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共 31 页) 2020 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积累与运用(每题一、积累与运用(每题 2 分,共分,共 12 分)分) 1 (2 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筵 席(yn)惘 然(wng) 随声附和 (h) B拮 据(ji) 拜谒 (y) 箪 食壶浆(dn) C褴褛 (l) 阔绰 (chu) 无动于衷 (zhng) D觅 食(m) 告罄 (qn) 茅塞 顿开(s) 2 (2 分)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遗瞩 莫名其妙 狼狈不堪 B燥热 郑重奇事 置之不理 C潮讯 默默无闻 迟疑不决 D隐匿 胡说八道
2、 断章取义 3 (2 分)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人生难免会遇到风雨和坎坷, 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不顺, 不要心怀不满, 怨气冲天 , 或一蹶不振 。我们与其抱怨命运不公,自怨自艾 ,还不如泰然处之 。人生如一本书,应 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 一些忧伤的音符。 A怨气冲天 B一蹶不振 C自怨自艾 D泰然处之 4 (2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视野,培养我们的人生感受。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每年的七月半,资江两岸三天三夜,整个县城笼入了歌海之中。
3、 D环江香猪是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 5 (2 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经年后,再回首,一切都是美好如昔。 回首人生路上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人生的步履,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 人生这一首绵长深远的诗歌,有过婉转也有过曲折。 季节里留不住的,是那飞花细雨的优柔:岁月里逃不掉的,是那难以忘却的扑期与迷 第 2 页(共 31 页) 离。 不得不说时光总是太匆匆,伫立于回忆的门槛,只能遥望,而我们却再也回不到最初 的原点。 A B C D 6 (2 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更”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
4、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 至五点。 B “社”是土地神, “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 作有骆驼祥子 茶馆等。 D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叫小传;也有自述生平的,叫自 传。 二、现代文阅读。 (每题二、现代文阅读。 (每题 2 分,共分,共 12 分)分) 7 (6 分) 书香缕缕为何来 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 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 给人手捧书
5、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 醉,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 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 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 “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 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黏剂。 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钠” (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 的 pH 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 “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 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气中,成为
6、我们可以察觉到的气 味,油墨和胶黏剂也一样。 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 。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 都一样。 通常来说,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 第 3 页(共 31 页) 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高品质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 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这 些反应,统称为“酸水解” , “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 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 各自的气味有:苯甲
7、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 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据说 ,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 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 己闻起来像本书, “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生。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 书降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 ,可以用来确定书籍的年代和成分。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 (作比较) B例如用“苛性钠” (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 pH 值,并使木浆纤
8、维膨胀, “上浆 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 (举例子) C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 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分类别) D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 。 (摹状貌)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标题“书香缕缕为何来”用设问,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书香的来源,引发读者思 考,激发阅读兴趣。 D第段加点词“据说” “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章有
9、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新书气味” 。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 都一样。 B “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C第段从人们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更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第段说明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只有四种。 第 4 页(共 31 页) 8 (6 分) 跳出心灵的“井口” 刘元通 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部聚在自己 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 , 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这启示我
10、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 才能跳出“井口” 。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又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 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 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 承受,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 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 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
11、善。类似“井口”心态 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跳出心灵的“井口” ,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 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 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 ,仍然保持一种孩童 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限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 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 涛。 跳出“井口” ,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 校准人生的参照系。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
