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73.99KB ,
资源ID:149058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更优惠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77wenku.com/d-1490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4课 曹冲称象 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为本站会员(画**)主动上传,七七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七七文库(发送邮件至373788568@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4课 曹冲称象 教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1、4 曹冲称象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是根据三国志 魏书 邓哀王冲传相关内容改写的,讲的是曹操的儿子 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 法。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共有 5 个自然段。 第 1 自然段讲曹操带着 儿子曹冲和官员们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 第 2 自然 段形象地描述又高又大的大象, 以及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 量有一定难度。第 3 自然段写官员们想出称象的办法,但根本行不通,曹操不满意。第 4 自然段详写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用“再”“然后”这两个表示顺序的词,把称象的

2、 步骤表述得清楚明白。第 5 自然段故事的结局,曹操叫人按照曹冲的办法去做,果然称 出了大象的重量。 课文配有插图,是曹冲在岸上指挥,人们按照他的方法,把大象赶上船,在船舷上画线 的场景。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会认“曹、称”等生字,会写“柱、底”等生字和“一同、柱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 4 自然段,借助课后习题的排序,再现曹冲 称象的过程。 3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4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习题,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3、理解“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1字词教学 学习生字的方法多种多样,针对本课会认的字,可以用看图识字的方法识记,借助“秤 杆、 秤钩、 秤砣、 称重”的图片, 来认识“称、 杆、 秤”这三个字; 可以利用形声字的特点, 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识记, 如“员口贝”“正一止”“吹 口石砍”;可以用字串法识记,如“柱”字,拓展识记木字旁的其他生字。对汉字的书 写进行归类,指导好左右结构的字该如何写,如“称、柱、杆、秤、做、站、船”等。 2阅读理解 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语气,读好长句子,读出停顿。 运用对比的方法

4、体会“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人物形象。 3表达运用 尝试运用“再”“然后”等词语,说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 4实验操作 课堂上动手操作,现场演示曹冲称象的办法。利用装好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 块、秤等工具或材料,根据曹冲称象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在现场演示中, 学生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 也能够形象直观地体会曹冲称象办法的巧 妙。 1搜集与曹操、曹冲、大象有关的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多次朗读课文,认读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 标上序号;借助插图,猜想“课文写了谁的故事”。 3准备多媒体课件、曹冲称象办法示意图等。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5、1会认“曹、称”等生字,会写“柱、底”等生字,并能理解字义,理解由生字组成 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初步 了解“曹冲称象”这个故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象有多重吗?人们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学生自 由讨论,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同学们, 你们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知道了一头大象的重量, 交流出了这么多称大象体重的 办法。由此可见,你们都是善于学习、热爱学习的孩子。你们刚才提到的办法形式多样,有 的提到了吊车,有的提到了飞机,有的甚至用到了世界先进的仪器。可是,古时候的人们没 有吊车

6、,没有飞机,更没有先进的仪器,那时的人们是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呢?东汉末的 丞相曹操,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板书:曹冲称象) 史料记载,大象很早就成了人类的朋友,并能为人类提供帮助。大象寿命很长,一般能 活到 70 岁左右。亚洲象肩高 2 至 4 米,体重 3 至 5 吨;非洲象肩高 3 至 4 米,体重 5.5 至 8 吨;非洲森林象平均肩高不超过 2.7 米,体重约 3.5 吨。象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 柱以支撑巨大的身体, 膝关节不能自由屈伸。 象鼻长几乎与体长相等, 呈圆筒状, 伸屈自如; 象鼻的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物品,灵活自如。 2读

7、课题,认识“曹冲”“称象”“重量”。提问:围绕课时,你有什么疑问? 曹冲和曹操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称象? 3介绍曹操和曹冲,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曹冲(196208),曹操的儿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 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位之意,但曹冲年仅十三岁就病逝了。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和 主要缔造者。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

8、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称、柱、重、秤、止”为翘舌音,“曹”为平舌音;“根”为前鼻音,“称、重、秤、 量”为后鼻音; “称、 论、 重、 量”为多音字, 注意在“称象、 议论、 重量”中的读音。 “线” 读 xin,不能读为 qin。 3 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 指导学生书写。 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 注意“称、底、岁、然”的最后一笔是点,“柱”末笔横稍长。强调书写的正确,“杆”右 边是“干”不是“千”, “做”右边是“故”不是“敌”, “站”左边是“立”不是“米”, “船”右上是“ ”不是“几”。 4 课件出示本课词

9、语表中的词语, 指名读, 交流识记方法, 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一同 柱子 一边 到底 秤杆 力气 出来 船身 石头 地方 果然 5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6默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课件中的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点?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 方?(课件出示句子) (1)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2)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3)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7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 共同点:都是问句。 注意点:语气词要读得轻而短;句子中问的要点要读重音,如“多重”中的“多”,两 个“谁有”中的“谁”要读重音。 板块三 再读课文,弄清起因 1默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读准“曹”

10、“兴”“官员”“堵”“柱子”“议论”等字 词的读音。 思考: 曹冲为什么要去称象呢?他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官员们看到大象时的 表现是什么样的呢? (1)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对默读要求的落实情况。 (2)学生反馈自己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明确。 称象原因: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 大象的样子: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官员们的表现: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重点句段进行深入诵读和感受。 句段 1: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曹冲和官员 们一同去看。 (1)学生快速默读,圈画出

