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上传人:hua****011 文档编号:100014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 古代历史上的改革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3.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4.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第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目标导航1.春秋战国时期面临的社会转型及变法的目的。(重点)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相对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变化。(难点)一、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1.社会转型(1)政治方面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几个诸侯国打

2、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讨伐弱小诸侯国。权力下移,血缘纽带开始松散,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2)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3)阶级方面: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2.各国应对: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相继发生。知识点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的奴隶制度的衰落和新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其中,春秋时期重点表现为前者,而战国时期则更多地表现为后者。二、春秋时期的改革1.主要特征:春秋时期的改革,整体上看,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进行,没能触及上层建筑。2.典型代表管仲改革(1)背景:春秋时期

3、,私田数量大增,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向国家纳税,导致各诸侯国收入日益减少。(2)时间:春秋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3)内容:实行“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4)实质:承认私田的合法性。(5)作用: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思维点拨(1)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没有触及上层建筑,因此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进入战国,废除世卿世禄制便成为变法的根本任务。(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制度的变革。随着奴隶制上层建筑基础的崩溃,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改革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三、

4、战国时期的改革1.根本任务:废除世卿世禄制。2.典型代表魏文侯变法(1)地位:战国时期最早进行的改革。(2)内容改革者类别改革内容具体作用李悝政治提出了“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改善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特权经济“尽地力”的农业政策破坏了井田制法律强调法治,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政局吴起军事创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使魏国的军队强大起来(3)影响对魏国:打击旧制度,增强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从整个战国时期来看:魏国变法开启了各国变法的序幕。(4)特点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一场变法运动。是在

5、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更加彻底。思维点拨(1)魏文侯统治时任用吴起、李悝进行变革,不仅壮大了魏国的国力,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逐渐改变了魏国的社会性质,使魏国逐渐由奴隶制国家转变成封建制国家。(2)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即土地所有制的变化。(3)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3.战国时期变法的影响(1)对当时: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使新兴地主阶层的地位得以强化。(2)对帝国: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中央

6、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史论要旨(1)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2)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3)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主要有两大趋势:一是限制贵族特权,二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知识图示主题春秋时期改革与战国时期变法的内容及影响史料一春秋前期,管仲相齐,提出“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按土地优劣分等次征税。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公羊传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史料二魏国的变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废除贵族的官爵世袭制度,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

7、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尽地力”充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废沟洫”铲除井田疆界以便兴修水利;实行“平籴法”平衡粮价;制定法经六篇,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史料解读意思是说,按照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籴”读d,意即买进粮食,与“粜”相对。问题思考(1)春秋时期赋税制度的突出变化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变化?提示变化:改变过去按井田以户征收,开始以土地好坏和产量征收,征收标准发生变化。看法:改革旧税制,按土地等级征税,既可增加收入,又体现了公平、公正,具有进步性。(2)依据史料一和史料二比较战国前期魏国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在主要内容上有何异同?提示相同点:发展生产和破坏井田制。不

8、同点: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侧重于赋税制度的改革,没有触动世卿世禄制度;而魏国变法废除了贵族官爵世袭特权,并制定了法律以维护统治者利益。全面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1)从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2)从改革的内容来看:政治上,改革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破坏了井田制,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法律上,法经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3)从改革的作用和效果来看:魏国的变法效果较为显著,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4)总体来看: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使新兴地主阶层

9、的地位得到了强化。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答案D解析材料中“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奴隶社会礼乐崩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2.下图所示土地制度曾经在西周时盛行,但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私田的增多C.各国的赋税改革D.新兴地主阶层的壮大答案A解析图示制度为井田制,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即铁器和牛耕的使用。3.管子乘马篇记载:“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10、与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改革是()A.齐国的管仲改革B.鲁国的“初税亩”C.魏国的李悝变法D.楚国的吴起变法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管子”是指管仲,材料反映了管仲改革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 图二春秋 图三战国嵌时期的铁制农具 战国时期贵 错赏功宴乐壶族用的牛形 及壶上的水陆酒容器 攻战纹饰材料二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国语齐语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史记范雎蔡泽列传(1)你能从材料一中提取出哪些影响当时社会转型的有价值信

11、息?它们对当时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2)材料二、三反映的两次重要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答案(1)信息:都反映出生产力的发展,图一出现铁制农具,图二说明牛耕的使用和普遍推广。影响: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逐渐被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和地主阶级兴起,从而引发变法的时代风潮。(2)均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增强和政治的进步。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图片及文字注解,归纳总结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二、三可知,两次改革都增强了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春秋与战国时期的改革最主要的区别是()A.是否涉及政治改革 B.是否涉及经济改革C.是否由地主阶级领导 D.是

12、否涉及军事改革 答案C2.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缮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齐桓公“修缮政”的根本措施是()A.重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B.尊王攘夷,进行兼并战争C.北御夷狄,南制楚蛮,称霸中原D.充分利用山东的鱼盐资源答案A解析通过“修缮政”可知是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这是齐国强大的主要原因。3.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其初衷是()A.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B.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C.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D.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答案B解析法家主张以法治国,追求功利主义。践行法家思想,能够实现富国强兵,避免在争霸战争

13、中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这是各诸侯国国君推行变法的出发点。4.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履亩而税”政策,实质上是()A.根据土地的多少收税 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C.按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D.按公田的数目收税答案B解析这些改革都从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5.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A.旧贵族 B.商人C.新兴地主 D.农民答案A解析材料主张赏罚的标准是“食有劳而禄有功”,这对官职世袭的旧贵族是不利的,A正确。6.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

14、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从西周时期土地不准买卖,到战国时期土地可以自由买卖,由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是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的改变,故其实质体现了生产关系的变化。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向韩昭

15、侯建议整肃军兵,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申不害还提出“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他还特别重视兵器制造,韩国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的说法。张文鸣申不害变法图强材料二李悝,在短时期内帮助魏文侯实施变法。提出“食有劳,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的主张,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求“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他还认为天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主张“尽地力之教”,提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此”。法经出现后,魏国一直沿用,后由商鞅带往秦国,秦律即从法经脱胎而出,汉律又承袭秦律,故有“战国法经秦汉行”之说。秦一风李悝(1)根据以上材料,归纳韩、魏两国变法的相同点。(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诸侯国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后世的影响。答案(1)相同点:削弱和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重视农耕生产,发展经济;奖励有功之士。(2)重要性: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确保政令统一;有效控制人民。影响:为秦汉王朝法律所沿用;对后世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国家安定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第(1)问,概括两段材料的大体含义,然后进行对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可由法律建设的目的,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重要性;第二小问,由“由商鞅带往秦国又承袭秦律”分析其历史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