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15761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2020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1(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颁发(bn) 溃退(ku) 刹那(ch) 悄然不惊(qio)B遗嘱(zh) 泄气(xi) 翘首(qio) 一丝不苟(gu)C要塞(si) 咆哮(po) 娴熟(xin) 殚精竭虑(dn)D轨迹(gu) 澎湃(bi) 镌刻(jun) 屏息敛声(bng)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兴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受骗后他才如梦方醒,悔不当初。B军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C根据刘慈欣同

2、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春节期间热映,同学们翘首以盼,期待一睹为快。D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向披靡,百姓恨之入骨。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的。4(3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B新闻是报刊上和广播电视里详细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课

3、文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新闻通讯。C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作者毛泽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5分)5(9分)科技说明文阅读今天,你“刷脸”了吗? 最近,上海一商家推出了刷脸支付系统,它通过对人脸的扫描识别,确定支付人,从而划走其账户资金,完成支付。其实,人脸支付不是头一回听闻。人脸和指纹、掌纹、声音等这些人体生物特征都可以作为密码“随身携带”,使用起来的确方便。那么,“刷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刷脸”,是“人脸识别”的俗称。“人脸识别”又称“人像识别”或“面部识别”,是

4、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象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人脸识别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象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象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人脸识别主要分四步完成:人脸图象采集及检测、人脸图象预处理、人脸图象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 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视网膜识别、骨骼识别、心跳识别等都属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是随着光电、计算机、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 人脸识别具有自然性和非接触性,可以快捷、精准、安全地进行身份认定,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能隐蔽使用。人脸识

5、别能够应对复杂的光照并支持多种人脸姿态,可以精确定位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脸部轮廓等面部关键区域位置,制成独一无二的“脸谱”,以便通过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的快速比对,实现准确识别。人脸识别也具有不可复制性,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识别对象。人脸识别系统已在安全、海关、金融、军队、机场、边防口岸、安防等多个重要行业及领域以及智能门禁、门锁、考勤、手机解锁、电脑登录认证、人脸支付、特殊人物识别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通过手机镜头在手机上做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注册、认证、登录等,使身份认证过程更安全、方便。由于人脸比指纹等视觉辨识度更高,所以“刷脸”的应用前景更广阔。“刷脸”

6、曾经被视为“奇思异想”,直到前几年,还是一句“调侃”之词。然而,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数字化生活的大环境之下,“刷脸”已成为现实场景,并呈日益普及之势,人们对于“刷脸”的需求和热情也与日俱增。人脸识别技术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解决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让更多的人享受“刷脸”的“乐趣”。(1)下列关于“人脸识别”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俗称“刷脸”,又称“人像识别”或“面部识别”,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B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集多种技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C人脸识别是用摄像头采集人脸的图象或视

7、频流并自动检测跟踪进行人脸识别的技术。D人脸识别是分人脸图象采集及检测、预处理、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四步完成的技术。(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脸识别技术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等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一样,都是随着光电、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B人脸识别具有不可复制性,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识别对象。C人脸识别技术虽已普遍使用,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怎样处理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问题上,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过程更加方便、安全,人们对“刷脸”的需求与日俱增,“刷脸”正日益普及。(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

8、是一篇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科普性说明文,读后不仅可以了解这项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而且也有利于激活读者的科学创新意识。B全文采用逻辑顺序,层次清晰,先解说了“刷脸”的特征,再说明“刷脸”的技术特点及应用范围,最后介绍了“刷脸”的发展趋势。C本文的语言科学严谨,通俗易懂,说明中既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又对说明对象进行简明解说,问句式题目也能引起读者的兴趣。D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在说明可以通过比对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来准确识别人脸时,就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6(16分)文言文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9、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注释】既望:农历十六日。属:致意,引申为劝酒。冯(p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凌空。(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证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C水波不兴(

10、兴盛)D纵一苇之所如(与“横”相对)(2)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月出于东山之上B壬戌之秋诵明月之诗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D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3)对两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B【乙】文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D【甲】【乙】两文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白露横江,水光

11、接天。(5)【甲】文中“闲人”指不贪恋名利而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闲人”在夜游赤壁中是怎样体现的。四、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7(5分)诗歌鉴赏。【甲】庭中有奇树作者:佚名 (汉)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乙】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遗(wi):赠。远道:犹言“远方”。还顾:回顾,回头看。旧乡:故乡。(1)“馨香盈怀袖”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2

12、)请比较【甲】【乙】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8(5分)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1) ,终为土灰。(2) ,行止依林阻。(3)亭亭山上松, 。(4)三峡中用“ ,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5)少壮理应努力,暮年仍可奋发。曹操在龟虽寿中以比喻手法写道: , 。五、现代文阅读(23分)9(1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饺子记盛谢冕中国人的主食,南方重米,北方重面。这是由于南方多产稻米,北方多产小麦的缘故。北方盛产小麦,因此面食的花样层出不穷,眼花缭乱:面条、烙饼、馒头其中最主要的是饺子。北方人年节、宴客乃至日常居家,最常见、也最隆重的餐食

