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ppt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969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ppt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兰亭集序ppt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兰亭集序ppt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兰亭集序ppt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兰亭集序ppt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本15 兰亭集序,王羲之,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目标: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思维目标:把握作者情感,深入理解作者的人生观。 3.审美目标:赏析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激趣导入,曾有人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下联是“少长咸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今天我们就走进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来体味王羲之的“乐”与“悲”。,文本精准导读,主题群文通读 读兰亭,文本读写联动,文本精准导练,文本精准导读,一、诵读全文,解释加颜色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第一段)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 )之初,会( )于( )会稽

2、山阴( )之( )兰亭,修( )禊 事也。群贤( )毕( )至,少长( )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 )左右,引以为( )流( )觞( )曲水( ),列( )坐其次( )。虽( )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 )一咏,,春季的最后一个月,集会,在,山阴县,助词,的,举行,古代习俗,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改为三月三日),游于水滨,举行祭祀、沐浴、采兰等活动,以消除不祥,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全,都,形容词作名词,年少的,,年长的,高高的,激荡回旋的,水流,景物相互关联衬托,以之为,把它作为,使动用法,,使流动,酒杯,两侧各有一耳,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依次排

3、列,曲水的旁边,虽然,名词作动词,饮酒,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 )日也,天朗气清,惠风( )和畅,仰观宇宙之( )大,俯察品类( )之( )盛,所以( )游( )目骋( )怀,足以极( )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 请概括段意:_ _,幽深内藏的感情,这,和风,定语后置的标志,物品,种类。指天地万物,定语后置的标志,用来,使动用法,使纵目,使动用法,使驰骋,尽,实在,描述了兰亭宴集的盛况,表现了作者陶醉在人与自然和谐氛围中的快乐心情。,(第二段)夫( )人之相与( ),俯仰( )一世。或( )取诸( )怀抱( ),悟言( )一室之内;或( )因( )寄所托( ),放浪( )形骸( )之外。

4、虽( )趣舍( )万殊( ),静躁( )不同,当其欣于所遇( ),暂( )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 )将至。及( )其( )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 )之矣。向之( )所欣( ),俯仰之间,已为( )陈迹,犹不能不以( )之兴怀( )。况修短( )随( )化( ),终期( )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请概括段意:_ _,发语词,相处,相交,比喻人生短暂,有时,“之”“于”二字的合音,襟怀抱负,交谈。悟,同“晤”,有时,借着,随着,爱好的事物,任性不羁,放荡,放纵,形体,身体,虽然,取舍,爱好。趣,同“取”,千差万别。,殊,不同,宁静与躁动,接触到的事物,暂时

5、,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等到,它,往,引,申为达到,得到,改变,附着,随着,过去。之,,音节助词,高兴,欣喜,动词,变成,因为,触发感慨,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依附,造化,自然,注定,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第三段)每( )览昔人兴感( )之由( ),若( )合一契,未尝不临( )文嗟悼( ),不能喻( )之于怀。固( )知( )一( )死生为( )虚诞( ),齐( )彭殇( )为( )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 )世殊事异,所以( )兴怀,其( )致( )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 请概

6、括段意:_,经常,兴发感慨,缘由,像,面对,叹惜哀悼,明白,理解,本来,知道,数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是,虚妄荒诞,把看成平等,寿命,长的彭祖和寿命短的夭折的幼童,是,虚妄之谈,即使,原因,他们的,情趣,这篇文章,在上文基础上表明作者对生死的看法。,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答案 乐 美景 暮春之初 人物之盛,微任务活动一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1.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译文:_ _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_ _,又有清澈激荡回旋的水流,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四周,汲引清流

7、急湍,用作流动酒杯的曲折水道,(人们)依次排列,坐于曲水岸边。(得分点:“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省略句式,“映带”,“流”活用,“其次”古今异义,句意对),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用来放开眼界,抒发胸臆,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快乐啊。(得分点:“所以”“游” “骋”“足以”“极”“信”,句意对),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文:_ _,(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看待是妄造的。(得分点:“固”“一”“为”“虚诞”“齐”“彭殇”“妄作”,句意对),微任务活动二 把握作者情感,深入理解作者的人生观,1.第一段“信可乐也

