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对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0074 上传时间:2020-08-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1 课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题组 1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 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答案 C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新中 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概括为三句话,故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 指导思想,A、B、D 三项只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故排除。 2 (2018 北京 101 中学高一期末)“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取缔帝国主义在 华的一切特权;然

2、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句话的含义被毛泽东形象地概括 为( )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 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故排除 B 项。“一边倒”,就是新中国 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故排除 C 项。D 项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 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故排除。 3(2019 济宁高一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其中“不承认国民 党时代的一切卖国

3、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的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答案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中,“另起炉灶”的含义即指“不承认国民 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题组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中国与 160 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 下列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 解正确的是( ) A只适用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B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提出的 C标志着中国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 答案 B 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

4、的关系,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 B 项。A、C、D 三项叙述不符合史实。 5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 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D参加日内瓦会议 答案 A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同时也成为了规范国 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是新中国外交务实的鲜明体现,故选 A。 6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外交政策不断走向成熟, 并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最终有了自己的外

5、交“定 海神针”。材料中的“定海神针”是指( )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结盟的外交政策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答案 B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外交走向成熟,这符合题干中“定海神针”的含义,故 B 项正确。 题组 3 走向国际舞台 71954 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 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 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 ) A就朝鲜半岛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 B就印

6、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 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答案 B 解析 日内瓦会议主要是为了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而朝鲜战争已经停战, 故选 B 项。 81954 年 4 月 24 日,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都刊登了来自日内瓦的电讯报道,他们这样描述 到达该城市的中国代表团:“一个年轻的红色外交家率领着一批更年轻的红色外交家。”这 位率领者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张闻天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中“1954 年”“日内瓦”“中国代表团”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是周恩 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故选 B 项。 91955

7、年 4 月 24 日,亚非会议胜利闭幕。当时的国际舆论认为,亚非会议成功的一个重要 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代表团( )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C完全同意与会国家代表提出的建议 D同意和亚非国家结盟,共同反帝、反殖、反霸 答案 B 解析 在亚非会议上,针对与会各国的矛盾与分歧,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 B 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在 1953 年 12 月,故 A 项错误;C 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没有与亚非国家结盟,故 D 项错误。 10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

8、表演讲中回忆道,印度尼西亚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国 家之一,两国与其他亚非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倡导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万隆精神。万隆精 神的核心是( ) A求同存异、互助合作 B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精神的核心是求同存异、互助合作。 11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 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该外交政策是( ) A不结盟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新

9、中国成立初期的“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内涵一致,故选 C 项。 121949 年 4 月 23 日,除苏联原驻华大使罗申跟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外,美国原驻华大 使司徒雷登及其他国家原驻华大使均留在南京,等待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外交关系,之后,中 国对上述现象的态度是( ) A对苏联举动表示严重不满 B希望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C把各国大使视作普通侨民 D决定实行“一边倒”方针 答案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毛泽东就酝酿了三大外交政策, 其中之一就是“另起炉灶”, 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 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把驻在旧中国的各国

10、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故 C 项正确。 13下表是 19491953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建交国家数 10 9 1 0 0 A.新中国面临较大外交困难 B美国实现完全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 C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 答案 A 解析 题干要求能够获取表格的信息, 据 19491953 年与我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变化分析, 美 国孤立封锁中国的目标未能实现,排除 B 项。表格中的这一变化不能理解为外交上的巨大成 就,而是说明了外交的困境,A 项正确,C 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最早是在 1

11、953 年,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 14越南胡志明曾说:“在会议上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法 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中的“会议”( ) 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B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D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答案 D 解析 “越南”“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法国”等信息显示,该会议 是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故选 D。 151955 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

12、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 成功。 亚非会议推动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 这表明新中国( ) A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B基本上突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 C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D已经和美国改善关系 答案 B 解析 A 项说法很明显不符合史实;C 项指的是 1954 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D 项中美关系 改善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故答案为 B 项。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近中国和印度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 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

13、二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 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 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材料三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 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 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 议。国际关系史资料选编(19451980 年) (1)材料一、二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其具体内容。 (2)依据材料二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 (3)材料三是谁在何时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 (4)材料二与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 (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 (3)周恩来于 1955 年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求同存异”方针。 (4)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 的基础。“求同存异”方针具体灵活地贯彻了此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