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其恶者贵贵:尊贵B匹夫失其身 身:自身C今我已亡之矣 亡:死亡D子虽工自树于王 工:擅长答案D解析A项贵:得人敬重。B项身:性命。C项之:丢失。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则毋生杨矣B子岂能毋怪哉C行贤而去自贤之心D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答案A解析A项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生。B项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奇怪。C项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才德。D项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A项于是,就/趁机。B项均为
2、因为。C项动词,到/代词,他(孔子)。D项动词,变成/介词,为了。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C解析A项为什么/什么。B项住宿/筑舍定居。C项均为种植。D项满足/够。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陈轸贵于魏王其恶者贵,美者贱利之所在,皆为贲、诸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A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不同答案A解析均为被动句。均为省略句,且都是省略了主语。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
3、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
4、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节选自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有删改)注臞:通“癯”。板:筑墙的夹板,此处用作计量单位。擿:掷,此处指用尖锐之物插入墙中以检测墙的坚实度。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
5、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B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C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D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答案B解析“王召射稽使之讴”意思是“宋王把射稽叫来让他唱歌”,不能再断开,排除C、D两项。“行者不止筑者知倦”为两个并列短句,中间应断开,另外“曰”有提示断句的作用,排
6、除A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庙堂,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B田鸠,亦即田俅子、田系、田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都记载了他与秦惠王之间的对话,其活动年代约略与庄子同时。C先王,指的是已经去世的君主。后来也指前代君王或上古贤明君王。D秦伯嫁女说的是秦国国君把女儿嫁给晋国公子,为女儿准备嫁妆,穿着彩色花纹衣服的陪嫁侍妾就七十个。到了晋国,晋国公子喜爱侍妾,而冷落了国君的女儿。这说明做事情不能奢侈浪费,一味讲排场。答案D解析这个寓言说明过度的虚饰,往往影响到事情的本质这一哲理。韩非子的原意是为了说明写文章不能以文害用。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7、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在本文中阐述了“明主之道”,他指出,作为“明主”,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治国有“术”,而不在于事必躬亲。B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C韩非子认为,君主“听言观行”,应注重其“功”“用”,而不应被事物的种种表象迷惑,去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D文中作者连用三个有关进言的事例说理,进言者有若的论“治”、田鸠的谈“文”和讴癸的说“讴”都极为生动。答案B解析“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不是治国有“术”的表现。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译文:_(
8、2)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译文:_答案(1)你即使是因为劳苦而消瘦,也没有什么好处啊。(2)良药苦口,但聪明人却要努力喝下去,这是因为他知道喝下去后能治疗自己的疾病。参考译文贤明君主的治国之道,就像有若回答宓子贱所说的那样。君主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以说话人的口才好为美,观察别人的品行的时候,觉得行为深奥、脱离实际的人贤能,所以群臣、文士和老百姓谈古论今,也推崇夸夸其谈,他们为人处世,也推崇不切实际。宓子贱担任单父这个地方的长官,有若见到他问:“你为什么这样消瘦?”宓子贱说:“君主不知道我无才,派我治理单父。因为政务紧急,心里担忧这些事,所以消瘦了。”有若说:“过去虞舜弹
9、奏五弦琴,歌唱南风诗,天下就治理好了。现在单父这个地方这样小,你治理它还担忧,要是治理天下将怎么办呢?所以有好的策略来治理的话,即使你坐在宗庙的明堂上,身处于女子的美色之中,也不妨碍治理;若没有好的办法来治理,你即使是因为劳苦而消瘦,也没有什么好处啊。”楚王对田鸠说:“墨子,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学者。他身体力行还可以,但他的话多半不动听,为什么呢?”田鸠说:“过去秦王把女儿嫁给晋公子,让晋国为女儿办嫁妆,让七十个穿着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到了晋国,晋国人喜爱陪嫁的妾却轻视了秦王的女儿,这可说是善于嫁妾,却不能说是善于嫁女。楚国有一个到郑国卖宝珠的人,做了木兰匣子,用肉桂、花椒等香料薰过,用珠玉点
10、缀起来,用玫瑰装饰好,用翡翠编聚起来。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而把宝珠归还给他,这可算是善于卖匣子,却不能说是善于卖宝珠。现今世上的言论,都说一些漂亮的话,君主只看到它的华美文辞,却忽视了它是否有用。墨子的言论,传达先王的道理,向人们宣扬圣人的学说。如果要修饰他的文辞,恐怕人们只记得他的漂亮话却忘记了它的实际价值,这可以说是用华丽的文辞损害了它的实际用途。这和楚国人卖宝珠、秦王嫁女儿是同样的,所以他的话多半不动听。”宋王与齐国有怨仇,所以修筑练武厅。一个叫癸的歌手唱起歌来,走路的人便停下来观看,修筑武厅的人也不感到疲倦。宋王听说了,召见癸并奖赏他,癸说:“我的老师射稽的歌唱得比我还好。”宋王把射稽叫
11、来让他唱歌,可是走路的人不停步,建筑武厅的人感到劳累。宋王说:“走路的人不止步,做工的人感到疲劳,(这样看来,)射稽的歌唱得不如癸好,怎么回事?”癸说:“请君主检查各人的进程。”检查下来的结果:癸唱歌时做工的人筑了四板墙,射稽唱歌时,做工的人却筑了八板墙;测试墙的坚实程度,癸唱歌时筑的墙能戳进去五寸深,而射稽唱歌时筑的墙只能戳进两寸深。良药苦口,但聪明人却要努力喝下去,这是因为他知道喝下去后能治疗自己的疾病。忠言逆耳,但明智的君主愿意听取,这是因为他知道由此可以获得成功。三、语言表达10先秦诸子召开了一场学术思想座谈会,请依据甲、乙、丙的三则发言内容,推断甲、乙、丙各是谁。(虚拟构置场景,年代
12、前后可不考虑) 甲:人与人之间,即使亲如父子,也不可能不讲利害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好行为给予奖赏,坏行为给予惩处,就是最合乎人性的管理方式。乙:许多人并不了解,人只不过是自然大化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性善”“性恶”其实是无谓的争论。面对当前的昏浊乱世,重点是怎样能活得自在啊!做人只要随顺本性,因任自然,就能无所成心地快意遨游,融入天地不言的大美之中。丙:人之所以向善,必须靠后天的努力修为。因此,接受教育、从事学习,乃是当务之急。对于莘莘学子而言,好的老师、好的教本是不可或缺的;正犹如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外在的一套礼法规范也是必要的。甲:_ 乙:_丙:_答案甲:韩非子乙:庄子丙:荀子解析本题考查学
13、生对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的掌握情况。只要了解各家思想的精髓,就不难解答了。本题难度不大,根据内容基本可以断定。1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讲述家风传承的故事,能实现对主流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家风让每个成员参与其中,形成呼应共鸣的氛围,能遏制犯罪率的上升。媒体传递当下的良好家风,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农村广袤的田野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感情。讲述家风传承的故事不一定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_。_。答案(示例)形成呼应共鸣的氛围不一定能遏制犯罪率的上升媒体传递良好家风的目的不完全是唤起人们对农村广袤的田野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感情解析注意逻辑不严密导致的说法绝对。本题中“形成呼应共鸣的氛围,能遏制犯罪率的上升”“媒体传递当下的良好家风,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农村广袤的田野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感情”说法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