12、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 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 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 的“井口” ,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 ,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 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 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砥砺实干家的姿态、睿 第 5 页(共 31 页) 智者的心态,胸怀天下、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有人说
13、,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 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 ,你会发现, 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1)下列对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B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C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D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心灵的“井口” 。 B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属于驳论。 C选文列举了古今中外的事例,目的是使论据全面而典型,论证更具说服力。 D选文的层次结构可划分为:/。 (
14、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画线句中的“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删掉,删掉后句子的意思与现实不符,这 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B第段画线句中“天花板”的含义是成长进步道路上的外界诱惑。 C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就是跳出了人生“井口” ,当他 去劝谏齐王时,也是帮助齐王跳出自己的“井口” ,所以该事例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D跳出人生的“井口”需要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 三、古诗文阅读(每题三、古诗文阅读(每题 2 分,共分,共 14 分)分) 9 (10 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
15、,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第 6 页(共 31 页)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 【乙】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踵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 又复跃出。屡踄屡歇,抵欢喜台。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以身 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栏楯俱备。又有若白莲 花,下
16、承以黄趺。余不能悉记也。 (节选自上方山记 ) 【注释】踄:行步。自汲井中:自己在井中取水。睥睨:城上短墙。栏楯:栏杆。 (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潭西南而 望 A温故而 知新 B泉香而 酒洌 C而 他峰又复跃出 D隶而 从者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 百许头(大约) B斗 折蛇行(北斗星) C方 叹峰之奇(正当) D余不能悉 记也(全部) (3)下列对【甲】 【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佁然/不动。 B 【甲】文第一段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介 绍水中的游鱼。
17、C两文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甲】文用“斗折蛇行”和“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溪水的 蜿蜒曲折; 【乙】文用“如蟹螯郭索潭底”比喻上方山山谷的狭促。 D 【甲】 【乙】两文虽都是游记,但语言风格截然相反, 【甲】文语言形象生动, 【乙】文 语言平实通俗。 (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 【甲】 【乙】两文虽然同为山水游记,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试分析加以概括。 10 (8 分) 春 望 第 7 页(共 31 页)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全诗围绕 字展开。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 字
18、写出了怵目惊心之 景, 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四、诗文默写。 (每空四、诗文默写。 (每空 1 分,共分,共 8 分)分) 11 (8 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 (2)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毛泽东沁园春雪 ) (5)杜牧在泊秦淮中借古讽今,表达对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不满的语句 是: , 。 (6)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怀着“ , ” (李白行路难(其一) )的志 向,奋发有为,报效祖国。 五、综合性学习(共五
19、、综合性学习(共 10 分)分) 12 (3 分)名著阅读。 卢俊义道: “可以回避否?”A 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 “则除非去东 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 ”卢俊义道: “若 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 ”A 道: “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 验,方知小生灵处。 ”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 (1)该选段出自 (填作者)的小说, 水浒传文中“A”指的是 。 (2)联系后文,A 的四句口歌暗藏了“ ”的玄机。 13 (7 分)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 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
20、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 示一定的意义。班级开展“走进成语”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图示,猜测该图表示的一个成语并写在横线上。 第 8 页(共 31 页) (2)生活处处是语文。请你从日常生活、文学诗赋中找出一个成语及其出处,并解释该 成语的含义。 成语: 出处: 含义: 。 (3)成语在生活中被灵活运用,如广告中的“汇声汇色”指炒外汇、 “默默无蚊”指蚊 香。于是“如何看待广告中的成语运用”成了同学们热议的话题,请你就此话题发表看 法并说明理由。 (60 字左右) 六、现代文阅读。 (共六、现代文阅读。 (共 14 分)分) 14 (10 分) 河
21、道,河道 罗 铮 小河睡得早。月上柳梢头,鼾声均匀响起,整夜不息。 小河醒得也早。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铁的,塑料的,红的,绿 的,蓝的。映在河里的面孔青涩,秀气,睡眼惺忪。返回的路上,河水上下颠簸,晃醒 整座村庄。走完了这道程序,一天便正式拉开帷幕,砍柴,洗漱,做饭,喂鸡,种田等 环节方能陆续开启。 小河真的小。仅仅三四米宽,任何一张地图上都不会出现蛛丝马迹。细碎的鹅卵石密 布,水与石头撞击出条条波纹。三两枯枝四仰八叉。水流清澈见底,浅到孩子们嬉戏玩 耍,根本用不着大人看管。 小河没有方向。它来自何方,去往哪里?我不止一次问过乡人,每次都无法得到确切 的答案。它就像一个过客,
22、忽然间出现在村头,默默流向村尾,又不知所终。我只知道, 它的到来,浇灌了数百亩粮田,养活了四百多户村民,淘米,洗菜,浣衣,洗澡,做酒, 样样不可或缺。 小河也没有名号。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村民,怎么就没有想起给小河安个名号?抑 或曾经有过,却又不便记忆而被自然淘汰? 尽管如此,小河的威望依然十足。虽然地理位置偏于村南,但它足以堪当全村的中心。 第 9 页(共 31 页) 村里的每一个人都与小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男人们下工路上,掬一捧水往脸上一浇, 疲乏顿减。女人们三五成群蹲在河边,边在搓衣板上搓洗,边闲话村头逸事。孩子们追 逐打闹,没一会儿准蹦进河里,头发上水花飞溅。它流淌着一批又一批童年、
23、中年和老 年,每个人从小到大的历程,记下的,忘却的,在小河的密码库里统统可以找到。 千百年来,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着。一代又一代罗氏、黄氏后裔从小河旁进进出出,或 衣锦还乡光耀门楣,或富甲一方腰缠万贯,或庸碌无为平淡一生,或寒衣素食惨淡度日。 亭台楼阁,山川河流,但凡稍有名气,总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纵情歌咏。可是,小河 名不见经传。它也有精美的发饰岸边的竹林排开一道墨绿的幕帘,风一吹,竹叶飒 飒做响。或许在久远的古代,小河拥有更加宽阔的流域,能把青黛色绵延的山峦收紧, 浮出阔叶林的斜影。但仍然不足以吸引诗人的脚步。它没有任何怨言,静静地蜿蜒,九 曲十八弯,滋养着村庄的代际更替与喜怒哀乐。 形而上者谓
24、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淙淙流淌的小河,没有人知道它的河道究竟是何 走向。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任岁月仓皇,我自沉静。它全方位印刻着村庄的春夏秋冬, 映射着子丑寅卯等各个时辰的衣着,装载着晴雨雪雾的雄奇瑰丽,暗藏了大量的古老因 子,早已超越了“器”的局限,从一个提供基本生存物料的源头,升华为整村人的精神 图腾。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 的游子便乡愁四溢。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河流是生物学,也是社会学,更是哲学。游 走于丛山密林之间,每逢开阔地,便散落鎏光的村舍。全村的生命得以发育,健壮,洗 礼。它的沉默,潜藏着丰厚的生命之道。 村
25、庄的夜,黑得纯粹。一缕月色笼罩四野。万籁俱静。唯一的声响,是水。平缓,有 力。我听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如果说每个生命都是观摩世界的一个切面,那么整条河 道将是怎样的集大成者。 河道,河道,谜之河道。 (1)千百年来,流经村庄的是一条怎样的小河?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天蒙蒙亮,身体里的毛细血管插满了水桶 ,铁的,塑料的,红的,绿的,蓝的。 (分析 加点词的含义) 它已经化成血液,在所哺育的众多身体里长久寄存,时不时汩汩冒几个泡,异乡的游 子便乡愁四溢。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加以赏析) 第 10 页(共 31 页) (3)文章结尾为什么再一次描写村庄的夜色?