13、活动是“包饺子”。包饺子是一场让人愉悦欢乐的活动,北方人居家想改善生活了,就说“咱们今天包饺子吃吧”。一说包饺子,就来了精神。物资匮乏的年代,不像如今可以随意上馆子,包饺子就是一件奢华之举。过年过节,亲朋来家,最富亲情的待客之礼,就是包饺子。一声令下,立即兴奋起来,揉面的,和馅的,准备停当,就围坐包起了饺子。边包边说笑,不觉间一切妥当,用笸箩摆放,如花盛开。饺子下锅,热气腾腾,饺子出锅,狼吞虎咽。有情,有趣,有气势。数十年北方生活,享受过数不清的这般热闹,可依然觉得好吃但包起来费事。我至今不会擀皮,却在北京乡间学会了包。双手一捏,就是一个,迅疾,结实,下锅不破。别人包饺子讲究花样,多少折,怎么

14、折,图好看,玩花的。据说我包的饺子“其貌不扬”,但我很自信。这是包,即制作的环节,而饺子是否好吃,关键却是调馅。调馅的功夫其实蕴含了诸多中国烹调的道理,一是馅中的主客关系,肉和菜是主,葱姜等为辅,要适当;再就是肉和菜的搭配,肉为主,菜为辅,也需适当;就肉而言,就是肥瘦的搭配,一般说来,不能全是精肉,二分瘦一分肥,比较合理。什么肉,配什么菜,这里有大学问,韭菜配鸡蛋,羊肉配胡萝卜,最家常的是猪肉白菜馅,加些海米,人见人爱。吃饺子,一般人爱蘸醋,而我谢绝,我深信只要馅调的好,无需借助“外援”。北方人吃饺子不仅是享受美食,而且是享受家的温暖。在记忆中,满含着亲情的饺子被替代,甚至等同于家乡、父母。游

15、子离家远了,想家,连带着想起妈妈包的饺子,炊烟的味道,此刻,饺子就是乡愁。即使是身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遇到年节,想家,又不能回,相约若干同样怀乡的朋友一道包饺子,为的是一解乡愁。记得那年在维也纳,短期开会,不是什么怀乡情切,也说不上乡愁,倒是一位奥地利教授一顿“饺子宴”令我大为感动。在维也纳,那些奥地利红葡萄酒,那些名目繁多的奶酪、香肠、起司和面包,特别是烟熏三文鱼,这些异邦的美味都令我着迷。可是,接待我的汉学家李夏德却是别出心裁,带我进了维也纳中心区的一条小胡同吃饺子。铺子的名字记得是“老王饺子”,山东人老王开的,小门脸,不加修饰的若干桌椅,设有醋瓶,如同国内规矩。饺子是地道的,热腾腾的饺

16、子上桌,捎带着一小碟大蒜。一切如国内乡间的小铺。一下勾起了亲切的记忆,浓浓的齐鲁乡音带着胶东半岛的气息。小店只有一个厨师(老王自己),一个收银的,外加一个“跑堂”。那跑堂可是高大上,一位在维也纳学音乐的留学生。李夏德介绍说,这里的饺子本色,地道,纯粹的中国味道。他经常在这里“宴客”,有时不接待客人,自己也来。这里也常有本地人光顾,那都是一些中国通。2018年1月24日此日丁酉腊八(选自2018 年2 月23 日文汇报,有删节)(1)标题“饺子记盛”的“盛”有哪些意思?文章围绕“盛”,写了哪些内容?(2)第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第段中,作者用很多的笔墨来写饺子

17、的“调馅”,有什么用意?(4)为什么奥地利教授的一顿“饺子宴”会令“我”大为感动?(5)落款处为什么要在日期之后加上“此日丁酉腊八“?请联系全文内容作简要分析。10(10分)用善良做底色松韵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正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20多岁的农民,很年轻,但是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别拿了,我不买丝棉。”

18、父亲止住了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哦,不买?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墙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这时,母亲端上了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了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头,窘迫不安地嗫嚅道:“这我我你们,你们还没吃吧?”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了啊!”蒸饺的确还有,可那一笼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也不

19、肯再吃了。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今儿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便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面袋的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可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

20、亲和弟弟尝尝吧!”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劈起柴来。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让他干吧!”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已经走了,我家院子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劈得粗细均匀的柴火。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

