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课件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7567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5.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2.5物质的转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5节 物质的转化,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硫磺,火山喷射的产物-硫磺,实验一:硫磺的燃烧,1.实验操作,2.实验的化学方程式,还有哪些单质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C、Fe、P、Mg等单质都可以在氧气中燃烧。,O2充足,O2不充足,实验二:对比的实验,1.实验操作,取2杯蒸馏水,向其中的1杯蒸馏水中吹气或通CO2 。分别向2只烧杯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烧杯中的现象并说明原因。,分别搅拌2只烧杯中的液体,3分钟后,静置片刻,你发现什么?,将盛有液体的2只烧杯分别放到热水中,搅拌3分钟,你又发现什么?,2.化学方程式,非金属氧化物与酸间的转化,注意: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化合生成硅酸

2、。,现在我国的常用能源煤和石油中都含有硫,在燃烧时生成SO2,导致大气污染而降酸雨。,讨论:,正常的降水是碱性、中性还是酸性的?,讨论:,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实验三:铁粉与硫磺的实验,1.实验操作,2.化学方程式,还有哪些金属单质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相应的盐。,实验四:生石灰与水的实验,1、实验操作,在蒸发皿中放1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搅拌,观察现象。,2、化学方程式,金属氧化物与碱间的转化,注意:CuO、Fe2O3等与水不能化合成相应的碱。,给生石灰加水-建筑用,给生石灰加水-实验,讨论:,怎样用化学

3、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方铅矿(主要成分PbS),赤铁矿石 (主要成分Fe2O3),三、金属的冶炼,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 ,实验六:孔雀石受热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实验操作,2.化学方程式,自然界中少数金属是以游离态(即单质)的形式存在,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冶炼的方法:碳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得到游离的金属单质。,实验五:碳与氧化铜的实验,1.实验操作,2.化学方程式,炽热的炭在高温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也可以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产

4、生游离的金属单质。,除了C、CO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外,氢气也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讨论:,1.由氧化铜制取铜,还可用其他什么方法?,2.为什么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要先通氢气后给氧化铜加热?,3、实验停止后,为什么还要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氧化铜,可用C、H2、CO等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还原氧化铜 还可以将氧化铜转化为盐,用活泼金属置换出铜,实验七: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1.实验操作,2.化学方程式,金属冶炼的原理:,置换法比还原法优越,因为置换法操作简便,安全,节约原料。,还原反应:含氧化

5、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 还原剂:具有从含氧化合物里夺取氧的能力,还原性是化学性质。,铁矿石的冶炼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它的主要反应原理是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一氧化碳)从铁矿石里把铁还原出来。,四、有关纯度的计算,方法一: 计算分步设计: (1)根据混合物质量及其纯度,如何计算纯净物质量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纯度,例题 100吨含Fe2O3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石中,可炼出含铁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为多少吨?,解:,铁矿石中含Fe2O3的质量为:100吨85% = 85 吨,组成元素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中某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2)根据纯净物的质量,求出其中组成元素的质量,59.5吨,例

6、题 100吨含Fe2O3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石中,可炼出含铁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为多少吨?,解:,铁矿石中含Fe2O3的质量为:100吨85% = 85 吨,(3)求工业产品中的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即混合物质量),59.5吨,例题 100吨含Fe2O3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石中,可炼出含铁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为多少吨?,解:,铁矿石中含Fe2O3的质量为:100吨85% = 85 吨,炼出的生铁的质量为:59.5吨96%62吨,答:炼出的生铁质量为62吨。,方法二 解:设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x 。,160 112 100吨85% x96%,160:112100吨85% : x

7、96%,答:炼出的生铁质量为62吨。,一、金属单质 盐的转变关系:,二、非金属单质 盐的转变关系:,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实验三:铁粉与硫磺的实验,1、实验操作,还有哪些金属单质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相应的盐。,金属 + 非金属 盐 (无氧酸盐),金属,盐,碱,非金属,一、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两条纵线,盐,一条横线,金属,盐,碱,非金属,一、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两条纵线,盐,盐+水,盐+碱,盐+酸,两种新盐,金属,盐,碱,非金属,总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两条纵线,盐,盐+水

