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 “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 填海造陆种田 B. 比喻世事的变迁 C. 比喻海陆的变迁 D. 在海边种桑树 2. 造成“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的填海造田 B. 暴风雨使大部分田地被淹没变成海洋 C.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D. 人类的

2.4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

1、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 “沧海桑田”在地理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A. 填海造陆种田B. 比喻世事的变迁C. 比喻海陆的变迁D. 在海边种桑树2. 造成“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的填海造田B. 暴风雨使大部分田地被淹没变成海洋C.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D. 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3. 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A. 台湾海峡B. 长江三角洲C. 荷兰围海大工业坝D. 喜马拉雅山4. 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 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

2、第二节 海陆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海洋和陆地的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阅读大陆、 岛屿、 半岛、 大洲地图及各大洲轮廓记忆图, 来识记海陆分布及大洲的分布,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

3、第二节 海陆分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了解洋、海、海峡的概念; (2)通过读图掌握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3)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阅读海、洋、海峡地图及各大洋轮廓记忆图,来识记四大洋的特征和分布,并结合七大 洲的位置识记海陆分布图。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

4、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地球的面貌 第二第二节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5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

5、第 1 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 第三节 海陆变迁 教案第 1 课时张艳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几个?认识“大陆漂移学说” 。2、过程与方法:借助图片信息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壳运动概念。二、教学重点: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三、教学难点:能举例说明海陆变迁的原因四、教学方法:阅读法 观察法 习题法 分析法 对比法五、教学过程:(一) 、自主学习1、 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

6、第四节海陆的变迁,喜马拉雅山顶的景观,一、地表形态变化,1、缓慢的地表形态变化,海洋生物化石,有人发现喜马拉雅山顶上有鱼骨、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你能推断出这里曾经是什么吗?,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了这里曾经是海洋。,海洋,陆地,有人发现台湾海峡海底有古河道和三角洲,你又能推断出这里曾经是什么吗?,海 底 古 河 道 和 三 角 洲,海洋,陆地,台湾海峡海底古河道和三角洲推断出这里曾经是陆地。,人类的活动对海陆变化的影响,荷兰的填海造陆工程,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

7、沧海桑田,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沧海,桑田,你相信“沧海桑田”的故事吗?,一、地表形态变化,在我国东部海底,人们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峡谷地貌,风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海洋生物化石。 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 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你能解释下列现象。

8、第四节 海 陆 变 迁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能说出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运动两大学说的主要内容。3.在“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上指出两大火山地震带,并会用板块构造学说初步加以解释。4.重点:认识和熟记六大板块、火山与地震带的分布。地表形态变化1.地表形态的变化:海陆是不断变迁的,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海洋变为陆地 ,典型的实例是 喜马拉雅山 ,岩层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一是陆地变为海洋,典型的实例是 台湾海峡 ,海底有古森林遗迹和 古河道遗迹 。 2.短时间改变地表形态的活动(1)地震:岩层在运动中发生断裂 ,。

9、第三节 海陆变迁(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记住六大板块的名称及位置。 (2)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示意图和模拟演示等, 了解板块间相互间的运动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 想象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

10、第三节 海陆变迁(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2)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和证据。 (3)通过读图掌握海陆分布及变迁历史。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大陆漂移学说” ,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和陆地、海洋之间相对位置是怎样变 化的。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陆变迁的学习,。

11、第二章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 第二第二节节 海陆的变迁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4.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 地震分布与板 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察活动, 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

12、第二章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陆地和海洋 第二第二节节 海陆的变迁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4.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 地震分布与板 块运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观察活动, 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地。

13、第二章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地球的面貌 第四节第四节 海陆变迁海陆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地壳是变动的,了解地表形态是地球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要点,体会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 在不断地深化。 3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了解世界上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和板块运动 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拼合非洲与南美洲轮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

【2.4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相关PPT文档
【2.4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相关DOC文档
1.2海陆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2海陆分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2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导学案:2.4海陆变迁
1.3海陆变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3海陆变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2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设计
2.2海陆的变迁(第2课时)教学设计
2.4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
标签 > 2.4海陆变迁 教学设计[编号:13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