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5990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难点: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工作重点

2、的转移1会议召开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经济总方针:实行改革开放。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等。实行对外开放。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始了从“以阶段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

3、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3)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图解识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2)措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体的责任制。(3)过程1978 年 12 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1980 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1980 年 9 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

4、生产责任制的文件,使“包产到户” 、 “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1983 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 93%。(4)意义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2)内容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任务: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3)结果到 1987 年,全国有 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

5、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实行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易错警示 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两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背景:1979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设立:1980 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

6、济特区。意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概况:1984 年 5 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意义: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开辟经济开放区:从 1985 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对外开放格局(1)形成: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7、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概念阐释 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的标志。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3.从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

8、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1983 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史料解读 1983 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介绍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关键信息:“联产承包责任制” “打破了” “促进”说明了实行联产承包责

9、任制的意义。【提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史料二 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 ;农民取得了对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还是公有的?史料解读 史料二表明了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上有所变化。【提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

10、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进行的改革,农民有生产、分配的自主权,但没有土地的所有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其实质(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1、的伟大创举。(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特点(1)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2)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3)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C 关键在于提取关键信息“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重新焕发生机” ,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符合题意的是 C 项,而 A、B、D 三项都是具体的单方面的表现。21952 年底,中共中央就认为:个体农民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只有允许这种竞争,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农业经济发展起来。中共大规模实践之开始于( )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

13、力地发展乡镇企业C成立高级生产合作社D推广家庭承包责任制D A、C 两项都是实行集体经营的模式,与题意不符,故排除;乡镇企业与农民积极性没有关系,故 B 项错误;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D 项正确。3长期以来深圳市都实行“一市两制” 。目前深圳市正酝酿着将其实行范围由目前的四区扩大到包括宝安、龙岗在内的六区。届时,宝安、龙岗两区将享受( )A高度的自治权 B特殊的社会制度C部分政治主权 D特殊的经济政策D 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含义。特区的“特”是指在经济领域实行特殊优惠政策。4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 年我国城市数量为 193 个,1997 年为

14、668 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B 从材料的描述可以看出,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很快,这应是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的结果。经济特区只是五个城市;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只是促进原有城市的发展,并不能形成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城市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城市数量增长无关。51984 年邓小平讲到:“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与此相关的重大决策是( ) A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B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C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5、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A 题干的时间为“1984 年” ,邓小平强调要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等”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 项符合题意。沿海开放区不是城市,B 项与题意不符,排除;C 项出现在1988 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 项出现在 1990 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6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B浦东区域开发开放的结果C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D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B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不要浦东一间房”是过去的“俗语” ,而现在已成为

16、“笑谈” ,注意这一变化应是浦东开发开放的结果,故 B 项符合题意。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8 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 。同年9 月 21 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 9 月 30 日,郊区 10 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 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 8 000 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上海农业志材料二 到 1979 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

17、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 1983 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哪一次调整?这种调整给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带来什么样的严

18、重后果?(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3)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农村经济改革形势分析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中“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可知当时实行了人民公社制度,但是其违背了客观规律,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第(2)问,由材料中“特别是安徽” “生产责任制”等信息可得出在当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为都是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不是对前者的否定。第(3)问,根据材料中“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可以得出邓小平的分析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 (1)1958 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严重后果:违背客观规律,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产力,导致我国农村生产力长期发展滞后。(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3)要始终着眼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