21、的心,和一份丰富无悔的回忆。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1)第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2)“我”和父母吃着纯素馅蒸饺时,为什么会觉得“温暖而香甜”?(3)年轻人在做出为“我”家劈柴的决定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请联系上下文,用文字写出来。(4)年轻人在为“我”家劈柴时,母亲要阻止,而父亲却说“让他干吧”,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六、语言综合运用(10分)11(4分)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是(1) (国籍)记者(2) 在1936年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其实了解(3) 后,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这部书曾易名(4) 12(6分)综

22、合性学习。 _,航天测量船队春节实现母港大团圆 (新华社南京2月4日电高超、潘佳奇) 圆满完成“中星2D“卫星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5号号船。于除夕安全返回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历时38天,航行11 000余海里。 至此,所有远望号船在春节前都顺利停靠母港,航天测量船队迎来了近年来难得的一个团面年。远型5号船党委书记陈晓华说:“近几年,航天发射任务呈现高密度、高风险、高难度的三高”态势,国庆中秋、春节等假期都经常有船在外执行任务。” 受寒潮和恶劣海况影响,远望5号船全体船员及时开展大风浪航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严格值守康望、谨慎船舶驾驶,定期对活动物品、甲板机械及重点部位进行检查,准确预报寒潮发展

23、动向和气象海况,及时会商研究,最终在除夕凯旋。据了解2019年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将超30次,远望号船队也要承担更多职责,其中还望5于海上作业时间将超过200天。(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2月4日内容)(1)阅读消息,请将标题的前半部分补充在横线上。(2)中国航天测量船队接受了哪些艰巨的挑战?(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据了解,2019年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将超30次七、作文(40分)按要求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13(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略、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嗨,别沮丧啊!

24、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4)不少于600字。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的路漫长、曲折,有时还会迷茫、黑暗,需要一盏灯来照亮我们,指引我们,让我们不迷失方向,走向成功。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明灯,一路指引你,鼓励着你走向远方。请以“心中的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把你的故事和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主要写自己的经历、感悟;字数在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019-2020

25、学年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崇德实验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1(3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颁发(bn) 溃退(ku) 刹那(ch) 悄然不惊(qio)B遗嘱(zh) 泄气(xi) 翘首(qio) 一丝不苟(gu)C要塞(si) 咆哮(po) 娴熟(xin) 殚精竭虑(dn)D轨迹(gu) 澎湃(bi) 镌刻(jun) 屏息敛声(bng)【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解答】A有误,“悄”应读qio;B有误,“翘”应读qio;C

26、正确;D“湃”应读“pi”。故选:C。【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积累重点词语的音形义。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兴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受骗后他才如梦方醒,悔不当初。B军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C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春节期间热映,同学们翘首以盼,期待一睹为快。D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向披靡,百姓恨之入骨。【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

27、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BC正确。D有误,所向披靡: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用来形容侵略者,感情色彩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3(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的。【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

28、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来辨析作答。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解答】A有误,搭配不当,“拓展”与“人生感受”搭配不恰当,可改为“会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B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婆娑多姿”之后加上“树木”;C正确;D有误,不合逻辑,改为:“我们认为恐龙灭绝事件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的”。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必须有常见病句类型的知识储备,并能准确判断出病句,采用排除法,把病句排除,确定正确答案。

29、4(3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B新闻是报刊上和广播电视里详细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新闻通讯。C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D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作者毛泽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解答】A有误,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BCD

30、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广博的积累,平时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5分)5(9分)科技说明文阅读今天,你“刷脸”了吗? 最近,上海一商家推出了刷脸支付系统,它通过对人脸的扫描识别,确定支付人,从而划走其账户资金,完成支付。其实,人脸支付不是头一回听闻。人脸和指纹、掌纹、声音等这些人体生物特征都可以作为密码“随身携带”,使用起来的确方便。那么,“刷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刷脸”,是“人脸识别”的俗称。“人脸识别”又称“人像识别”或“面部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它集人工智能

31、、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象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人脸识别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象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象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人脸识别主要分四步完成:人脸图象采集及检测、人脸图象预处理、人脸图象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 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视网膜识别、骨骼识别、心跳识别等都属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是随着光电、计算机、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 人脸识别具有自然性和非接触性,可以快捷、精准、安全地进行身份认定,避免个人信息泄露,并能隐蔽使用。人脸识别能够应对复杂的光照并支持多种人脸姿态,可以精确定位眉毛、眼睛、鼻子

32、、嘴巴、脸部轮廓等面部关键区域位置,制成独一无二的“脸谱”,以便通过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的快速比对,实现准确识别。人脸识别也具有不可复制性,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识别对象。人脸识别系统已在安全、海关、金融、军队、机场、边防口岸、安防等多个重要行业及领域以及智能门禁、门锁、考勤、手机解锁、电脑登录认证、人脸支付、特殊人物识别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通过手机镜头在手机上做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注册、认证、登录等,使身份认证过程更安全、方便。由于人脸比指纹等视觉辨识度更高,所以“刷脸”的应用前景更广阔。“刷脸”曾经被视为“奇思异想”,直到前几年,还是一句“调侃”之词。然而,随着

