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共8课)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209115 上传时间:2022-03-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共8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共8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共8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共8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新版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教案(共8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岩石与土壤岩石与土壤 岩石和土壤不仅是组成地球外壳的重要物质,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描述、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活动,帮助学生建构岩石和土壤的相关科学概念,同时,将土壤和岩石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维度展开学习,即岩石和土壤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探究的意愿。 本单元共 8 课,大致分为 3 个部分。 第 1 课“岩石与土壤的故事”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对岩石和土壤的初步认识,后续的学习内容会对本课形成的认识逐一深化,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第 27 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岩石的组成”“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岩石、沙和

2、黏土”“观察土壤”与“比较不同的土壤”,围绕认识岩石和土壤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岩石和土壤的特征,掌握观察、探究岩石和土壤的方法。 第 8 课“岩石、土壤和我们”梳理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岩石、矿物和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从而树立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年级的学生对岩石和土壤并不陌生,因为它们随处可见。但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观察岩石和土壤, 探究兴趣不浓厚。 因此, 教师应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观察物体的方法,可作为本单元观察岩石和土壤的基础,但观察岩石和土壤还有一些独特的方法,这些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比较

3、陌生的,教师应注重此方面的教学和能力培养。 1.教学内容本土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开展本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校所在地或者相邻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作为观察、分析、讨论和评价的对象,这样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学习“岩石与土壤的故事”一课时,可以请每一位学生在课前收集家附近或上学路上的岩石和土壤,并带到课堂上交流分享。 2.教学手段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辅以音频、视频、图片、数字资源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的良好情境。例如,将岩石学者等科普影片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将学习后的收获在课堂上分享

4、,实现课堂教学的翻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第 1 1 课课 岩石与土壤的故事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过程记录了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历2 史。 2.知道岩石和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处理岩石和土壤具有重要作用的信息。 2.能用班级记录表记录、整理有关岩石和土壤的知识。 3.能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感悟并学习岩石和土壤的意义与价值。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研究岩石和土壤的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

5、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岩石和土壤的形成过程记录了地球形成与演化的历史。 难点认识到岩石与土壤的形态结构对科学研究的价值。 【教学准备】 学生岩石和土壤标本、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岩石和土壤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 (教学提示:出示教材本单元首页的高山图片。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中的高山,你们能发现什么?(预设:山顶和山腰是大量裸露的岩石,山脚下是一些植被和土壤。 ) 2.讲解:在地球上到处都有岩石和土壤的踪迹,不仅陆地上有,海底也有。它们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地球的宝贵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观察过岩石和土壤吗?

6、(预设:观察过;没有。)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一直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研究吗?(预设:知道;不知道。 ) 3.揭题: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岩石和土壤,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 (板书: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出本单元研究的主题。接着介绍岩石和土壤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使学生对岩石和土壤的分布及重要性有一个初步了解。最后抛出问题,一方面能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探究岩石和土壤奥秘的好奇心。岩石:组成岩石圈的主要物质。一般是固态, 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 天然 玻璃质或生物遗骸所组成, 并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 土壤:泥土,亦指土地。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

7、有机质以及水分、3 空气等组成。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并描述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 1.过渡: (教学提示: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收集岩石和土壤。 )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布置了一个小任务, 要求每个人收集 3 块岩石和一些土壤, 大家完成任务了吗? (预设: 完成了; 没完成。 ) 2.活动: (教学提示:可以将学生采集的和教师采集的岩石和土壤进行汇总。 )指导学生观察采集的岩石和土壤,并对其外部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3.提问:你们的岩石和土壤是在哪里收集的呢?(预设:家附近的小山上;河边;公园;路边的花坛里) 它们都有什么用途? (预设: 岩石可以盖房子、 铺路; 土壤可以种植农作物) 通过对

8、岩石和土壤的来源及用途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到岩石和土壤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其用途的广泛性。 探索二: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1.讲解: 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 它们的形成需要几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2.提问: (教学提示:出示教材 P43 的几幅图片。 )大家仔细观察这几张图片,说一说岩石和土壤是如何记录地球演化的历史的。 (预设:岩石的化学成分能告诉我们它们的形成年代;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能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3.活动:出示补充资料,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分组交流,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4.提问: (教学