8、”中的“乐”具体指什么内容?,答案 在这一段中,作者描述了这次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可谓人贤,此为一“乐”;聚会时是“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辰良,此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此为三“乐”;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此为四“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可谓赏心,此为五“乐”。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五事俱备,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2.如何理解第二段中“岂不痛哉”中的“痛”?作者因何而“痛”?,答案 (1)“痛”指“痛惜”之情。 (2)一痛人生易

9、老。人生如白驹过隙,美好却短暂。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上,好静者常在室内清谈佛老,好动者喜爱纵情山水,遇上喜欢的事物就心满意足,因快乐而忘却了忧愁,竟然“不知老之将至”。 二痛情随事迁。来自生命本体的内在欲望永不满足。当人们“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但转眼间,“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就是说,人的欲望、人对美的感受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得到的东西即使美好,很快也会厌倦,感慨也随之产生了。 三痛时间无情,生命终将逝去。“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时间的飞速流逝,事物的急剧变化,更显示出生命的脆弱,所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更何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不能主宰自己

10、的命运,生命最终要归于毁灭,这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人生大患啊!“痛”来自于对生命有限的深刻洞察和对时间无情的恐惧。,3.第三段中作者“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第三段的“悲”与第二段的“痛”有何异同?,答案 (1)一方面,“我”与古人同悲“死”“生”的感慨。“今之视昔”:“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另一方面,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前人的文章一样。“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2)相同点:“悲”和“痛”实质上都是一种“悲”情。 不同点:“痛”是个体之痛,自痛、自悼、自怜、痛惜;而“悲”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更加深刻,悲不是悲苦、悲痛,而是悲

11、叹。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人类文明已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样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的体验是一致的,昔人、自我、后人三位一体,王羲之以“千古同悲”之势,深深打动我们。,4.作者批判士大夫中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这种消极虚无的人生观,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 背景提示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权贵。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水,随波荡漾,漂到哪里就是哪里。他们“一死生”“齐彭殇”,认为人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答案 生和死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起来。生有各种各样的生,有人活得窝窝囊囊,有人活得志得

12、意足;死也有各种各样的死,有人死得默默无闻,有人死得轰轰烈烈。 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王羲之所生活的东晋是政治极为严酷的时代,杀伐严重,社会动荡,因此有人谈玄悟道,混同生死,及时行乐),总之,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微任务活动三 赏析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本文语言骈散结合,以散为主,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试举例说明。 提示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答案 兰亭集序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

13、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中,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骈句整齐优美,前又以“此地有”“又有”相连缀,后随之以散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骈散间行。而从内容的表述上来说,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出来,烘托出清幽的气氛。整句语言清新质朴,行文自由流畅。,对待生死(生命)的态度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对此都做出了探索。下面列举的几种观点,你赞成哪一种?或者,你还有什么别的看法吗? (1)积善行德,死后升入天堂。(基督教) (2)吃斋念佛,死后上西天极乐世界。(佛

14、教) (3)追求长生不死,崇尚无为。(道家) (4)追求不朽,有所作为(立德立功立言)。(儒家) (5)把握好今天,诗意地栖居。(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 (6)及时行乐,潇洒走一回。(享乐主义)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9)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答案 (观点一)赞成比较有正能量的观点:(4)(5)(7)(8)(9)。 我们可以悲叹但不等于能够悲观。悲叹是对生命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一种思考。不管时代怎样,年龄几何,思考之后都应该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观点二)须辩证分

15、析的观点:(1)(2)。 这两个观点之中的“积善行德”“吃斋念佛”对社会风气从客观上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正面引导人们向善的作用,有积极的一面;但是,从他们行为的终极目的“死后升入天堂”“死后上西天极乐世界”来看,善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自己死后的享乐,还是有狭隘的一面。,助读材料,1.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文学家。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世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士族名门,东晋政治家王导之侄。朝廷召他担任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表乱帖,行楷兰亭集序。 王

16、羲之擅长书法,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二王”“二圣”。东晋文坛盛行骈文,他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文风清新,不尚辞藻。,2.兰亭集序的由来,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会后,王羲之将诸名家诗作一一辑录成集,这就是兰亭集,他又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传诵千古的兰亭集序。,3.文体知识,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

17、、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韩愈的送李愿归盘谷序。,4.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论老之将至,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