26、请简要分析。 (4)文章第段为什么提到“亭台楼阁,山川河流”? (5)文章为什么说“河流更是哲学”?请简要分析。 七、写作(七、写作(50 分)分) 15 (50 分)请以“答案,我来书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文中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 600 字。 第 11 页(共 31 页) 2020 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年广西河池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每题一、积累与运用(每题 2 分,共分,共 12 分)分) 1 (2 分)下列加点字
27、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筵 席(yn)惘 然(wng) 随声附和 (h) B拮 据(ji) 拜谒 (y) 箪 食壶浆(dn) C褴褛 (l) 阔绰 (chu) 无动于衷 (zhng) D觅 食(m) 告罄 (qn) 茅塞 顿开(s)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 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 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 【解答】A有误, “随声附和”的“和”应读“h” ; B全部正确; C有误, “褴褛”的“褛”应读“l” D有误, “告罄”的“罄”应读“qng” 。 故选:B。 【点评】要做
28、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 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2 (2 分)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遗瞩 莫名其妙 狼狈不堪 B燥热 郑重奇事 置之不理 C潮讯 默默无闻 迟疑不决 D隐匿 胡说八道 断章取义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字形的识记能力,本题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辨析字形要根 据形声字的规律辨析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解答】A有误; “遗瞩”应为“遗嘱” 。 B有误; “郑重奇事”应为“郑重其事” 。 C有误; “潮讯”应为“潮汛” 。 第 12 页(共 31 页) D正确。 故选:D。 【点评】
29、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 境中的应用。 3 (2 分)下列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人生难免会遇到风雨和坎坷, 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不顺, 不要心怀不满, 怨气冲天 , 或一蹶不振 。我们与其抱怨命运不公,自怨自艾 ,还不如泰然处之 。人生如一本书,应 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 一些忧伤的音符。 A怨气冲天 B一蹶不振 C自怨自艾 D泰然处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 理解不正确 【解答】ABD正确。 C有误, “自怨自艾”是指自己悔恨自己
30、的错误,用在这里与前文抱怨命运不公不搭配。 故选:C。 【点评】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 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4 (2 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视野,培养我们的人生感受。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每年的七月半,资江两岸三天三夜,整个县城笼入了歌海之中。 D环江香猪是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 【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 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
31、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 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搭配不当, “拓展”和“视野”搭配不当,把“拓展”换成“开拓” ; “培养”和“感受”搭配不当,把“培养”换成“增强” ; B有误,成分残缺,婆娑多姿为形容词,属于定语,后半句成分是谓语+定语,缺少宾 语,后面加“的身影” 。 C有误,搭配不当“笼入”和“歌海”不搭配,可把“笼入”改为“沉浸” ; 第 13 页(共 31 页) D正确; 故选:D。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 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
32、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 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 ,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 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 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 (2 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经年后,再回首,一切都是美好如昔。 回首人生路上没有什么过不去,只是再也回不去。 人生的步履,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 人生这一首绵长深远的诗歌,有过婉转也有过曲折。 季节里留不住的,是那飞花细雨的优
33、柔:岁月里逃不掉的,是那难以忘却的扑期与迷 离。 不得不说时光总是太匆匆,伫立于回忆的门槛,只能遥望,而我们却再也回不到最初 的原点。 A B C D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 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 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 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阅读语段可知,主要是关于对时光的感悟,从“伫立于回忆的门槛”中可知, 是总领句;接着开始回首过去,应是;紧跟着具体叙述对时光流逝的感悟,应是
34、;是总结语句。 故选:C。 【点评】排序题要理清逻辑,可以借助“首先” “其次” “再次”等关联词语,或事物发 第 14 页(共 31 页) 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判断,首先整体把握,找出中心句、起始句或总括句,然后按时间、 空间、逻辑或认知不同进行梳理,再找准领字,看准关联词及其他表示起承转合的标志 性词语综合排出合理的句序。 6 (2 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更” ,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 至五点。 B “社”是土地神, “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
35、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 作有骆驼祥子 茶馆等。 D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叫小传;也有自述生平的,叫自 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 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 号) 、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A有误, “半夜三更”指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文学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二、现代文阅读。 (每题二、现代文阅读。 (每题 2 分,共分,共 12 分)分
36、) 7 (6 分) 书香缕缕为何来 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 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 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 醉,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 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 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 “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 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黏剂。 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
37、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钠” (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 第 15 页(共 31 页) 的 pH 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 “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 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气中,成为我们可以察觉到的气 味,油墨和胶黏剂也一样。 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 。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 都一样。 通常来说,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 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高品质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 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这 些