9、提示: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通过对教材和补充资料的学习,你们能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预设: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变迁的痕迹,岩石和土壤的形成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 5.讲解:确实,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它们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保护自然资源,爱护每一块岩石、每一方土壤。 6.活动:指导学生整理所知道的岩石和土壤的知识,填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提示: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完善内容。 )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补充资料,能帮助学生将岩石和土壤与记录地球演化的历史这个重要作用联系起来。指导学生整理岩石和土壤的知识,能培养学生及时梳理所学知识的习

10、惯,也能帮助学生将个人的学习所得加以汇总。 化石:在地质历史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其深度一般是指达到基岩或达到沉积岩的一定深度。 4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 岩石和土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习完本课后, 希望大家都能爱护每一块岩石、每一方土壤。 2.拓展:大家可以调查一下我们居住地附近有什么岩石,土壤又是什么样的。 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当地的岩石和土壤,扩充学生对岩石和土壤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能将书本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后记】 第第 2 2 课课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

11、石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会借助参照物,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2.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3.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 2.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难点掌握观察、描述岩石的科学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

12、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放大镜、手电筒、小刀、铜钥匙、小钢锉、护目镜、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岩石标本、小钢锉锉岩石的操作视频、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5 1.引入: (教学提示:出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这三种常见的岩石标本。 )在上一课,我们了解了许多岩石和土壤的故事,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岩石,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预设:不知道;知道,分别是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 ) 2.揭题:岩石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板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设计意图采取复习引入的方式导入教学,既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复习巩固,又能引出本节课的探究重点,即认识几种常见的

13、岩石。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三种常见的岩石标本 1.活动:指导学生观察三种岩石的外部特征,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 2.提问:大家能简单地描述一下这三种岩石的外部特征吗?(预设:花岗岩由黑、白、肉红等颜色的颗粒组成,表面比较粗糙;砂岩呈浅褐色,颗粒中等;大理岩颜色呈浅黄色,表面光滑,颗粒较晶莹。 ) 3.追问:大家观察得非常细致,但对岩石特征的观察和描述不够系统,要了解岩石的性质,除了颜色、颗粒这些特征,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呢?(预设:花纹、光泽、硬度、轻重、气味) 探索二:更细致地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 1.过渡: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并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纹理、组成物质、光滑与粗

14、糙程度、光泽和软硬这五个角度对三种岩石进行进一步观察。 2.活动:引导学生分组,对照参照物,更细致地观察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的相关特征,并完成活动手册。可出示参照物图片或标本,为学生提供判断依据。 3.布置任务:同学们刚刚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说明大家对探究岩石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接下来我们将再从其他四个角度来观察这三种岩石,从而更好地认识它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三种岩石,从肉眼初步观察到使用工具细致观察,不仅让学生知道三种岩石各自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学会观察岩石的方法。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通过从五个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三种岩石,相信大家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相关特征

15、都有了一定了解。那你们知道刚才使用最多的观察方法是什么吗?(预设:比较的方法。 )比较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科学的方法。 2.拓展:我们对岩石的外部特征进行了观察,那不同岩石内部的物质是否一样呢,该怎样观察?(教学提示:播放用小钢锉锉岩石,观察岩石内部物质的操作视频。 )如果大家感兴趣,课下可以进一步观察。 6 设计意图在对岩石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之后,引导学生用小钢锉锉岩石,可以帮助学生从对岩石的外部观察转向对其内部的观察,为研究岩石的组成做铺垫。 【教学后记】 第第 3 3 课课 岩石的组成岩石的组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2.知道花岗岩主要由石英

16、、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3.知道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4.知道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它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组成。 2.能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 3.能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并能够做好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2.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认识到矿物和岩石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与人类关系密切。 2.认识到矿产资源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