18、能够这样理解自己一生的老人,将不会因害怕死亡而痛苦,因为他所珍爱的一切将继续存在下去。,5.历代名家评点兰亭集序,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九:“此文一意反复生死之事甚疾,现前好景可念,更不许顺口说有妙理妙语,真古今第一情种也。” 李兆洛骈体文钞卷二十一:“雅人深致,玩其抑扬之趣。”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 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四十二:“非止序禊事也,序诗意也。修短死生,皆一时诗意所感,故其言如此。笔情绝俗,高出选体。”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

19、卷七:“因游宴之乐,写人生死之可悲,则兰亭一会,固未可等诸寻常小集。而排斥当日竞尚清谈、倾惑朝廷者之意,亦寓言下。林西仲谓古人游览之文,亦不苟作如此。信非诬也。至其文情之高旷、文致之轻松,更难备述。”,必备知识积累卡片,一、字词句知识 1.通假字,2.古今异义词,3.多义实词,4.重点虚词,5.词类活用,6.特殊句式,二、名言警句 课文名句,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三、文化常识,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

20、,从公元345356年共十二年。 2.癸丑: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0年称“癸丑年”。以下各个公历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53,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0,除以12的余数是2,自当年正月初一起至次年除夕止的岁次内均为“癸丑年”。 3.禊,一种风俗祭祀。古人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改为农历三月三日),游于水滨,举行祭祀、沐浴、采兰等活动,以消除不祥。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4.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5.契,即指符,又称符契,或符节。是古代朝廷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通常用竹板或金属制成,上面刻着文字,剖分为两半,一半留在朝廷,一半由将帅持有。它是

21、权力的象征,具有绝对服从的意义。,主题群文通读读兰亭,一、“读兰亭”诗歌,兰 亭 南宋陆游 兰亭绝境擅吾州,病起身闲得纵游。 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丛桂一年秋。 酒酣起舞风前袖,尽兴回桡月下舟。 江左诸贤嗟未远,感今怀昔使人愁。 注 绝境:独特的环境。擅:胜过。纵:不拘束,放任。胜:胜景,名胜古迹。桡:桨,楫。,【赏析】 陆游生活的时代是“靖康之变”之后。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北宋灭亡。他耳闻目睹了金兵南下给大宋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一心希望能够征战疆场、恢复中原、报效国家。王羲之则历经了“永嘉之乱”,公元31

22、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诗人游历兰亭之后的感今怀昔的愁情,大概就是源于此吧。,二、“读兰亭”散文,兰亭墨香千古流韵 浪漫心旅 兰亭墨香千古流韵,正如滕王阁文香千古流芳,正如沈园诗香千古溢馨。历史上诸多名亭名园,一旦与文采璀璨的文人墨客结缘,其自身价值的尊贵,都是难以度测评估的。兰亭同样不会例外。 水墨江南不仅孕育文人雅士,而且滋生名楼亭园。享有越士名人之乡的绍兴,亭园楼阁与名士文人相互辉映,气势恢弘的大禹陵,婉约凄美的沈园,那坐落在兰渚山麓的兰亭,更是引无数骚客文人尽折腰。,这个秋阳如火的午后,我和所有兰亭粉丝一样,圆了多年来萦绕心中的一个书香雅梦。驾车不过半个时辰,兰亭已实实

23、在在呈现于眼前,葱郁茂密的绿影中,鲜红耀眼的“兰亭”二字像一张喜盈盈的笑脸,迎接着远方的客人。一面汉白玉般的墙壁上醒目的“晋唐心印”和潇洒飘逸的兰亭集序昭示着兰亭的深邃和气质。放眼四周,重重叠叠的黛山是那样温文静雅、空阔辽远,让人不禁联想到兰亭集序的轩昂之气,联想到王羲之的博大胸襟。 怀着满心的崇敬,踏着清幽的小径莲步而行,远远就望见碧波荡漾的鹅池和池中嬉戏的白鹅。我三步并作两步驻足池边,仔细端详着这些曲线优美的白天使,俨然就是书圣序中那一个个体态娇媚的“之”字。从鹅到之,从之到鹅,我不得不惊讶书圣非凡的想象力。把视线从池水移向岸边的鹅池碑,眼前竟然回放的是王羲之刚刚挥毫书下一个“鹅”字,圣旨

