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曹冲称象 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058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曹冲称象 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4课 曹冲称象 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4课 曹冲称象 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课 曹冲称象 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 曹冲称象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是根据三国志 魏书 邓哀王冲传相关内容改写的,讲的是曹操的儿子 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 法。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共有 5 个自然段。 第 1 自然段讲曹操带着 儿子曹冲和官员们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 第 2 自然 段形象地描述又高又大的大象, 以及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 量有一定难度。第 3 自然段写官员们想出称象的办法,但根本行不通,曹操不满意。第 4 自然段详写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

2、 步骤表述得清楚明白。第 5 自然段故事的结局,曹操叫人按照曹冲的办法去做,果然称 出了大象的重量。 课文配有插图,是曹冲在岸上指挥,人们按照他的方法,把大象赶上船,在船舷上画线 的场景。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会认“曹、称”等生字,会写“柱、底”等生字和“一同、柱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 4 自然段,借助课后习题的排序,再现曹冲 称象的过程。 3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4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习题,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理解“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1字词教学 学习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针对本课会认的字,可以用看图识字的方法识记,借助“秤 杆、 秤钩、 秤砣、 称重”的图片, 来认识“称、 杆、 秤”这三个字; 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 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识记, 如“员口贝”“正一止”“吹 口石砍”;可以用字串法识记,如“柱”字,拓展识记木字旁的其他生字。对汉字的书 写进行归类,指导好左右结构的字该如何写,如“称、柱、杆、秤、做、站、船”等。 2阅读理解 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 运用对比的方法

4、体会“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人物形象。 3表达运用 尝试运用“再”“然后”等词语,说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 4实验操作 课堂上动手操作,现场演示曹冲称象的办法。利用装好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 块、秤等工具或材料,根据曹冲称象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在现场演示中, 学生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 也能够形象直观地体会曹冲称象办法的巧 妙。 1搜集与曹操、曹冲、大象有关的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多次朗读课文,认读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 标上序号;借助插图,猜想“课文写了谁的故事”。 3准备多媒体课件、曹冲称象办法示意图等。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5、1会认“曹、称”等生字,会写“柱、底”等生字,并能理解字义,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初步 了解“曹冲称象”这个故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象有多重吗?人们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学生自 由讨论,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同学们, 你们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知道了一头大象的重量, 交流出了这么多称大象体重的 办法。由此可见,你们都是善于学习、热爱学习的孩子。你们刚才提到的办法形式多样,有 的提到了吊车,有的提到了飞机,有的甚至用到了世界先进的仪器。可是,古时候的人们没 有吊车

6、,没有飞机,更没有先进的仪器,那时的人们是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东汉末的 丞相曹操,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板书:曹冲称象) 史料记载,大象很早就成了人类的朋友,并能为人类提供帮助。大象寿命很长,一般能 活到 70 岁左右。亚洲象肩高 2 至 4 米,体重 3 至 5 吨;非洲象肩高 3 至 4 米,体重 5.5 至 8 吨;非洲森林象平均肩高不超过 2.7 米,体重约 3.5 吨。象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 柱以支撑巨大的身体, 膝关节不能自由屈伸。 象鼻长几乎与体长相等, 呈圆筒状, 伸屈自如; 象鼻的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物品,灵活自如。 2读

7、课题,认识“曹冲”“称象”“重量”。提问:围绕课时,你有什么疑问? 曹冲和曹操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称象? 3介绍曹操和曹冲,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曹冲(196208),曹操的儿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 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位之意,但曹冲年仅十三岁就病逝了。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和 主要缔造者。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

8、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称、柱、重、秤、止”为翘舌音,“曹”为平舌音;“根”为前鼻音,“称、重、秤、 量”为后鼻音; “称、 论、 重、 量”为多音字, 注意在“称象、 议论、 重量”中的读音。 “线” 读 xin,不能读为 qin。 3 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 指导学生书写。 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 注意“称、底、岁、然”的最后一笔是点,“柱”末笔横稍长。强调书写的正确,“杆”右 边是“干”不是“千”, “做”右边是“故”不是“敌”, “站”左边是“立”不是“米”, “船”右上是“ ”不是“几”。 4 课件出示本课词

9、语表中的词语, 指名读, 交流识记方法, 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一同 柱子 一边 到底 秤杆 力气 出来 船身 石头 地方 果然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课件中的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点?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 方?(课件出示句子) (1)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2)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3)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7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 共同点:都是问句。 注意点:语气词要读得轻而短;句子中问的要点要读重音,如“多重”中的“多”,两 个“谁有”中的“谁”要读重音。 板块三 再读课文,弄清起因 1默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读准“曹”

10、“兴”“官员”“堵”“柱子”“议论”等字 词的读音。 思考: 曹冲为什么要去称象呢?他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官员们看到大象时的 表现是什么样的呢? (1)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对默读要求的落实情况。 (2)学生反馈自己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明确。 称象原因: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 大象的样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的表现: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重点句段进行深入诵读和感受。 句段 1: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曹冲和官员 们一同去看。 (1)学生快速默读,圈画出

11、关键词句。 (2)概括出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时间:古时候。 人物:曹操、曹冲和官员们。 大象的来历:别人送的。 句段 2: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1)学生一边自由朗读,一边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语句,体会“又高又大”的意思。 (2)指导朗读,抓住“又高又大”“像一堵墙”“像四根柱子”这些语句,读出“又高 又大”的感觉。 (3)提问: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大象的身子比作一堵墙,把大象的四条腿比作四根柱子,进一步说明大象“又 高又大”的特点。 句段 3: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指名读官员们说的话。 (