17、的颜色、 条痕、 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并能够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 难点掌握观察矿物的科学方法,认识到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花岗岩、石英、长石、云母等常见岩石和矿物标本或图文资料。放大镜、白色和深色无釉瓷板、手电筒、金属、丝绸、泥土、玻璃、蜡烛、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岩石标本、介绍矿物及矿物观察方法的视频。 7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 上节课我们对几种常见的岩石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对岩石有了初步的了解。 事实上,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有些岩石由多种矿物组成,有些仅由一种矿物组成。 2.提问:研究岩石的一种方法就是寻找岩石中的矿物。那矿物

18、是什么样的?(预设:是晶莹剔透的;是黑色的;)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来探究岩石的组成。 (板书:岩石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使学生首先明确岩石与矿物的关系,然后引出本课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矿物特征的提问,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 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矿物的兴趣。矿物: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绝大多数为无机化合物)或单质,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花岗岩的组成 1.提问: (教学提示:给学生分组,按小组分发花岗岩标本。 )现在每个小组面前都有一块岩石标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岩石吗?(预设:花岗岩。

19、 ) 2.布置任务:请大家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组成,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探索二: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1.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花岗岩由三种矿物颗粒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颜色和光泽。矿物是组成岩石的重要物质,老师今天带来了三种矿物标本,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 (教学提示:出示石英、长石和云母的标本。 ) 2.活动:播放介绍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的方法的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并记录关键信息。 3.提问:看完刚才的视频,你们知道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分别指什么吗?(预设:矿物的颜色就是矿物表面的颜色;矿物的条痕是指矿物在坚硬的物质,如无釉白瓷板上摩擦留下的划痕的颜色,其本质是矿物粉末

20、的颜色。 ) 4.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探索三: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1.过渡: 除了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要了解矿物的性质, 还需要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那你们知道什么是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吗?(预设:透明度是指矿物可以透过可见光的程度,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 ) 2.提问:(教学提示:播放微课视频,介绍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的方法。 )观看视频后,你们知道怎样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吗?(预设: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判断矿物的透明度;用手电筒照射矿物表面,可以观察矿物的光泽。 ) 8 3.讲解:在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时,一般把矿物分为透明、

21、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在对矿物的光泽进行观察时,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反光特性,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描述。 4.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探索四:辨别花岗岩颗粒,了解更多的矿物 1.过渡:刚才我们对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矿物进行了深入观察,了解了它们的特性。在自然界中,这种单独存在的矿物相对较少,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岩主要就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2.提问:如果再次观察花岗岩的颗粒,你们能辨别出这些颗粒中哪些是石英,哪些是长石,哪些是云母吗?(预设:透明的是石英,浅色的是长石,黑色发光的是云母。 ) 3.追问:不仅花岗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是组

22、成岩石的重要物质,你们还能说出更多的矿物吗?(预设:硫黄、石墨、岩盐、方铅矿、石膏) 4.活动:播放介绍矿物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了解更多的矿物。 设计意图观察花岗岩的组成是本课探究活动的一条主线,引导学生对岩石颗粒进行观察,能为观察矿物活动做铺垫。指导学生从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角度观察矿物,有利于帮助学生对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形态和特征形成更加科学准确的认知,而介绍给学生更多的矿物能丰富他们对矿物的认知。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 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 有的岩石由多种矿物组成, 有些仅由一种矿物组成。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条痕的颜色比它外表的

23、颜色更加固定、可靠。 2.拓展:鼓励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地方采集岩石和矿物,做好记录,并试着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学提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本课最后的“提示”, 好为下节课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做准备。 )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达到了课与课之间相衔接的目的。 【教学后记】 第第 4 4 课课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征是识别它们的依据。 科学探究目标 9 1.能够用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制作标本。 2.能够对照标本图鉴,根据岩石和矿物的特征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到制作岩石和矿

24、物标本的乐趣。 2.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岩石和矿物标本的制作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所学知识,对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进行标本制作。 难点对照标本图鉴,根据特征对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进行识别。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的岩石和矿物、带盖纸盒、标签纸、观察岩石的各种工具(手电筒、小刀、铜钥匙、放大镜等) 、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岩石和矿物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了不知名的岩石和矿物,要如何确认它的身份和性质呢?(预设:我们可以采样带回,观