11、关键词句。 (2)概括出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时间:古时候。 人物:曹操、曹冲和官员们。 大象的来历:别人送的。 句段 2: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1)学生一边自由朗读,一边画出描写大象样子的语句,体会“又高又大”的意思。 (2)指导朗读,抓住“又高又大”“像一堵墙”“像四根柱子”这些语句,读出“又高 又大”的感觉。 (3)提问: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大象的身子比作一堵墙,把大象的四条腿比作四根柱子,进一步说明大象“又 高又大”的特点。 句段 3: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指名读官员们说的话。 (

12、2)思考:官员们见到大象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抓住“一边一 边”“到底”体会官员们内心的想法。 (3)小组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议论”“到底”的意思。 “议论”是“对人或事物的好坏、 是非等表示意见”的意思。 “到底”是“究竟”的意 思。 (4)学生比较着读一读,体会“到底”一词的表达效果,再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课件 出示句子,课后第三题第二组句子) 表达效果: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到底”一词,使疑问语句更加强烈,更能体会官员们 迫切想知道大象重量的心情。 句子示例:这次小组比赛,你到底参不参加? (5)学生再次朗读句子,在朗读的同时,模仿文中官员“一边看一边议论”的样子,从 中感受官

13、员们想知道大象重量的迫切心情。 (6)抓住“一边一边”仿写句子,引导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 联词。 示例一:爷爷一边喝茶一边下棋。 示例二:我们坐在游船上,一边听着动听的乐曲,一边欣赏着两岸美丽的风景。 3小结:看着大象,大家纷纷惊叹,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这才有了“曹冲称象”这 个故事。 4正确、流利地朗读第 1、2 自然段。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复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和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后习题,给内容排序,借助提示说说“曹冲称象” 的过程。 3 讨论、 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

14、 学习曹冲善于观察、 勤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上节课,我们和曹冲一起看到了又高又大的大象,大家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 重吗?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吧!(出示 课件,曹冲指挥称象的组图) 板块二 聚焦场面,感受智慧 1朗读第 35 自然段,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和重音等。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朗读任务。 官员们想出的办法好, 还是曹冲想出的办法好?曹操的态度各是怎样的?最终采用了谁 的办法?结果如何? (2)

15、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指导。 曹冲的办法好。 对于官员们想出的办法,曹操不满意;对于曹冲想出的办法,曹操十分满意。 最终采用了曹冲的办法。 结果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出示重点句段进行深入诵读和感受。 句段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 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1)默读语段,画出官员们提议的称象办法。 (2)全班交流,思考:他们的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语段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 用?(指导对话) 不能。因为找不到有如此大力气的人提起这杆大秤。 运用了反问句式,强调没有人有那么大力气能提得起这杆大秤。

16、 句段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学生一边说一边做动作,体会曹操的不满。通过换词法理解“直”“直摇头”的意 思。 “直”的意思是一个劲儿,不断地。“直摇头”的意思是不停地摇头。 (2)分角色朗读官员们和曹操的对话,读出官员们的无计可施、无可奈何,读出曹操的 不满。 句段 3: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 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 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指名读曹冲称象的语句,想一想他是怎么做的。(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步骤) (2)师生合作读,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 (3)教师

17、现场模拟演示曹冲称象的步骤。 第一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 第二步,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第三步,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第四步,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4)请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给内容排序,借助“再”“然后”等词语,指导学生把曹 冲称象的步骤说得清楚、有条理。(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 ( )赶象上船 ( )把大象赶上岸 n,往船上装石头 ( )在船舷 xin 上做记号 ( )称石头的重量 (5)学生交流,教师指导,相机出示问题的答案。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上做记号 (

18、)称石头的重量 (6)与句段 1 进行对比阅读,思考、讨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官员用大树做秤来称重;曹冲用船来称,其实是借用水的浮力来称大象。 (7)过渡:曹冲的办法怎么样?由下面这个句段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句段 4) 句段 4: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对比句段 2 进行自由朗读,体会“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一句。 这一句子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 与“曹操听了直摇头”形成鲜明的对比, 说明曹操 对曹冲的办法感到非常满意。 (2)全班齐读,理解“果然”一词在句中的含义。 “果然”是“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的意思。 说明事情的结果和

19、预想的一样, 照 曹冲说的办法直接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3学生比较着读一读,体会“才”的表达效果,再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课件出示句 子,课后第三题第一组句子) “才”有“刚刚”的意思。用在句中是感叹曹冲虽然年龄小,但办法好,赞叹他的聪慧 过人。 4小结: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多么巧妙啊!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实在难得。我 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像曹冲那样,多动脑筋,善于观察和联 想,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5过渡: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课后,把曹冲称象 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6学生简单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板块三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20、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并利用结构图示指导学生背诵。 曹冲称象 官员们:造大秤,砍大树做秤杆 曹冲称大象 赶象上船 在船舷上做记号 赶象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称石头重量 善于观察 善于分析 2小结: 曹冲称象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让我们受益匪浅。我国古代还有一些智慧 小故事,如司马光砸缸 文长取物 于仲文断牛案 王戎识李等,同学们可以利用 课余时间读一读这些故事,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老师希望咱们班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 能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完成对应训练。 1多样识字,理解词语。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记、看图识记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读、 识记本课的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结

21、合生活实际、近义词替换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词 语的意思,再运用让学生开火车读、领读等方法巩固学习生字。 2朗读品味,引导说话。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 想法”。在教学中采用对比教学的策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围绕“为什么曹 冲称象的办法好?”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生成自 己的阅读体验。用课件演示、实物模拟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 结合课后第二题, 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 有条理地 说清楚曹冲称象的步骤,为复述课文作准备。 3拓展延伸,创新思维。在课堂的结尾处,结合插图,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 思维“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引导学生思考、 讨论, 锻炼学生的创 新思维,培养学生多观察、善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