12、2)思考:官员们见到大象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抓住“一边一 边”“到底”体会官员们内心的想法。 (3)小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议论”“到底”的意思。 “议论”是“对人或事物的好坏、 是非等表示意见”的意思。 “到底”是“究竟”的意 思。 (4)学生比较着读一读,体会“到底”一词的表达效果,再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课件 出示句子,课后第三题第二组句子) 表达效果: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到底”一词,使疑问语句更加强烈,更能体会官员们 迫切想知道大象重量的心情。 句子示例:这次小组比赛,你到底参不参加? (5)学生再次朗读句子,在朗读的同时,模仿文中官员“一边看一边议论”的样子,从 中感受官

13、员们想知道大象重量的迫切心情。 (6)抓住“一边一边”仿写句子,引导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 联词。 示例一:爷爷一边喝茶一边下棋。 示例二:我们坐在游船上,一边听着动听的乐曲,一边欣赏着两岸美丽的风景。 3小结:看着大象,大家纷纷惊叹,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这才有了“曹冲称象”这 个故事。 4正确、流利地朗读第 1、2 自然段。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复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和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给内容排序,借助提示说说“曹冲称象” 的过程。 3 讨论、 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14、 学习曹冲善于观察、 勤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上节课,我们和曹冲一起看到了又高又大的大象,大家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 重吗?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吧!(出示 课件,曹冲指挥称象的组图) 板块二 聚焦场面,感受智慧 1朗读第 35 自然段,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和重音等。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朗读任务。 官员们想出的办法好, 还是曹冲想出的办法好?曹操的态度各是怎样的?最终采用了谁 的办法?结果如何? (2)

15、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 曹冲的办法好。 对于官员们想出的办法,曹操不满意;对于曹冲想出的办法,曹操十分满意。 最终采用了曹冲的办法。 结果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重点句段进行深入诵读和感受。 句段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 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1)默读语段,画出官员们提议的称象办法。 (2)全班交流,思考:他们的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语段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 用?(指导对话) 不能。因为找不到有如此大力气的人提起这杆大秤。 运用了反问句式,强调没有人有那么大力气能提得起这杆大秤。

16、 句段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学生一边说一边做动作,体会曹操的不满。通过换词法理解“直”“直摇头”的意 思。 “直”的意思是一个劲儿,不断地。“直摇头”的意思是不停地摇头。 (2)分角色朗读官员们和曹操的对话,读出官员们的无计可施、无可奈何,读出曹操的 不满。 句段 3: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 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 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指名读曹冲称象的语句,想一想他是怎么做的。(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步骤) (2)师生合作读,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 (3)教师

17、现场模拟演示曹冲称象的步骤。 第一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 第二步,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三步,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第四步,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4)请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借助“再”“然后”等词语,指导学生把曹 冲称象的步骤说得清楚、有条理。(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 ( )赶象上船 ( )把大象赶上岸 n,往船上装石头 ( )在船舷 xin 上做记号 ( )称石头的重量 (5)学生交流,教师指导,相机出示问题的答案。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上做记号 (

18、)称石头的重量 (6)与句段 1 进行对比阅读,思考、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官员用大树做秤来称重;曹冲用船来称,其实是借用水的浮力来称大象。 (7)过渡:曹冲的办法怎么样?由下面这个句段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句段 4) 句段 4: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对比句段 2 进行自由朗读,体会“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一句。 这一句子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与“曹操听了直摇头”形成鲜明的对比, 说明曹操 对曹冲的办法感到非常满意。 (2)全班齐读,理解“果然”一词在句中的含义。 “果然”是“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的意思。 说明事情的结果和

19、预想的一样, 照 曹冲说的办法直接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学生比较着读一读,体会“才”的表达效果,再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课件出示句 子,课后第三题第一组句子) “才”有“刚刚”的意思。用在句中是感叹曹冲虽然年龄小,但办法好,赞叹他的聪慧 过人。 4小结: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多么巧妙啊!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实在难得。我 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像曹冲那样,多动脑筋,善于观察和联 想,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5过渡: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课后,把曹冲称象 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6学生简单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板块三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20、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并利用结构图示指导学生背诵。 曹冲称象 官员们:造大秤,砍大树做秤杆 曹冲称大象 赶象上船 在船舷上做记号 赶象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称石头重量 善于观察 善于分析 2小结: 曹冲称象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让我们受益匪浅。我国古代还有一些智慧 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 文长取物 于仲文断牛案 王戎识李等,同学们可以利用 课余时间读一读这些故事,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老师希望咱们班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 能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完成对应训练。 1多样识字,理解词语。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记、看图识记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读、 识记本课的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结

21、合生活实际、近义词替换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词 语的意思,再运用让学生开火车读、领读等方法巩固学习生字。 2朗读品味,引导说话。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 想法”。在教学中采用对比教学的策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围绕“为什么曹 冲称象的办法好?”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生成自 己的阅读体验。用课件演示、实物模拟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 结合课后第二题, 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 有条理地 说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为复述课文作准备。 3拓展延伸,创新思维。在课堂的结尾处,结合插图,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 思维“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引导学生思考、 讨论, 锻炼学生的创 新思维,培养学生多观察、善思考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二年级上册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