25、察它的特征,再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进行判断。 ) 2.揭题: (教学提示:出示岩石和矿物标本的图片。 )搜集岩石和矿物,将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既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又能增加生活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 (板书: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意义,激发学生制作岩石、矿物标本的兴趣。出示标本图片,能让学生初步认识标本,最后引导学生尝试制作标本。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识别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 1.提问:大家能简单介绍下自己的岩石和矿物是从哪里采集来的吗?(预设:家附近的小山上;河边;公园;路边的花坛里)如果要

26、制作一个岩石或者矿物的标本,我们要怎么做?(预设:识别采集到的岩石或矿物,记录下它们的名称、采集地、采集时间、特征等。 ) 2.追问: (教学提示:指导学生阅读标本制作的过程。 )同学们觉得最关键的是哪一步? (预设:识别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 )我们该怎么识别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呢?(预设:按照之前所学的,观察它们的颜色和颗粒;测试硬度;用瓷板来观察条痕;) 10 3.活动:分发岩石和矿物标本图鉴,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标本图鉴。 4.布置任务:请大家对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进行观察,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探索二:制作完成并展示 1.过渡:我们已经识别出了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接下来就要进行下一步的制作了。

27、2.提问:刚才我们为什么要给岩石和矿物编号?(预设:方便整理和交流。 )除了简单地按照序号来编号,如、,还可以怎么编号呢?(预设:还可以标出采集的地点,比如在蓟州采集到的样品,就可以依次编号为 JZ-01、JZ-02、JZ-03) 3.讲解:除了编号,标签上还应该注明岩石和矿物的名称、采集地、采集人、采集日期等信息,这样制作的标本信息更完整。 4.活动:指导学生将标本信息补充完整,并将岩石和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纸盒的格内,标签对应放好。完成标本制作后分小组进行交流展示,归纳总结出完整的制作方法与步骤,填写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以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形式,借助图鉴对岩石和矿物进行识别,有利于帮

28、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还能增强学生识别岩石和矿物的本领,加深对岩石和矿物特性的认识。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收集岩石和矿物,将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所以大家平时要注意观察周边的岩石和矿物,遇到陌生的岩石和矿物,都可按照今天学习的方法做成标本,不断充实标本盒,增强识别岩石和矿物的本领。 2.拓展:课后继续采集岩石和矿物,充实标本盒。 设计意图通过不断地收集、识别、制作标本等活动,培养兴趣,增强本领。 【教学后记】 第第 5 5 课课 岩石、沙和黏土岩石、沙和黏土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岩石碎裂后会形成沙、黏土。 2.知道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各不相同。

29、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观察并比较岩石、沙和土壤三者的不同特征。 11 2.能够根据事实对岩石的变化进行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敢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建立自然界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热爱自然,意识到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三者的不同特征。 难点初步建立岩石破碎后形成沙和黏土的认识,体会到自然界的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 【教学准备】 学生岩石、沙和黏土的标本,白纸,浅盘,放大镜,湿巾,水,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岩石、沙、黏土的图片,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30、1.引入: (教学提示:出示岩石、沙、黏土的图片。 )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2.提问:岩石、沙和黏土有什么不同?(预设:岩石成块状,比较坚硬;沙比较松散、干燥;黏土较湿润、紧实。 ) 3.揭题:岩石、沙和黏土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这三种物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板书:岩石、沙和黏土) 设计意图用简短的文字讲述岩石在多种自然因素影响下被风化,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岩石风化”的初步观念。 二、探索与研讨 1.过渡:要观察、比较岩石、沙和黏土,首先需要采集样品,那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

31、和黏土呢?(预设:自然公园、山上、海边、河边、田野、沙滩)自然界中岩石、沙、黏土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同学们提前采集到了岩石、沙和黏土,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观察一下这三者之间的不同。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设计意图开展对岩石、 沙和黏土的观察比较活动, 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三者特征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岩石、沙和黏土是相互关联的。 三、拓展与小结 小结:自然界中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大块的岩石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12 颗粒、沙和黏土。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岩石坚硬、粗糙;沙松散、颗粒较小;黏土细腻、较松软、易成团。 【教学后记】 第第

