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中国的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河流和湖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 流经的省区、 注入的海洋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使学生了解长江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的原因及开发利用状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长江源流概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原

2.2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

1、中国的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河流和湖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 流经的省区、 注入的海洋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使学生了解长江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的原因及开发利用状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长江源流概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原因的分析及水灾多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 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及地理分析技能。 3.训练对地理知识的迁移应用能。

2、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第 3 课时) 课型课型 新授课 课时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现行的的三级行政区划。 2、 识记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 识记重点省份的轮廓,了解各省简称的由来。 4、能在中国行政区划地图上填注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5、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

3、第三节 河流与湖泊(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运用黄河流域示意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主要支流、主要地形区及其上、 中、下游的划分等。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上、中、下游主要水文特征。 3、运用图表等资料分析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并初步分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并举 例说明黄河治理的综合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读图、讨论。

4、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第3课时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新课导入,两个纬度相近地区的景观 差异为什么这么大呢?,气候复杂多样,你能根据植被说 出不同高度所属的热 量带吗?,我国是多山的国 家,高大山地气候的 垂直变化,使我国气 候更加复杂多样。,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新课讲授,季风气候显著,1我国都有哪些季风气候类型?,2它们分布在哪里?,3为什么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偏北风,偏南风(东南、西南),寒冷干燥,温暖湿润,降温减湿,增温增湿,太平洋、印度洋,季风气候显。

5、第二章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 钠和氯钠和氯 第二节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第氯及其化合物(第 2 课时)课时)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的学习, 建立实验室制 取气体的装置和流程的模型,掌握利用该模型分析其他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通过完成氯离子检验的相关实验, 。

6、第二章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 第二节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第氯及其化合物(第 1 课时)课时) 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进行适度的推理,建立证据意识,能基于 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通过完成氯气漂白性验证的相关实验, 使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 。

7、第二章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 第二第二节节 海陆的变迁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4.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 地震分布与板 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察活动, 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

8、第二章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 第二第二节节 海陆的变迁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4.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 地震分布与板 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察活动, 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

9、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2.能说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来源与风向,并能据此分析其特点及影响。 3.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能在图中找出两者的大致山脉界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频激趣,区分季风与季风气候的概念。 2.阅读课本图文材料,分析冬夏季风的差异,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3.利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 读取两者分界线, 并根据降水柱。

10、天气天气与气候与气候 一、教材分析 “天气”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三节。教材通过 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 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 地理,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天气、气候复杂多样。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地理现象和探究地理事物 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11、第三章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世界的气候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 2掌握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 3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空 间概念。 2 通过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某一地区气候特征。

12、第三章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天气与气候 第四节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世界的气候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通过讨论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气候对人类活动。

13、第二节 世界的气候类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记住亚热带、温带、寒带、高原高山气候类型的名称。 (2)掌握亚热带、温带、寒带、高原高山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和气候特征。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能准确地判断相应的气候类型,描述气候特征。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关心。

14、第二节 世界的气候类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记住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 (2)掌握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分布地区。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能准确地判断相应的气候类型,描述气候特征。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关心世界气候、关心身边气候的习惯。 【教学。

15、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第 1 课时) 课题 气候基本特征 单元 第二章第二节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运用影响中国冬夏季风的示意图,说出冬、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性质。 (2)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布,并能说出划 分依据和划分界线。 (3)了解雨带的推移规律,理解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4)运用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降水量资料图。

16、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第 2 课时) 课题 气候基本特征 单元 第二章第二节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运用中国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 气温的因素。 (2)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影响。

17、第二节 气候(共 3 课时) 第 1 课时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中国 1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2读“中国 7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知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3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了解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中国 1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中国 7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18、第 2 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 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学会分析说明我国降水分布特点。 培养判读、 分析降水量分布图的技能。 2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 学会 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

19、第三节 气候基本特征(第 3 课时) 课题 气候基本特征 单元 第二章第二节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运用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认识到中国气候类型的复 杂多样性。 (2)运用不同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我国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4)初步学会评价我国的气候特征 重点 (1)说出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认识我。

20、第 3 课时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培养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2知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我国的海陆因素。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图分析,增强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 重点重点 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

【2.2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相关PPT文档
【2.2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相关DOC文档
1.1辽阔的疆域(第3课时)教学设计
2.3河流和湖泊(第3课时)教学设计
2.2氯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教学设计
2.2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
2.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
2.2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
3.3天气与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
3.3天气与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
3.4世界的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
3.4世界的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
2.2世界的气候类型(第2课时)教学设计
2.2世界的气候类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
2.2气候基本特征(第1课时)教学设计
2.2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教学设计
2.2气候(第1课时)教学设计
2.2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
2.2气候基本特征(第3课时)教学设计
2.2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
标签 > 2.2气候第3课时教学设计[编号:110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