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几何综合题中的“中线倍长”问题 重点题型针对训练(含答案)2021年北师大版中考数学二轮复习

上传人:争先 文档编号:177266 上传时间:2021-04-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 几何综合题中的“中线倍长”问题 重点题型针对训练(含答案)2021年北师大版中考数学二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2讲 几何综合题中的“中线倍长”问题 重点题型针对训练(含答案)2021年北师大版中考数学二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2讲 几何综合题中的“中线倍长”问题 重点题型针对训练(含答案)2021年北师大版中考数学二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2讲 几何综合题中的“中线倍长”问题 重点题型针对训练(含答案)2021年北师大版中考数学二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2讲 几何综合题中的“中线倍长”问题 重点题型针对训练(含答案)2021年北师大版中考数学二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 2 2 讲讲 几何综合题中的“中线倍长”问题几何综合题中的“中线倍长”问题 【方法梳理】 1.遇“中点”或“中线”的几何题需要添加辅助线时,首先考虑“中线倍长”. 2. 注意:中线的变化:过中点的线段 3.添辅助线的目的是构造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性质解题; 【强化巩固练习】 例1.如图, 在菱形ABCD和菱形BEFG中, 点A、 B、 E在同一直线上, P是线段DF的中点, 连接PG, PC 若ABC=BEF=60, 则 PG:PC 的值为_ 例 2.如图,点 E 是矩形 ABCD 的一边 AD 的中点,BFCE 于点 F,连接 AF,若 AB=4,AD=6,则 sinAFE=_ 例 3

2、.如图,在 RtABC 中,D 为斜边 AB 的中点,E,F 分别在 AC,BC 上,EDF=90,已知 CE=4,AE=2,BF-CF=3 2,求 AB. 例 4.如图,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EF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 E 在 AB 上,且CEF=90,FGAD 于点 C. (1)试判断 AG 与 FG 是否相等?并给出证明; (2)若点 H 为 CF 的中点,GH 与 DH 垂直吗?若垂直,给出证明;若 不垂直,说明理由。 M A B C D E FF E D C B A 例 5.如图,在矩形 ABCD 中,AD=2AB,BAD 的平分线交 BC 于点 E,DHAE 于点 H,连接

3、 BH 并延长交 CD 于点 F, 连接 DE 交 BF 于点 O,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D=AE;AED=CED;OE=OD;BH=HF;BC-CF=2HE.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例 6.如图,ABC 中,ABAC,AD、AE 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 C 作 CGAD 于点 F,交 AB 于点 G,连接 EF, 则EF/AB;2BCG=ACB-ABC;2EF=AB-AC;AB-AC2AEAB+AC,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 7.如图 1, 在ACB 和AED 中, AC=BC,AE=DE, ACB=AED=90, 点 E

4、 在 AB 上, F 是线段 BD 的中点, 连接 CE,FE. (1)请探究线段 CE 与 FE 间的数量关系; (2)将图 1 中的AED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使AED 的一边 AE 恰好与ACB 的边 AC 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 2) ,连 接 BD,取 BD 的中点 F,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并说明理由。 (3)将图 1 的的AED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任意的角度(如图 3) ,连接 BD,取 BD 的中点 F,请直接写出线段 CE 与 FE 间的数量关系。 A BC D E F G H N M H G F E D CB A G F E D C B A 【答案详解】 例 1.【

5、解析】 利用菱形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及三角形全等解题。 如图,延长 GP 交 DC 于点 H, P 是线段 DF 的中点, FP=DP, 由题意可知 DCGF, GFP=HDP, GPF=HPD, GFPHDP, GP=HP,GF=HD,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 CD=CB, CG=CH, CHG 是等腰三角形, PGPC, (三线合一) 又ABC=BEF=60, GCP=60, PG:PC= 3. A B C D E F 图3 A B C D E F 图2图1 F E D C B A 例 2.【解析】“中线倍长”。 延长 CE 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M,作 APCM 于点

6、P, 易证DECAEM, AM=DC=AB=4,ME=CE=5, 在直角三角形 AME 中, 利用“双垂模型“可得 AP=2.4, 在直角三角形 BFM 中,利用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 AF=AB=AM=4, sinAFE=AP:AF=0.6 例 3.【解析】 延长 DE 一倍到 M,连接 FM,BM, 则AEDBMD, 由EFM 是等腰三角形, MBBC, 利用 RtCEF、RtBMF 的勾股定理及 EF=FM 可得2+ 2= 2+ 2可得2 2 = 12 = ( + )( ), 可得 BF+CF=8, 可得 BC=8, 则 AB=10 例 4.【解析】 (1) “一线三垂直”中的

7、“二垂模型”,如图添辅助线,通过全等可得四边形 AMFG 是正方形,可得 AG=GF; M A B C D E FF E D C B A (2) “中线倍长”,延长,通过全等可得 H 是中点,NC=GF=AG,则 DG=DN,则DG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三线合 一可得 DHGN。 例 5.【解析】 (1)数学典型模型“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 , 由 BC 是角平分线,AD/BC, 可得A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 AE=2AB=AD, 正确; (2)由 HL 易证 RtDEHRtDEC, 可得AED=CED, 正确; (3)由DHE=90可知,若成立,则 O 即斜边的中线,只需证 OH=

