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改革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目标导航1.了解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主要内容。(重点)2.认识孝文帝改革中关于移风易俗的改革内容。(难点)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前期改革的特点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目标导航1

孝文帝改革Tag内容描述:

1、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目标导航1.了解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和政治改革的目的、内容。(重点)2.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改革与革命的关系。(难点)3.认识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重点)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1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2表现(1)农业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更新了农业生产结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剧农村社会分化,富农和部分地主开始经营资本主义农业,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2、第2课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目标导航1.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重点)2.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难点)3.理解卡尔文的先定论和其思想的激进性以及亨利八世改革的性质与特点。(难点)4.认识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重点)一、“奶牛”的愤怒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德国政治上的四分五裂为教会的盘剥提供了极大方便。(2)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阻挠德国的统一,引起德国各个阶层对教会的普遍不满。(3)1517年,受教皇委派的特使在德国以各种卑劣手段兜售赎罪券。思维点拨天主教会。

3、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目标导航1.了解农奴制改革前的准备。(重点)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重点)3.认识“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难点)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国际地位下降。(2)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尝试都因封建地主的阻碍而不了了之。2目的: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3过程(1)思想:借助报纸舆论力量宣传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2)组织:成立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3)方案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也不愿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

4、第3课改革的后果目标导航1.了解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重点)2.理解改革失败的原因和改革的意义。(难点)3.认识英国等列强在对待奥斯曼帝国与埃及态度上不同表现的原因。(重点)一、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1概况(1)第一阶段(18111831年)1811年,东征阿拉伯半岛,使该地成为埃及的属地。向南发动对苏丹的战争,但未达到预期目的。1824年西讨希腊,被英国、法国、俄国联合打败,损失惨重。(2)第二阶段(18311841年)1831年,侵入叙利亚,挑起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1833年,奥斯曼帝国同埃及签订和约。2影响:扩大了统治区域,建立了以埃及为中。

5、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目标导航1.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治势力。(重点)2.理解宗教“异端”运动形成和西欧向近代过渡的原因。(重点)3.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难点)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一带产生。(2)发展: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庇护下得以继续发。

6、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目标导航1.结合历史背景,阐述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重点) 2.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难点)一、背景1.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1)社会上:人人都是天主教徒,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2)政治上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3)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国土地的1。

7、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目标导航1.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性质和特点。(重点) 2.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进步性。(难点)一、背景1.必要性(1)西欧:17世纪末,各国发展迅速。(2)俄国: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3)面临任务: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2.可能性(1)1689年,彼得一世掌权,立志改革。(2)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使其了解了国际形势。二、内容1.军事改革(1)措施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军队。(2)作用:加强了军事力量,满足了对外扩张的需要。2.经济改革(1)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2)措施工业方面。

8、第2课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目标导航1.梭伦改革条件的成熟。(难点)2.掌握梭伦改革中除旧布新的措施。(重点)3.分析雅典工商业发展与梭伦民主政治改革的关系。(重点)4.探究梭伦改革成功的原因。(难点)5.梭伦改革的意义和局限。(重点)一、诗人政治家1.公元前600年左右,雅典政治形势异常紧张,平民暴动一触即发。2.梭伦登上政治舞台(1)梭伦出身于贵族家庭,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曾亲自率军夺回了萨拉米岛。(2)公元前594年,梭伦被推举为首席执政官,全权负责立法,改革雅典政治制度的积弊。思维点拨梭伦率领雅典军队夺回萨拉米岛,。

9、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目标导航 1.了解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主要内容。(重点) 2.认识孝文帝改革中关于移风易俗的改革内容。(难点),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前期改革的特点:在 主持下进行,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 2.措施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措施: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 。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准官吏。

10、第第 2 课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基础巩固 1.公元 484 年,孝文帝下诏:“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实 行这一举措,主要是为了( ) A.扭转为政之风以缓和社会矛盾 B.推进生产方式变革以促进汉化 C.改革赋税制度以增加政府收入 D.打击豪强地主以扩大统治基础 答案 A 解析 “以为官司之禄”意思是作为官吏的俸禄。孝文帝颁行俸禄制,实际上是 为了整顿吏治,以缓和社会矛盾,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A 项正确。 2.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 矛盾十分尖锐。。

