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辛亥革命 对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6884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辛亥革命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5课 辛亥革命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5课 辛亥革命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5课 辛亥革命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5课辛亥革命题组1清末民主革命背景1(2018单县一中高一期末,29)农民反对“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民变中引人注目的内容。新式学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遭致农民的普遍憎恶;此外,还有层出不穷的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A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B未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C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D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农民对“新政”的不满,具有鲜明的封建专制色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民对“新政”的不满,已经对基层民众产生广泛影响,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民反对“新政”是因为“新式学

2、堂、劝学公所常设在寺庙、祠堂之内”“反对清丈土地、反对钉门牌、反对调查户口、反对禁种罂粟之类的斗争”这反映出清末新政受到思想和经济因素制约,故C项正确;催生了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2(2018临沂高一上学期期末,13)山东巡抚孙宝琦致清廷责任内阁电:“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上述电文主要针对()A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B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C中国同盟会发动系列起义D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答案D解析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故D项正确。3(2

3、019漳州高一检测,29)1908年8月27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年11月3日清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D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答案B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末新政,当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故A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的态度说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使清政府不得不进行宪政改革,故B项正确;材料“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并非民主共和潮流,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南北议和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题组2

4、武昌首义高潮4(2018莆田高一期末联考,29)武昌起义前,清王朝9个总督职位,其中汉族占据4个,最重要的直隶和两江总督是汉族的陈夔龙和张人骏;14个巡抚职位,其中汉族占据11个。这表明()A晚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孕育出革命C清末中央集权面临挑战D政治形势推动了权力格局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武昌起义前,清王朝9个总督职位,其中汉族占据4个,最重要的直隶和两江总督是汉族的陈夔龙和张人骏;14个巡抚职位,其中汉族占据11个”这种权力分配格局对辛亥革命在反满的旗帜下取得成功有一定的帮助,故D项正确。5(2018洛阳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4)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

5、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这些现象()A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B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C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立宪派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可知辛亥革命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并非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逃亡”说明立宪派与旧官僚投身革命,加速了清王朝的土崩瓦解,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加速清王朝的瓦解并未涉及广泛的群众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辛亥革命对清王

6、朝的影响并非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影响,故D项错误。题组3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6观察如下“辛亥革命大事时间轴”。如要将史事“宣统帝下诏退位”列入其中,则应将其放在()A之间 B之间C之间 D之后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宣统帝下诏退位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约法颁布之前,故B项正确。7(2018北京夏季学业水平,7)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答案C解析中国封建帝制结束,第一个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是以辛亥革命推动实现的。故选C。8(2018安康高一第二学期期

7、末,8)一位英国外交官描绘道:“驻在南京的浙江部队,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庆祝孙文博士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白天,他们的队伍带着剪刀做武器,在各个主要街道上游行,对他们所遇到的所有那些仍然蓄着辫的中国人,一律用剪刀剪去辫子。”这反映了当时“剪辫”()A实现了社会上移风易俗B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C体现了人人平等的观念D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剪辫”是庆祝孙文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行为,不是实现了社会上移风易俗,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部队为民众“剪辫”是为了庆祝孙文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体现中华民国反封建的性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故B项正确;“剪辫”是反清政府的行为表现,没有体现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

8、“剪辫”是在发饰上反清政府,是形式上的改变,不能破除封建守旧思想,故D项错误。9(2018湖北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一期中,19)肖传林说:“尽管辛亥革命创造的民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空架子,但它已经构筑了一套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框架。”辛亥革命构筑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行的基本框架借鉴的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答案B解析英国为君主立宪制,而中华民国为共和国,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是三权分立的共和国,与美国相似,故B项正确;法国是一个半议会制半总统制政体,故C项错误;德国是一个君主专制是实的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10(2018北京春季学业水平,7)蔡元培在一副挽联中写道:“是中国自由

9、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他悼念的是()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鲁迅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倡导“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这都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来的。故选C。11(2018广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0)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意义在于()A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的丰碑B事实上宣告了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C成为封建统治结束的标志D标志着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彻底完成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表明是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

10、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故A项正确;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之后才制定了临时约法,故B项错误;封建统治结束的标志是清帝退位,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故D项错误。12(2019保定高一检测,12)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A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B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C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D对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答案D解析材料的内容是清除“帝王思想”,与袁世凯复辟帝制无关,故A项错误;民族主义的目标是推翻清朝统治,材料

11、的内容是清除“帝王思想”,故B项错误;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指民族、民权、民生,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反映了孙中山对清除封建专制思想操之过急,过于乐观,说明对国情认识不充分,故D项正确。13(2018齐齐哈尔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3)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答案C解析民主共和观念,仅涉及材料第二

12、项内容,故A项错误;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仅涉及材料第一项内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民族意识针对帝国主义列强,民主意识体现了反专制的理念,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不是最早,故D项错误。14(2018合肥一模,13)“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有很大意义,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辛亥革命()A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B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C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

13、根据材料“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把二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融纳进来,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成分”可知辛亥革命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民族间的隔阂不会完全消除,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的影响,而不是取代封建帝制,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在民族方面的影响,而不是强调民主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15(2018张家口期中,20)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传统社会,民众一般是很少组成团体来参政的,而在辛亥革命后,工人、商人、妇女等对国事、政事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辛亥革命()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

14、愿望B促进政治参与主体的多元化C改变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结构D提高了民众民主政治的素质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不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故A项错误;材料“在传统社会,民众一般是很少组成团体来参政的,而在辛亥革命后,工人、商人、妇女等对国事、政事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不同阶层的人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故B项正确;阶级结构在一个社会形成后不会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所述不属于政治素质的范畴,故D项错误。16(2018绍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是历史学者对清末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学者描述龚书铎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

15、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金冲及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材料二辛亥年间的这个妥协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点,不论是革命党人,还是新军,还有立宪党人,当然还有清廷,都有所坚持,有所妥协。马勇辛亥革命的发生与结束(1)写出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的政治和思想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革命党人“有所坚持,有所妥协”的含义。答案(1)事件:辛亥革命。政治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预备立宪”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任写3点)思想背景:维新派和革命派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宣传;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或“十六字纲领”)思想;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始终坚持在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任答2点)(2)坚持:终结帝制,实现共和。妥协:“驱除鞑虏”变为五族共和;采取清帝退位并优待清室的方式结束革命;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任意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