8、OE、OH=OD 即可,即需证OHE=OEH、ODH= OHD,依解题思路的延续性,可从(1) 、 (2)找解决办法。 由(1)可知 AB=BE、AE=AD, 则BEA=BAE=EAD=ADE=45, 则 AD=2AH, 则 AB=AH, 则依次可得出如图 1 各个角的度数, 可得OHE=OEH、ODH=OHD, 则 OH=OE、OH=OD, 则 OE=OD, 正确; (4)要证 BH=HF,即证 H 为中点,联想到“中线倍长” , 延长 DH 交 AB 延长线于点 G,如图 2, 由(3)可知ADG=45, 则可得AD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 BC D E F G H N M H G F

9、E D CB A 由 AHDH 可知 HD=HG, 则易证DHFGHB, 则 BH=HF, 正确; (5)如图 3,设 HG 交 BC 于点 M, 由(3)可知AEB=45, 易证HME、BGM、CDM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 BG=BM,MH=HE,CM=CD, 连 AM,易证 RtABMRtAHM, 则 BM=MH,故 BG=GM=MH=HE, 由(4)DHFGHB 可得 BG=DF, 则 BG=GM=MH=HE=DF, 由 BC-HE=BC-BM=MC=CD=CF+DF=CF+HE, BC-HE=CF+HE, 即 BC-CF=2HE, 正确; 正确结论为,故选 D 例 6.【思路分析】

10、 由AFGAFC 可得 F 是中点,进而可得 EF 是中位线,即可证明结论正确; 由AFGAFC 可得ACG=AGC,由外角定理可得ACG=ABC+BCG,再利用等量代换即可证明结论正确; 由AFGAFC 可得 AC=AG,由中位线定理可得 BG=2EF,再利用等量代换即可证明结论正确; 利用“中线倍长”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即可。 【解题过程】 (1)AD 是其角平分线,CGAD, GAF=CAF,AFG=AFC, AF=AF, AFGAFC, 45 67.5 4545 67.5 22.5 22.5 67.5 45 A B C D E F H o 图1 45 图2 o H G F E D

11、C B A M 45 45 图3 o H G F E D C B A GF=CF,即 F 是 CG 的中点, AE 是中线, EF 是CBG 的中位线, EF/BG, 即 EF/AB, 正确; (2)AFGAFC, ACG=AGC, ACG=ABC+BCG, ACB-ABC=ACG+BCG-ABC =AGC+BCG-ABC =ABC+BCG+BCG-ABC=2BCG, 正确; (3)AFGAFC, AC=AG, EF 是CBG 的中位线, BG=2EF, AB-AC=AB-AG=BG=2EF, 正确; (4)延长 AE 到 H,使 HE=AE,连接 BH, AE=EH,AEC=HEB,CE=B

12、E, AECHEB, AC=BH, 在ABH 中,AB-BHAHAB+BH, 即 AB-AC2AEAB+AC, 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选 A. 例 7.【解析】 H G F E D C B A 解决几何动态问题,最好的思路分析及解题方法是:解题思路的延续性 (1)思路: 连接 CF,EF、CF 分别直角三角形 DEB、CDB 斜边上的中线, 故 BD=2EF=2CF, 所以 CF=EF, 由外角性质1=2+3 及2=3 可得1=23, 同理可得4=26, 则EFC=1+4=23+26=2(3+6)=90, 即EFC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CE = 2EF; 归纳: 解决此小题最

13、核心的思路与步骤是证明EFC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一点在解决(2) (3)中一定也会是解题 关键; 依几何动态问题的基本题型特征:“两动一定”(主要条件及结论不变、图形位置发生变化) ,可知(2) (3)的 结论仍会是:CE = 2EF; (2)思路: “解题思路的延续性”+“中线倍长” 延长 EF 交 BM 于点 M,连接 CF; 易证DEFBMF, 得 EF=FM,BM=DE=AE, 由 AC=BC 便可得 CE=CM, 即CEM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CE = 2 2 EM = 2EF; (3)套用(2)的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的延续性”+“中线倍长” 延长 EF 到 M,使

14、EF=FM,连接 CM、CF、MB,只需证出CEM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CE = 2 2 EM = 2EF;易 证DEFBMF,得5+6=4,BM=DE=AE,则在AEC 与BMC 中,AC=BC,AE=BM,只需证1=6 便可得AEC BMC,进而可得ECM=90、CE=CM,得出CEM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何证1=6,利用好两条:想办法拉近1 与6 的图形位置;利用图中求角的典型模型“8 字模型”即可 证明过程: 1=45-2, 由“8 字模型”可得2+3+4=90+5,3=45, 则2=90+5-3-4=45+5-4, 1=45-2=45-(45+5-4)=4-5, 4=5+6, 1=4-5=5+6-5=6, 由 SAS 可得AECBMC, 可得 CE=CM,ACE=BCM, 由ACE+ECB=90, 可得BCM+ECB=90, 即ECM=90, CEM 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CE = 2 2 EM = 2EF; 1 2 34 5 6 65 4 3 2 1 M M A B C D E F 图3 A B C D E F 图2 图1 F E D C B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数学 > 数学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