32、 6 6 课课 观察土壤观察土壤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会用土壤沉积的方法观察到土壤成分按颗粒大小分层。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2.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土壤由哪些物质组成,了解土壤的组成。 难点通过沉积实验了解土壤成分,感知土壤颗粒的沉积顺序。 【教学准备】 学生

33、土壤、白纸、镊子、牙签、放大镜、刻度尺、玻璃杯、搅拌棒、水、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观察土壤的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与岩石的风化作用密切相关。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在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2.提问:那么,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壤中有什么呢?(预设:土壤中有虫子、植物根系、小石子) 13 3.揭题:大家对土壤还是比较熟悉的,在土壤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岩石变化留下的痕迹以及动植物的残体,今天我们就来观察土壤。 (板书:观察土壤) 设计意图通过对土壤的组成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观察土壤的兴趣。

34、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采集并观察新鲜土壤 1.过渡:观察土壤之前,我们需要采集土壤。请大家到校园的花坛里挖一块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带回教室。 (教学提示:提醒学生触摸过土壤的手一定要洗干净。 ) 2.活动:播放观察活动的教学视频,指导学生根据视频展示的流程,开始观察新鲜土壤。 探索二:观察干燥的土壤 1.过渡:刚刚我们观察了新鲜的土壤,你们觉得土壤中最多的是什么?(预设:小石子、沙、黏土。 )原来土壤中有这么多的颗粒物,我们再来观察一份干燥的土壤,看看这些颗粒物具体有什么不同。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完成活动帮助卡。 探索三:做土壤沉积实验 1.过渡:通过观察土壤的活动,我们

35、大概了解了土壤的组成颗粒,除此之外,土壤中还有一些肉眼无法看到的成分,接下来我们通过沉积实验做进一步的观察。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3.讲解:土壤中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新鲜、干燥的土壤和进行土壤沉积实验,帮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认识到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土壤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观察土壤,我们能发现它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岩石风化而成的不同大小的颗粒、动植物的活体和残体、空气和水。 2.拓展:指导学生课后观察植物生长茂盛的地方,思考这里的土壤有什么特

36、点。 通过课后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为下一课研究土壤的类别做准备。 【教学后记】 14 第第 7 7 课课 比较不同的土壤比较不同的土壤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按成分含量不同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三种土壤的特性进行细致的观察、比较。 2.能够观察、描述、记录三种土壤的特性。 3.能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类型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

37、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需求都来源于土壤。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认识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土壤的特性。 难点能仔细观察并记录土壤的特性,分析出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不同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一套土壤样品(沙质土标记为 1 号,黏质土标记为 2 号,壤土标记为 3 号) 、白纸、放大镜、空塑料瓶、水、白纱布、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不同类型的土壤图片、漏斗制作及比较土壤渗水性实验的演示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土壤的成分,大家说一说土壤里都有什么?(预设:土壤里面有大小不同的颗粒、腐殖质、空气和水。 ) 2.提问: (教

38、学提示:出示三张不同类型的土壤图片。 )这是三张土壤的图片,从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土壤有不同的类型。 ) 3.揭题:根据土壤中成分含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比较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 板书:比较不同的土壤) 设计意图采用以旧引新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所学知识。同时指出根据土壤中成分15 含量的不同,自然界中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土壤。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观察三种土壤 1.提问: (教学提示: 出示编号的土壤样品。 )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 (预设:先用肉眼看,再借助放大镜观察,比较颗粒大小;用手摸、捻,感受粗糙程度;还可以加水,

39、用团揉的方法比较土壤的黏性。 ) 2.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观察土壤的方法,那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些方法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不同。 3.活动: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活动帮助卡,并填写观察记录。 探索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1.提问:刚刚我们通过观察,比较了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粗糙程度和黏性,那么三种土壤的渗水性如何呢?大家可以试着猜测一下。 (预设:1 号土壤渗水性最好,2 号土壤渗水性最差,3号土壤渗水性居中。 ) 2.追问:我们可以通过哪种方法来检测土壤的渗水性呢?(预设:将水倒入土壤中,观察水流过土壤的速度,流速快的渗水性好,流速慢的渗水性差。 ) 3.活动:播放漏斗的制作及比较