8、,盐+碱,盐+酸,两种新盐,四条叉线,三条横线,金属,盐,碱,非金属,总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两条纵线,盐,盐+水,三条横线,两对叉线,2种新盐,盐 + 盐,盐 + 碱,两条弯线,盐 + H2,盐 + 金属,总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金属,碱,非金属,盐,二,三,作业,练1,练2,1、对比:我们自己构建的8点图与课本的图,2、提炼:9大成盐规律:,(1)金属氧化物 + 酸 盐 + 水 (2)非金属氧化物 + 碱 盐 + 水。 (3)酸 + 碱 盐 + 水 (4)盐 + 盐 新盐 + 新盐 (5)金属 + 盐 新金属 + 新盐 (6)金属 + 酸

9、 盐 + 氢气 (7)酸 + 盐 新盐 + 新酸 (8)碱 + 盐 新盐 + 新碱 (9)金属 + 非金属 无氧酸盐,四:观赏自然界绚丽多姿的溶洞景观:,(1)溶洞的形成原因: 在自然界里,含有碳酸钙的石灰石岩层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不溶水的碳酸钙就会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Ca(HCO3)2而被地下水带走,在长年累月的作用下会慢慢地形成溶洞。,CaCO3 CO2 H2O Ca(HCO3)2,1、拓展探究长知识:,(2)钟乳石、石笋、石柱的形成原因:,当含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从溶洞顶渗出,一滴一滴落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水里的碳酸氢钙又会变成碳酸钙而沉积下来,附在洞顶的石壁上,年深日久,洞顶就垂下

10、乳状石条,这就石钟乳石。滴落地洞底的水也发生着同样的变化,形成了向上生长的石笋。钟乳石和石笋慢慢伸长连在一起成了石柱。,Ca(HCO3)2 CaCO3 H2O CO2,2.想一想 ?,1.溶洞原理体现了哪两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2.钟乳石的形成原理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CaCO3 CO2 H2O Ca(HCO3)2,Ca(HCO3)2 = CaCO3 H2O CO2,2.想一想 ?,1.溶洞原理体现了哪两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2.钟乳石的形成原理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CaCO3 CO2 H2O Ca(HCO3)2,Ca(HCO3)2 = CaCO3 H2O CO2,五、实战演习: 1、设计

11、制备ZnSO4 或 MgCl2的可能方法。,(1)Zn + H2SO4 = ZnSO4 + H2 (2)ZnO + H2SO4 = ZnSO4 + H2O (3)Zn(OH)2 + H2SO4= ZnSO4 + 2H2O (4)ZnCO3 + H2SO4 = ZnSO4 + CO2 + H2O,Zn(OH)2 + CuSO4,MgSO4 + ZnCl2,1 .现有CuSO4、NaOH、HCl、Na2SO4、BaCl2溶液、鸡蛋壳等药品。,(1)你能说出它们分别属于哪类物质吗? (2)认真观察,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有几种? (3)如果能反应的,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一、

12、实验探究:,2、比较分析:,(2)生成物的类别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1) 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对生成物的状态进行分析,为什么有些物质之间能反应,有些却不能?,(3)能否写出反应规律的文字表达式, 并在8点图中用连线表示出来。(同桌合作互助),1.练写化合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8点图中两两反应的文字规律。,(1)熟石灰粉刷后的转化可用下式表示: Ca(OH)2 CaCO3 ,要生成CaCO3 ,还有哪些方法和途径? 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二、挑战自我:,(2)你写出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图中 哪些物质两两之间的相互关系? 写出文字表达式。,(3)你能在图中把这些物质之间的两两反应关系用连线表示出来吗?,观察8点图,联系和思考: 1. 8点图中哪些物质是能够两两反应的? 2.你能列举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3.你能在8点图上再添上一些连线吗?怎样才能做到简洁美观,又能表示物质的相互反应规律呢?。,三、合作互助,再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浙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