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对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116871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5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题组1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2018贵州学业水平,3)“这场中日之间的战争,是一次没有代差的实力对决,而且中国的实力总体还有一些优势,但是最终却失败了,30多年来的师夷长技只剩下一地鸡毛使有识之士开始从更深的层次思考中国的未来!”这场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爆发在中日之间的战争,其影响是标志着“师夷长技”30多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所以战争是指甲午战争。故选C。2(2018毕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2)某一学者评论中日甲午战争说:“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在当时,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

2、,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实力超过中国B中国洋务运动失败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D中国军事实力落后答案C解析题干中“日本的军粮和子弹根本没有跟中国抗衡的能力”,反映了学者认为中国实力强于日本,故A项错误;中国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是表现,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题干中“起初中国完全有打败日本的实力”,结合甲午战争战败的史实可知,战败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故C项正确;题干中“中国守军的子弹和粮食堆积如山”,推知中国军事实力不弱,故D项错误。3(2018湖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2)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

3、一书中说:“中国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修建铁路,设立工厂,划分势力范围”最早在中国获得“设立工厂”特权的列强是()A日本 B法国C英国 D美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华设厂,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阶段,故A项正确。4(2018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8)近代某一事件后,日本对华人不再优待尊重,甚至对华人充满了鄙视,也不再把中国视为其近代化的对手,提出要充当东洋的盟主。这一事件使()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C江苏苏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工具答案C解析依据

4、材料,这一事件后日本人对中国人态度变化由优待尊重变为鄙视,而此后野心膨胀,提出要充当东洋盟主,很显然是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日本胜利后的表现变化。而选项A、B是鸦片战争的影响,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的影响,C项属于马关条约的内容和本题有关,故选C。题组2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5(2018赣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7)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回到了“以华制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D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辛丑条约签订”“以华制

5、华”得出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A项表述属于结果并非原因,故A项错误;B项表述属于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力量不断加强,故C项错误;D项表述属于根本原因,并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6(2018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15)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与材料“不割我土地”不符,故A项错误;北京条约割让了中国大片领土,与材料“不割我土地”不符,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割让台

6、湾等领土给日本,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故D项正确。7(2018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2)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中日甲午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答案B解析材料立足于日本国内的舆论宣传,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日甲午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

7、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可知日本力图掩盖战争的侵略性、掠夺性,故B项正确;材料从日本国内立场出发,并未涉及中国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日本的宣传而非侵略的事实,故D项错误。8(2018全国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C

8、对:题干反映出日本政府懂得运用舆论和公关手段让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而清政府对此却无所作为,说明当时清政府不熟悉近代外交事务。A错:舆论可以影响战争,但是无法左右战争进程。B错:日本想利用舆论为自己争取道义支持,而非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D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日对待舆论的策略或态度,没有反映西方媒体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9(2019太原高一检测)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反动的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这一看法()A否定了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的作用B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较为客观C主要强调

9、清政府在运动中的作用D忽视了当时阶级矛盾的客观存在答案B解析由材料“这种反抗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在某种意义上是固有的爱国主义的表现”可知,A项错误;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又看到了其落后性,故B项正确;作者认为义和团是由反动的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的民众联合力量所推动的,故C、D两项错误。10(2018绍兴选考科目适应性试题,9)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说:“俄虎、英豹、德法貔、日豺,眈眈逐逐,露爪张牙,环伺于四千余年病狮之旁。割要地,租军港,以扼其咽喉;开矿山,筑铁路,以断其筋络。”材料描述了列强()疯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纷纷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向中国倾销商

10、品掠夺原料在中国开矿筑路攫取利润A BC D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但未提及对中华文明遗产的破坏,故错误,正确;材料未提及列强在华倾销商品,故错误;材料“开矿山,筑铁路,以断其筋络”说明列强在中国开矿筑路攫取利润,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11(2018扬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6)“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从该诗中不能获取的有效历史信息是()A甲午海战战斗壮烈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C台湾人民开展反割台斗争D反割台斗争得到清政府支持答案D解析A项与材料中“龙泣舰沉波”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与材料中“上相

11、锚轩出议和”相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台人号泣秦桧歌”反映了反割台斗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与材料中“台人号泣秦桧歌”不符,割台的就是清政府,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2(2019保定检测,11)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据图可知()A中国已出现被瓜分局面B列强侵华出现暂时同盟C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D中国抵抗意识逐渐丧失答案B解析甲午战争后,中国已出现被瓜分局面,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的现象,说明列强侵华结成暂时同盟,故B项正确;图片的内容是列强共同侵华,不是分而治之,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中国人民并未放弃抵抗,故D项错误。13(201

12、8山东单县一中高一期中,28)“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体现了()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使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等体现了义和团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故B项正确。14(2018杭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7)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该条约

13、签订后()A北京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B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开始渗入内地C列强在华办厂合法化D沙俄侵占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可知该条约是禁止中国人民反帝的辛丑条约,该条约还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禁止中国人居住,使其成为“国中之国”,故A项正确;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表明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开始渗入内地,故B项错误;列强在华办厂合法化是马关条约,故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故D项错误。15(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二第二学期期中,38)八国联军

14、侵华战争的目的与前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相比,主要不同在于()A打开中国商品市场B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获取在华特权D扩大对华资本输出答案B解析打开中国商品市场是鸦片战争的目的,故A项错误;据所学,1898年,中国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华战争,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就攫取了大量在华特权,故C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已提出资本输出的要求,故D项错误。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

15、全球通史材料二2010年7月25日至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1)材料一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一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2)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表述:不完全正确。理由: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制度。(2)历史上,黄海海域发生过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威海卫之战,清政府战败后,被迫割地、赔款、开埠,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损失,带来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军演地点选择在黄海,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威胁中国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岳麓版 >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