33、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数字化生活的大环境之下,“刷脸”已成为现实场景,并呈日益普及之势,人们对于“刷脸”的需求和热情也与日俱增。人脸识别技术正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安全。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解决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让更多的人享受“刷脸”的“乐趣”。(1)下列关于“人脸识别”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BA人脸识别,俗称“刷脸”,又称“人像识别”或“面部识别”,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B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集多种技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C人脸识别是用摄像头采集人脸的图象或视频流并自动检测跟踪进行人脸识别的技术。D人脸识别是分人脸图象采集及检

34、测、预处理、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四步完成的技术。(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A人脸识别技术与指纹识别、掌纹识别等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一样,都是随着光电、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B人脸识别具有不可复制性,能从几百项脸部特征中找出识别对象。C人脸识别技术虽已普遍使用,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怎样处理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问题上,还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D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过程更加方便、安全,人们对“刷脸”的需求与日俱增,“刷脸”正日益普及。(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是一篇介绍人脸识别技术的科普性说明文,读后不仅可以了解这项技术的特点

35、和应用前景,而且也有利于激活读者的科学创新意识。B全文采用逻辑顺序,层次清晰,先解说了“刷脸”的特征,再说明“刷脸”的技术特点及应用范围,最后介绍了“刷脸”的发展趋势。C本文的语言科学严谨,通俗易懂,说明中既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又对说明对象进行简明解说,问句式题目也能引起读者的兴趣。D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在说明可以通过比对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来准确识别人脸时,就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分析】文章通过上海一商家推出了脸谱支付系统,通过对人脸的扫描确定支付人,从而划走其账户资金,完成支付。引出了说明对象:人脸识别。全文采用逻辑顺序,层次清晰,先解说了“刷脸”的特征,再说明“刷脸”的技术

36、特点及应用范围,最后介绍了“刷脸”的发展趋势。【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A有误,根据第二段“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知此项“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说法不完整。B正确。C有误,根据第二段“人脸识别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象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象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可知此项说法不准确。D有误,根据第二段“人脸识别主要分四步完成:人脸图象采集及检测、人脸图象预处理、人脸图象特征提取、匹配与识别”,可知此项说法不准确。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

37、息并概括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ABC正确;D有误,根据结尾部分“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解决人脸相似性、易变性等难点”,可知此项说法不准确。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ABD正确;C有误,根据第三段“”脸识别能够应对复杂的光照并支持多种人脸姿态,可以精确定位眉毛、眼睛、子嘴巴、脸部轮廓等面部关键区域位置,制成独一无的脸谱,以便通过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的快速比对,实现准确识别”,可知文章在说明可以通过比对已存脸谱和待识脸谱来准确识别人脸时,

38、只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C。答案:(1)B(2)D(3)C【点评】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合理地概括信息;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6(16分)文言文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

39、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注释】既望:农历十六日。属:致意,引申为劝酒。冯(p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凌空。(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证正确的一项是AA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是)C水波不兴(兴盛)D纵一苇之所如(与“横”相对)(2)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相与步于中庭月出于东山之上B壬戌之秋诵明月之诗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D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3)对两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A

40、“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B【乙】文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D【甲】【乙】两文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5)【甲】文中“闲人”指不贪恋名利而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闲人”在夜游赤壁中是怎样体现的。【分析】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

41、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乙】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

42、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正确;B有误,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C有误,句意:水面波澜不起。兴:兴起。D有误,句意: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纵:任意。故选:A。(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于:在/从;B之:的/的;C乎:语气词/的样子;D而:表转折/表顺承。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有误,“闲人如吾两人者”透露出作者乐观豁达的情绪。BCD

43、正确。故选:A。(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中重点词有:如,像;空明,清澈透明。句意为:庭院中就像有澄澈透明的积水一样,水中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柏的影子啊。句中重点词有:横,笼罩;接,连接。句意为: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具体描写来概括即可。答案:(1)A(2)B(3)A(4)庭院中的月光宛如

44、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柏树的影子。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5)清风明月,泛舟江上,悠闲自在;举酒诵歌,冯虚御风,宛若仙人。【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

45、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四、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7(5分)诗歌鉴赏。【甲】庭中有奇树作者:佚名 (汉)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乙】涉江采芙蓉两汉:佚名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注释】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遗(wi):赠。远道:犹言“远方”。还顾:回顾,回头看。旧乡:故乡。(1)“馨香盈怀袖”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2)请比较【甲】【乙】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分析】庭中有奇树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抒发情感。诗中每两句提示一个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八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