24、到了,于是,匆匆去接圣旨,“小书圣”王献之随即拿起笔疾书“池”字的那一幕。,告别鹅池继续前行,很快就来到兰亭的精华景点曲水流觞。这里,茂林修竹、曲径通幽、叠石绵延,一条“之”字形小溪随弯转的河道静静地流淌。如果说兰亭集序是文人雅士玩酒尽兴的结晶,那么,眼前这条温文尔雅的溪流,就是激点才思的神灵了。四十一位文采卓越的大师沿溪而坐,盛满佳酿的玉觞在宛若轻舟似的绿叶上顺流而下,“花”落谁家,吟诗作赋,这是怎样的一种雅韵共赏呀!才情敏捷的王羲之,醉情于心智共舞的华章里,激情燃烧,文思奔涌,一篇千古名序脱颖而出,那瑰丽绚烂的文质,那举世卓绝的神来之笔,为这次文人集会平添了超乎想象的神采。走进兰亭,走近的

25、是内涵厚重的碑林,是构思奇妙的亭宇,是古墨浸染的传奇故事。伫立于兰亭碑前,内心是沉甸甸的感觉。康熙皇帝的亲笔手书,竟然也没能躲过“文革”动乱的一劫,兰尾亭头残缺的一块虽然做过修补,但并未恢复原型,仍然是一道沉重的创伤和莫大的遗憾,同时也见证着岁月的沧桑。,碑中之碑要数御碑了,它是整个兰亭的标志性景观。石碑的高大宏伟与一朝天子的人格学养相得益彰。碑的阳面是康熙皇帝临摹的兰亭集序。全文除了“一”字保留了自己的风格,其余的全是临仿。皇帝的墨宝自然不敢评头论足,可这一留一仿之间带给人的反思,不是随意能抑制的。“留”是自信,是气势,是一统天下的胆识和勇气;“仿”是谦虚,是美德,是勤学好学的自强不息。康熙

26、皇帝的确是一位令世人仰慕敬畏的君主,他一生博览群书,底蕴厚重。文史理学无所不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每次南巡民间时,一路读经赏典、赋诗题词,镌绣的文采光华至今闪烁在江南大地。碑的阴面是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七律诗,大气磅礴的诗风书韵,折射的是大清王朝恢弘的文化沉淀。御碑与兰亭碑相比,命运令人欣慰。同样遭到“文革”的血风腥雨,智慧而聪明的当地人民突发奇想,用白灰在碑石上涂抹了厚厚的一层,正面书上毛泽东的七律二首送瘟神,背面写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御碑果然奇迹般保留下来了。原来钟灵毓秀的古越山水,造就伟人的智慧,也催生平民草根的智慧。,兰亭的博大精深,也许就在于一碑一亭、一景一物背后那颇富传奇色彩

27、的故事。走下御碑亭,吸引我眼球的是刚劲有力的“太”字碑和它身边的十八个大缸。作为天下第一书园,这样的构思和设计,并不只是为了再现当年王献之举着练完三缸水墨的大字索取父亲的赞赏,出乎意料的是父亲默默不语随手在大字上加了点。王献之不得其解求助母亲,智慧敏思的母亲一脸温柔地提示儿子,唯有一点极像父亲的典故吧?究其深意,不就是为了告诉世人天才等于勤奋吗? 好一个兰亭了得!徜徉其间,你须读,须赏,须品,须思。否则,你不会明白在创意上为什么好多亭的芳名都源自兰亭集序原作,如骋怀亭、俯视亭、流觞亭、信可乐也亭、墨华亭、惠风亭云云,无法读懂序与亭、亭与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无法读懂“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夫

28、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深沉与博重了。,重复着来时的幽径步向出口,我不时地回望身后这座集秀丽的自然山水、雅致的园林景观、独特的书坛盛誉、丰厚的文化积淀于一身的艺术殿堂,一种自豪感、荣耀感油然而生(选自江山文学网,2017年10月19日),【赏析】 历史上诸多名亭名园,一旦与文采璀璨的文人墨客结缘,其自身价值的尊贵,都是难以度测评估的。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对比,最后落脚到了兰亭,以游览的方式进行描叙,把兰亭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行走在兰亭中,感受其秀丽的自然山水、雅致的园林景观、独特的书坛盛誉、丰厚的文化积淀,从而使人沉浸于浓郁的墨香之中,不禁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这不仅