38、反应,统称为“酸水解” , “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 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 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 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据说 ,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 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 己闻起来像本书, “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生。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 书降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 ,可以用来确定书籍的年代和
39、成分。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D A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 (作比较) B例如用“苛性钠” (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 pH 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 “上浆 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 (举例子) C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 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分类别) D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 。 (摹状貌)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
40、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标题“书香缕缕为何来”用设问,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书香的来源,引发读者思 考,激发阅读兴趣。 D第段加点词“据说” “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第 16 页(共 31 页)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新书气味” 。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 都一样。 B “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C第段从人们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更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第段说明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只有四种。 【分析】本文主要讲了“书香”产生
41、的原因,具体介绍了“新书气味”的产生,纸品本 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 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黏剂都会产生 “新 书气味” 。 “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也会产生“旧书气味” 。利用我们学 到的筛选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 ABC正确。 D有误,应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故选:D。 (2)本题是对说明文的综合考查。 A有误,本文从对象上看是事理说明文。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文章中说的是“现已明确的” ,有时间限制,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选项
42、曲解 了。 故选:D。 答案: (1)D。 (2)A。 (3)D。 【点评】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按语言风格分:平实性明文和生动性明文。 第 17 页(共 31 页) 8 (6 分) 跳出心灵的“井口” 刘元通 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部聚在自己 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 , 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 才能跳出“井口” 。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又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
43、、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 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 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 承受,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 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 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类似“井口”心态 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跳出心灵的“井口” ,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
44、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 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 ,仍然保持一种孩童 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限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 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 涛。 跳出“井口” ,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 校准人生的参照系。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 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 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
45、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 的“井口” ,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 ,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 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 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砥砺实干家的姿态、睿 第 18 页(共 31 页) 智者的心态,胸怀天下、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 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 ,你会发
46、现, 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1)下列对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C A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B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C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D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心灵的“井口” 。 B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属于驳论。 C选文列举了古今中外的事例,目的是使论据全面而典型,论证更具说服力。 D选文的层次结构可划分为:/。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第段画线句中的“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删掉,删掉后句子的意思与现实不符,这 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
47、确性和严密性。 B第段画线句中“天花板”的含义是成长进步道路上的外界诱惑。 C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就是跳出了人生“井口” ,当他 去劝谏齐王时,也是帮助齐王跳出自己的“井口” ,所以该事例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D跳出人生的“井口”需要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 【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文首用庄子里的一则寓言故事引出中心论点:自觉拓宽 思维与行动的边界, 才能跳出心灵的 “井口” 。 然后依次论述了为什么要跳出心灵的井口, 怎样跳出心灵的井口。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并向读者发出了号召。 【解答】 (1)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阅读第段,作者在指出本段的分论点,运用 了比喻论证,然后列举牛顿和李可染的例子,是举例论证。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正误的判断。 第 19 页(共 31 页) ACD正确; B有误,有误,本文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自觉拓宽思 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心灵的“井口” 。然后依次论述了为什么要跳出心灵的井口, 怎样跳出心灵的井口。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并向读者发出了号召。这是立论 的论证方式。 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论证思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