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星星 文档编号:141907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单元检测(三三) 一、选择题 1.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的局面。这种局面的 产生主要是由于北魏实行了( ) A.编户制度 B.汉化政策 C.宗主督护制度 D.民族歧视政策 答案 C 解析 在北魏完成统一后,统治者在地方上建立了宗主督护制,出任宗主的多是 地方豪强。这样,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使人民的负担空前沉重,苦不堪言。 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 赏罚必行, 肇革旧轨, 时多奉法”( 魏书 良 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可以得出,

2、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 就是吏治有所好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A。 3.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 增调外帛二匹。 禄行之后, 赃满一匹者死”, 又接受汉族官僚李安世的意见, “始 议均田”。这两项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A.吏治清明 B.粮食产量增加 C.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 D.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答案 D 解析 材料涉及了孝文帝的两项改革措施:俸禄制和均田制。A 项仅是俸禄制的 作用,B、C 两项仅是均田制的作用,故排除。俸禄制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 均田制不仅使农民获得一定量的土地,而且明确了农民的赋役,这

3、些在一定程度 上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故选 D。 4.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 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 ) 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平城是鲜卑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 十分强大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诗歌和童谣都反映了平城环境的恶劣,这也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 之一。 5.(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 恐众心恋旧, 乃示为大举, 因以协定群情。 外谋南伐, 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这段材 料说明的问题,不包

4、括(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 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外谋南伐”“其实迁也”表明,孝文帝对迁都困难有充分 的思想准备,也说明 C 项正确。由“众心恋旧”说明 B 项正确。由“多所不愿, 内惮南征,无敢言者”可知 D 项正确。 6.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汉姓 元 长孙 穆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答案 A 解析 表格中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措施中的改用汉姓,该项措施的

5、主要意义在于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故选 A 项。 7.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 出现了一批“冬则居南, 夏则居北”的候鸟般的“雁臣”。 这种现象说明( ) 部分鲜卑贵族对迁都存在对立情绪 鲜卑族人与故乡的联系难以彻底割断 孝文帝通过局部的让步来保证全局 迁都因为多数人的反对最终宣告失败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解题的突破口在,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决心并未因保守贵族的反对而动摇, 最终取得成功,因此表述有误,包含的选项予以排除。 8.下列史料无法直接反映出北魏时期洛阳繁荣景象的是( ) A.“宫阙壮丽,列树成行” B.“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C.“京畿之内,路有行馑” D.“百国

6、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 答案 C 解析 “路有行馑”指路上有饿死的人,故 C 错误。只要知道“路有行馑”的含 义就可以直接选定,而 A、B、D 都反映了城市的繁荣或商业的兴盛。 9.读下图,能获知北魏孝文帝时期( ) 北魏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 商品交易活跃 手工业、铸造业发达 城市经济繁荣 统治者重视和支 持商业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北魏孝文帝时铸造铜钱,反映了当时手工业、铸造业发达;铜钱的出现, 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说明了孝文帝对商业的重视。 故选 A 项。 10.崔浩是北魏的辅国元老,他出身于当时第一流高门清河崔氏。他想按照汉族世

7、 家大族的传统理想,整理和分别规定门第的高下,但遭到鲜卑贵族的不满。这说 明当时( ) A.鲜卑贵族对汉族文化仍存在歧视态度 B.鲜卑贵族对汉文化的吸收采取了科学态度 C.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之间有深刻矛盾 D.鲜卑贵族从根本上排斥汉族文化的一切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崔浩想按照汉族世家大族的传统理想,整理和分别规定氏 族的高下,遭到鲜卑贵族的不满,体现鲜卑贵族对汉族文化仍存在歧视的态度, A 项正确。 11.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 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 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巩固了北魏对黄

8、河流域的统治 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答案 D 解析 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 合,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故选 D 项。 12.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 具”。这是因为这次改革( ) A.结束了分裂状态 B.为民主制的发展奠基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改变了国贫现象 答案 C 解析 材料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中国统一的步伐,结合改革措施可知原因 在于其促进了民族融合, 故选C项。 北魏孝文帝并没有结束当时中国分裂的状态, A 项错误;B、D 两项与“统一”并无关联。 二、非选择题 13.阅

9、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淝水 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 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 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北魏改革的结果,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改革也引 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他们对皇帝偏爱汉人士族有所反感,对削弱鲜卑 贵族势力有所不满, 宫廷政变与阴谋绵延了三十年。 到 534 年, 北魏分裂为东魏、 西魏。东魏延续十六年,西魏延续二十一年,演化为北齐、北周。其后,北

10、周吞 并了北齐,隋又代周,继而灭了南朝的最后王朝陈,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统 一局面形成于隋,基础却奠定于魏。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答案 (1)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北魏统治者吸取前秦崩溃的教训,试图 通过汉化来巩固统治;冯太后与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2)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汉 化过急过快导致强烈反弹,导致统治阶级内部出现混乱与内斗。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 帝到太武帝,都在

11、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 等信息并结合统治者对汉族文化态度等概括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促进了 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以及“改革也引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 对削弱鲜卑贵族势力有所不满”等信息来概括“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 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 洛阳之汉化愈深,而腐化乃愈甚,其同时之代北六镇保守胡化亦愈固, 即反抗洛阳之汉化腐化力因随之而益强。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材料三 凡历史上有一番改进, 往往有一度反动, 不能因反动而归咎改进之本身; 然亦须在改进中能善处反动方妙。魏孝文卒后,鲜卑并不能继续改进,并急速腐 化,岂得以将来之反动,追难孝文!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认为孝文帝改革导致“魏之衰弱”的理由。 (2)据材料二指出孝文帝改革带来的问题。 (3)材料三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与材料一、二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案 (1)理由:急于汉化,导致矫枉过正;重文轻武,削弱了北魏的军力。 (2)问题:汉化的鲜卑贵族日益腐化堕落;鲜卑民族内部出现分化。 (3)不同:用辩证和发展的视角评价孝文帝改革,比较客观公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教版 >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