40、土壤渗水性实验的演示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了解实验材料的组装和实验方法。 4.布置任务:接下来请大家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设计意图通过对土壤的观察比较,让学生认识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同时有利于建构关于土壤的科学概念。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1 号土壤颗粒粗糙,黏性差,渗水性强,透气性好,这种土壤我们称之为沙质土;2 号土壤颗粒细腻,黏性好,渗水性弱,透气性差,我们称之为黏质土;3 号土壤含沙量、黏性、渗水性都适中,透气性好,我们称之为壤土。 2.提问: 土壤的质地不同, 适合生长的植物也不同,通过

41、查阅资料大家能举例说说这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生长吗?(预设:适宜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有西瓜、花生、土豆、萝卜;适宜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有水稻、 芦苇、 荷花; 大多数植物适宜在壤土中生长, 如玉米、 白菜、 西红柿等。 ) 3.拓展:指导学生课后观察学校、公园和家附近的土壤类型和种植的植物。 设计意图查阅资料是一种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查阅资料和课后的观察活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相关知识。 【教学后记】 16 第第 8 8 课课 岩石、土壤和我们岩石、土壤和我们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岩石和土壤的特性决定了它们的用途。 2.知道岩石和土壤在生产和生活中用途很广,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岩石和土壤。

42、 3.认识到岩石和土壤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和利用。 4.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且不可再生。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调查、阅读资料等形式,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用途。 2.通过调查、访问、交流等形式,了解人类在开发、利用、保护岩石、矿物和土壤等方面的行为。 3.能够基于调查的情况撰写调查报告。 科学态度目标 1.关注人类在开发、利用、保护岩石、矿物和土壤等方面的种种行为,树立保护、合理利用岩石、矿物和土壤的意识与自觉。 2.乐于在课外继续从事有关岩石、矿物和土壤的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 2.培养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

43、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岩石、矿物和土壤的用途。 难点通过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岩石、矿物、土壤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通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对岩石和土壤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岩石和土壤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想必大家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大家能说一说岩石和土壤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吗?(预设:我们的房屋大多是由岩石建造的;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大多是在土壤中种植的。 ) 17 2.揭题:岩石和土壤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宝贵

44、资源,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用途。 (板书:岩石、土壤和我们) 设计意图通过对岩石、土壤和我们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的提问,能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顺势揭题。 二、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用图表表示岩石、矿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 1.过渡:回顾本单元的内容,我们对岩石、矿物和土壤进行了观察和学习,大家能说说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吗? (预设: 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岩石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会变成土壤。 ) 2.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岩石和土壤的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呢?(预设:可以画图表。 ) 3.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中的图表。 探索二:了解岩石和土

45、壤的用途 1.讲解:岩石和土壤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用途很广,岩石可以铺设道路,建造房屋和桥梁,还能雕刻成艺术品;一些矿物比如石膏不仅可以用于雕塑, 还能够食用;土壤能够种植蔬菜、 水果。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用途,岩石、矿物和土壤还在许多地方发挥着重要作用。 2.活动:出示资料,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总结。 3.提问:阅读了以上资料,你们有什么新的体会?(预设:岩石和土壤的用途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和成分决定了它们的功能。 ) 4.活动:指导学生活动,做“我和土壤”的游戏。 探索三:保护自然资源 1.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自然生产过程,矿产资源相对于人类社会的短暂过程

46、而言是不可再生的、 有限的, 过度开采会造成资源枯竭。 土壤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然而过度开垦和土壤污染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要好好保护、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2.布置任务:现在大家围绕资源保护的问题展开讨论,并进行集体汇报。 引导学生利用图表梳理岩石、矿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能帮助学生形成对三者关系的整体认知。出示补充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能让学生了解岩石、矿物和土壤的更多用途,同时知道它们是地球上的宝贵资源,从而树立起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拓展与小结 1.小结:岩石、矿物和土壤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我们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产生活将更深度地依赖岩石、矿物和土壤。 2.拓展:指导学生在课后通过实地调查或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当地土壤被污染和浪费的情18 况,以及人们对土壤进行保护的措施。根据调查情况,完成一份调查小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土壤被污染和浪费的情况,增强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并通过撰写小报告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四年级下册(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