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馬騳驫“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昭陵北阙前的六块骏马浮雕石刻。这组石刻立于贞观十年(636年),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创唐帝国重大战役中的鏖战雄姿,它们先后为主人乘骑出战,陷阵摧敌,立下了功劳。1914年,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二马被盗运到美国,现藏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现存

高一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Tag内容描述:

1、一轮考点复习中国古代史第4课时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单项选择题12019内江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A581年 B589年C605年 D618年22020模拟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A外戚干政 B战乱频繁C皇权至高无上 D地方权力削弱32019张家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

2、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程标准: 1.结合汉至唐的选官制度,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趋势及影响。 2.搜集“中外朝”“三省六部制”等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汉至唐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及作用。 3.结合赋税制度的变革,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唐代两税法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教 学 目 标,时空坐标,知识结构,选官制度,选官制度是我国封建的专制主。

4、第第 8 8 课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材分析】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统编新教材, 由专题史体例回归通史体例, 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务实求真。 同时在历史教学功能定位、 学生的培养目标、 教材内容的编写等方面呈现出新变化、 新体系、 新内容,必然对教师教学提出新要求。如何解决新的教学情境中面临的新问题,是每位中学 历史教师无可回避的新挑战。 通史体例必然要求教师从更广阔的视角把握历史进。

5、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入新课,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对真实历史人物和真实风俗图景生动描绘的高超技巧,更在于它从特定角度显示了一个伟大时代的风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时代,了解这段历史,学习目标,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 称帝的史实 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 的奠基作用,一,新课探究,探究点: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6、第第 2 2 课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目标导航 1.了解玄武门之变,把握唐太宗登上皇位的条件和必然性。 2.通过了解“贞观 之治”以及唐太宗时期采取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理解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3.结合唐太 宗的历史贡献及其晚年的反省,理解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其历史启示。 一、玄武门之变 1背景 (1)李世民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隋朝,为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统一后,设立“文学馆”,收罗人才。 (3)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联盟,反对李世民。 2经过 (1)李世民收买太子府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

7、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目标导航,1.了解玄武门之变,把握唐太宗登上皇位的条件和必然性。 2.通过了解“贞观之治”以及唐太宗时期采取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理解唐太宗的历史贡献。 3.结合唐太宗的历史贡献及其晚年的反省,理解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其历史启示。,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壹,1.背景 (1)李世民劝说李渊在晋阳起兵,推翻隋朝,为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统一后,设立“_”,收罗人才。 (3)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联盟,反对李世民。 2.经过 (1)李世民收买太子府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 (2)发动“玄武门之。

8、第第 3 课课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康熙 目标导航 1.了解康熙帝亲政后的严峻形势,知道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2.掌握两次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认识康熙帝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贡献。3. 分析康熙帝为巩固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说明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一、少年天子 1661 年即位,年号康熙,1669 年智除严重威胁皇权的鳌拜,稳定了朝廷秩序。 重。

9、单元学习总结一、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及对两次改革成败的认识1.相同点(1)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2)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3)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4)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5)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2.不同点(1)背景: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2)根本目的: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3)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

10、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3.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4.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目标导航1.春秋战国时期面临的社会转型及变法的目的。(重点)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相对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变化。(难点)一、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1.社会转型(1)政治方面进入春秋时期,周。

11、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目标导航1.概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重点) 2.理解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难点)一、变法的前夕1.变法的背景(1)战国初期,秦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2)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他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纳贤士。2.变法的准备(1)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2)商鞅与旧贵族展开论战,进行变法宣传,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3.变法的展开: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

12、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目标导航1.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治势力。(重点)2.理解宗教“异端”运动形成和西欧向近代过渡的原因。(重点)3.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难点)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一带产生。(2)发展: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庇护下得以继续发。

13、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目标导航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及其表现。(重点)2.理解各国变法的具体措施及深层原因,分析比较春秋改革和战国改革的异同点。 (难点)3.认识秦国变法的历史必然性。(重点)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表现(1)经济上农业: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

14、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目标导航1.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重点)2.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重点)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难点)一、变法的命运1斗争(1)守旧派的反对:他们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2)王安石的坚持:坚持“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3)宋神宗的动摇:随着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动摇。2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最终废除新法。思维点拨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还与王安石因用人不当而使新法危害百姓,过多利用国家行政权力聚敛财富。

15、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形成 (1)1981年9月, 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 (2)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含义。 “一国”: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两制”: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 。,叶剑英,长期共存,2.确立 (1) 第31条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16、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目标导航 1.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重点) 2.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重点) 3.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难点),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思维点拨,一、变法的命运,1.斗争 (1)守旧派的反对:他们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 (2)王安石的坚持:坚持“ ”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3)宋神宗的动摇:随着改革的阻力越。

17、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1课,目标导航 1.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治势力。(重点) 2.理解宗教“异端”运动形成和西欧向近代过渡的原因。(重点) 3.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难点),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

18、2019 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美术隋唐五代时期美术一、绘画艺术隋唐时期美术尤以绘画、雕塑成就最为辉煌。五代时期出现的宫廷画院还产生了许多以家族为 单位的创作群体,受王室优待,画艺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说,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 前各代,气势豪迈,影响波及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卷轴画的兴起隋唐时期,壁画虽为绘画大宗,如宫殿、寺庙、旅舍、石窟、墓室等处的壁画,富丽堂皇,令人叹为 观止,但卷轴画也开始兴起,并因便于创作、收藏、观赏而逐渐流行。画家的创作天地更为自出广阔。人物禹。

19、第第 6 6 课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材分析】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统编新教材, 由专题史体例回归通史体例, 体现了历史教学的务实求真。 同时在历史教学功能定位、 学生的培养目标、 教材内容的编写等方面呈现出新变化、 新体系、 新内容,必然对教师教学提出新要求。如何解决新的教学情境中面临的新问题,是每位中学 历史教师无可回避的新挑战。 通史体例必然要求教师从更广阔的视角把。

20、馬,騳,驫,“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昭陵北阙前的六块骏马浮雕石刻。这组石刻立于贞观十年(636年),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创唐帝国重大战役中的鏖战雄姿,它们先后为主人乘骑出战,陷阵摧敌,立下了功劳。1914年,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二马被盗运到美国,现藏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以大唐为中心看国家兴衰与民族交融,公元960。

【高一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相关PPT文档
【高一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相关DOC文档
标签 > 高一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编号:24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