11、第第 2 课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目标导航 1.了解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主要内容。(重点) 2.认识孝文帝改革中关于移风易俗的改革内容。(难点)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1前期改革的特点: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 2措施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措施:484 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 许官吏自筹。 影响:吏治有所好转,成为北魏王朝走向兴盛的重要原因。 (2)推行均田制 前提: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 内容:485 年,冯太后和孝文帝颁布。

12、单元检测单元检测(三三) 一、选择题 1.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 产生主要是由于北魏实行了( ) A.编户制度 B.汉化政策 C.宗主督护制度 D.民族歧视政策 答案 C 解析 在北魏完成统一后,统治者在地方上建立了宗主督护制,出任宗主的多是 地方豪强。这样,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使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苦不堪言。 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 赏罚必行, 肇革旧轨, 时多奉法”( 魏书 良 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

13、单元学习总结,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内容索引,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一、北魏民族大融合的原因、表现和实质,1.原因 (1)各民族的杂居,极大地加强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接触。 (2)各民族人民联合反对统治者的斗争,推动了民族融合。 (3)内迁各族的统治者中,有不少崇尚中原文化,大力提倡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对民族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2.表现 (1)从少数民族来看,不仅在生产方式上,还在生活方式上都趋向于汉化,甚至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征。 (2)对于汉族来说,吸取。

14、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北魏政权暴露出的种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孝文帝做出改革的选择。2掌握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整顿吏治的措施和效果,迁都洛阳的原因、目的、过程、影响。3分析北魏革除旧俗、移风易俗的改革,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一、智者的选择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北魏建立:386 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平城 ,历史上称北魏。(2)统一黄河流域:439 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百余年 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3)孝文帝执政:拓跋宏 5 岁即位,其祖母冯氏。

15、第65讲专题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1.南朝刘裕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一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桓玄颇欲厘改,竟不能行。公既作辅,大示轨则,豪强肃然,远近知禁。至是,会稽余姚庾亮复藏匿亡命千余人,公诛亮,免会稽内史司马休之。引自宋书武帝本纪材料二太祖幼而宽仁,入纂大业,及难兴陕方,六戎薄伐,命将动师,经略司、兖,费由府实,役不及民。自此区宇宴宇,方内无事,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莫归,自事而已。凡百户。

16、第5课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目标导航1.从农业、封建化、汉化的角度,综合分析归纳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重点) 2.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难点) 一、背景 1.前提: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状况:与汉族的经济和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3.趋势: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4.矛盾:鲜卑贵族的民族歧视政策和。

17、单元检测单元检测(三三)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4 分) 1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产生主要是 由于北魏实行了( ) A编户制度 B汉化政策 C宗主督护制度 D民族歧视政策 答案 C 解析 在完成统一后,北魏统治者在地方上建立了宗主督护制,出任宗主的多是地方豪强。 这样,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使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苦不堪言。 2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是西北方各民 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这一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

18、单元学习总结一、北魏民族大融合的原因、表现和实质1原因(1)各民族的杂居,极大地加强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和接触。(2)各民族人民联合反对统治者的斗争,推动了民族融合。(3)内迁各族的统治者中,有不少崇尚中原文化,大力提倡对中原文化的学习,对民族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2表现(1)从少数民族来看,不仅在生产方式上,还在生活方式上都趋向于汉化,甚至丧失了自己的民族特征。(2)对于汉族来说,吸取了新鲜血液,加速了发展,丰富了经济文化生活,推动了中华民族这一共同体的发展壮大。3实质(1)从经济角度讲,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

19、课标要求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 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目标导航1.了解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会矛盾出现的原因、表现及影响。(重点)2.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重点)3探究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的途径及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难点)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1崛起(1)背景: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2)北魏建立: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迁都: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正式称帝。2统一黄河流域(1)统。

20、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目标导航1.了解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主要内容。(重点)2.认识孝文帝改革中关于移风易俗的改革内容。(难点)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前期改革的特点: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各种新的制度。2措施(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措施: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影响:吏治有所好转,成为北魏王朝走向兴盛的重要原因。(2)推行均田制前提: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内容:485年,冯太后和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

【孝文帝改革】相关PPT文档
【孝文帝改革】相关DOC文档
高中历史 北魏孝文帝改革 单元学习总结
标签 > 孝文帝改革[编号:4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