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共21张ppt)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206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4.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共21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共21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共21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共21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3(共21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情境导入,淝水之战,前秦统一北方,前秦是哪个民族于何时建立的? 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统一了北方?,王猛,苻坚,学习目标,1.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及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史实。 2.掌握改革带来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3.解读民族交融的重要性。,精讲点拨,时间:,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383年,前秦、东晋,以少胜多,投鞭断流,官渡之战,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巨鹿之战,赤壁之战,一、淝水之战,精讲点拨,东晋,前秦,民族矛盾严重,军心离散。,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

2、将相意见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长途跋涉,以逸待劳,为什么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精讲点拨,1.北魏政权的建立,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山西大同),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拓跋珪,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了前秦瓦解后北方的分裂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二、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拓跋部,精讲点拨,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人物简介,3.孝文帝改革,a. 迁都洛阳,(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3、五经之意,览之便讲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下,精讲点拨,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b.改革措施,精讲点拨,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北魏文官俑,精讲点拨,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精讲点拨,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精讲点拨,孝文帝命令采用汉族官制,照搬照抄汉族政府机构的设置以

4、及汉族人的法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精讲点拨,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精讲点拨,孝文帝对于北方汉族来说是一个征服者,他为什么不用武力将鲜卑文化推行于中原汉族地区,却要向汉族学习,实施汉化政策呢?,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精讲点拨,背景,内容,影响,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魏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习汉礼,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北方经

5、济发展,精讲点拨,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衣,食,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用,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生产,汉人胡食,胡人汉服,汉人胡服,民族交融,精讲点拨,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背景: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2.民族交融的表现:,从经济、习俗、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黄河流域(中原地区),3.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4.民族交融的出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5.民族交融的影响

6、:,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交融是历史的趋势,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国家统一,精讲点拨,北周,宋,齐,梁,陈,北朝,南朝,隋,精典题例,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 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土司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 C.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 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A,精典题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禁用

7、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1)材料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些民族迁入到了哪一地区?,材料一:,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黄河流域,(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交融。(意思相近即可),(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课堂小结,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战争 碰撞,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败,东晋以少胜多 缺乏民族凝聚力,推动民族交往,北魏建国 439年 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和平 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494年 背景:民族交融趋势;北魏统治困难 措施:迁都洛阳;改革政治、习俗 意义:促进民族交融 增强北魏实力,生产、生活 文化、制度,民族大交融,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历史 > 部编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