、具备学习 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 5.问题探究 分析: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而在赤壁之战中实力强大的曹操却遭到惨败,你从 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小组 1:讨论官渡之战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 小组 2:讨论赤壁之战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 小组 3:针对前两组的讨论结果,作出总结。 (教师提示:赤壁之战从孙刘联合、曹军弱点、指挥者的态度、计策、地理因素、气候原因等 方面思考。) 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重视人才;农业 生产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8、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 了军粮,实力壮大;军事上:采取了声东击西、 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屯粮。 袁绍失败的 原因:政治黑暗,用人乏术,军心涣散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将士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疾病流行;因实力强大而骄 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组成联军,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利用气候、地理条件等。 启示: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学习、做事要讲究方法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逐步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的能力。 ) 三、三国鼎立 1.教师活动: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

9、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转 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刘备乘机占领湖北、 湖南的大部分地 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 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于是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赤壁之 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看书,完成表格: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 蜀 吴 2.学生活动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为了加强国力,三国都进行了治理与开发。请同学们看书,完成自学提纲: 政权 经济发展情况 魏国 蜀国 吴国 (三) 、本课小结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统一走向分裂又逐渐统一的过渡时期, 经历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三个政权的相继建立,国家由分裂走向局部统一,在这一段时期,三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 有所改善,社会趋于安定,在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因素。 (四) 、板书设计 第 16 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社会背景 2、官渡之战 3、意义 二、赤壁之战 1、时间:208 年 2、交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 3、意义 三、三国鼎立 1、三国是建立 2、三国经济的发展 (五)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