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 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盐铁专卖及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过程与方法 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历史记载,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第13课 东汉的兴衰Tag内容描述:

1、第 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推恩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盐铁专卖及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过程与方法 从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历史记载,逐次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这件金缕玉衣共。

2、第 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观察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利簋及铭文 刻有文字的甲骨 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

3、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秦朝的统一,了解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识读历史地图过程与方法 识读秦朝形势图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研读文字材料、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图片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

4、第 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思考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过程与方法 制作表格、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潮流【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教学难点: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淝水之战发生在淮南市寿县境内东淝河上。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同源而异归:向西北流者,经 200 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三国时。

5、第 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知道东晋十六国对峙的史实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

6、第 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的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 生的影响。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过程与方法 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

7、第 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与方法 识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丝绸之路线路图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获取有效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教学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2 教学过程一、导入。

8、第 20 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郦道元和水经注 。了解王羲之和兰亭集序 、顾恺之和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联系过程与方法研读“材料研读”里齐民要术引文、祖冲之“相关史事” ;赏析锺繇楷书宣示表 、王羲之兰亭集序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观赏云冈石窟第 20 窟中的主佛 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 ,直观感受其文化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

9、第 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 “揭竿而起”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

10、第 8 课 百家争鸣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学派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点难点】。

11、第 16 课 三国鼎立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 ,学习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

12、第 15 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 史记 、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识读居延汉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 造纸工艺流程图 ,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忍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2 教学过程一、。

13、第 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汉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掌握汉高祖及继任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好处;掌握“文景之治” ;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内在的因果关系过程与方法 研读与本课相关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做到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他们这种简朴作风一直为史家所称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高祖及继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教学难点:理解休养生息政策为后来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

14、第 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时期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制度的深刻变化,政治局面上诸侯争霸斗争及其影响。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铁器、牛耕出现的出土文物图片和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培养证据意识;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西周制度的瓦解,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影响的讨论,认识争霸战争具有有利于局部统。

15、第 4 课 夏商周的更替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过程与方法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字经(节选)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

16、第 3 课 远古的传说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过程与方法 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教学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

17、第17课,东汉的兴衰,王莽建立新政,1、时间:公元9年 2、建立者:王莽 3、都城:长安,王莽,一、光武中兴,时间:公元25年,都城:洛阳,建立者:刘秀 (汉光武帝),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释放和禁止虐杀奴婢,三十税一,提倡节俭,精兵简政,整顿吏治,以“柔术”治天下,建立多个皇家图书馆,扩大大学规模,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注重文治,说一说,汉光武帝采取的上述措施,有何作用?,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光武中兴”,议一议,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小组讨论: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统治。

18、,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第15课 东汉的兴衰,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情境导入,汉武帝以后,统治阶级日益腐朽,西汉开始从强盛走向衰落。到公元前后,阶级矛盾异常激烈,西汉政权已像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无可救药了。东汉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东汉后期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这些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讲的内容。,王莽画像,刘秀画像,公元9年公元23年,公元25年,合作探究,时间:公元25年,都城:洛阳,建立者:刘秀 (汉光武帝),1、东汉的建立,一、“光武中兴”,(一个朝代由衰落而重新兴盛,史称“中兴”),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

19、东汉的兴衰,第17课,一、“光武中兴”二、东汉后期政局的混乱三、黄巾起义,学习内容,一、光武中兴,背景: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并于公元9年代汉 称帝,改国号为“新”。王莽的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东汉建立:,公元22年,西汉宗室刘秀加入绿林军,由于屡立战功,得到不同阶层的支持。公元25年,刘秀称帝,重建汉政权,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他即位后扫平了各地义军和割据势力,于公元36年再度实现了全国统一。,休养生息,为了走出战乱后的萧条,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社会生产。,1.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相关PPT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相关DOC文档
标签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第13课 东汉的兴衰[编号:14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