29、是一座兰亭,更是一处文化胜地、艺术殿堂。,微思考,一诗一文都是读兰亭,分别读出了兰亭的什么内容?,答案 兰亭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地名,它的名字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在不同的时代,同样熠熠生辉。兰亭一诗,是陆游在游历兰亭后所作,他想到王羲之等人当年的兰亭集会,感怀伤情,联想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顿生同病相怜之感。兰亭墨香千古流韵实质上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记游涉及了秀丽的自然山水、雅致的园林景观、独特的书坛盛誉、丰厚的文化积淀几个方面的内容。,微写作,你读兰亭,读出了什么?请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答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兰亭的风采千古流传。不仅仅是兰亭的墨香,还有王羲之那种在空谈玄理之

30、风盛行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不畏现实的黑暗,直言发声要干实事的胆识。,文本读写联动,【素材点击】 兰亭集序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观感。从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王羲之对死生的看法和高旷的宇宙情怀,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角度运用】,【精彩运用】 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你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挥洒如椽的大笔,你书写入木三分的霸气;泼墨如浪的豪情,你成就墨染一方的壮举。 你以江河为墨,以高山为笔,以苍穹为纸,以大地为砚。仿佛吸纳恒星之阳刚与星月之柔芒,你在刚柔并济中舒展侠骨柔肠;仿佛窃取惊雷之声响与闪

31、电之光亮,你在群星璀璨中初现锋芒。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矫若惊龙,飘若浮云,笔底波澜,书中骨筋。你让人们真正了解什么是书法,你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书法的伟大。 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恣情天地之间,放浪形骸之外。你用一支短竹将中华的筋骨与神奇定格于方寸之上,醉卧兰亭,醒叹世事;你用一篇短序将人生的脉络与真谛陈置于字句之间。兰亭虽已矣,但永不逝去的是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动。你也为自己写下了华丽的篇章。风雨凄凄,世相迷离,锦绣河山,胸中耸立,兰亭集序定格成了一代书法家的心迹。 你,就是在方寸之间展现人生的一代书圣王羲之。,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课文借鉴】 本文熔写

32、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环环相扣,波澜迭起,逸趣无穷。文章从兰亭集会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了集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会人物,接着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而正是这些自然风光引起与会者饮酒取乐、临流赋诗的雅兴,下文就自然转入叙写雅事,叙写与会者“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的种种欢乐情景。段末以“乐”字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忘却烦恼的情趣。第二、三段紧承上面的“仰观”“俯察”兴感抒怀,发表议论,由聚想到散,由宴集想到人生,阐发了生命短暂,欢乐终有穷尽之日的感慨。最后又叙述了作序之意,强调了“生”与“死”的问题,强调了古今同

33、慨。这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的融合,使文章真切自然,极有情致。读罢,使人觉得有无穷的逸趣。,【运用点拨】 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把叙事、写景写得具体清晰。记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如果叙事、写景不具体清晰,抒情和议论便失去了依附的基础。 (2)抒情和议论要紧扣叙事、写景的内容,自然贴切。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叙事、写景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抒情和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抒情和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而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议论的时候会有感情的流露,抒情的时候往往

34、也同时伴有作者的看法,要把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即时训练】 请你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融合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答案 (示例)又是一个有月的晚上,风渐起渐落,吹乱了人们的头发,吹乱了人们的思绪,只有那颗心显得格外温暖。(写景、抒情) 槐树在小路的尽头,树下有间馄饨店,摊主是一位慈祥的老伯,六十多岁的样子。晚自习回家的学生三五成群,骑过大路,在三岔路口分散。(叙事)我独自骑在路上,黑暗袭来,寒冷袭来,我便哼着歌为自己壮胆,但无名的落寞还是爬上了新月,高挂在心头。(叙事、抒情) 好不容易挨到了槐树下,下车缓解压抑。正值老伯收摊。他看到我,带着微笑向我招呼:“小姑娘,吃馄饨吗

35、?”我摇摇头。他又接着说:“晚自习刚下课,饿了吧,来爷爷这儿,爷爷今天请你吃。”我高兴地坐下了。(叙事) 月下,槐树与老人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深秋晚景图。我吃完馄饨,卸下畏惧,带上感动,带上爱,继续后面的路程。(写景、叙事、议论),文本精准导练,1,2,3,4,5,6,7,8,9,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全,都)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深远)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暂时) C.感慨系之(附着,随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注定) 向之所欣(高兴,欣喜) D.喻之于怀(比喻)

36、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1,2,3,4,5,6,7,8,9,解析 A项修:高高的。 C项化:造化,自然。 D项喻:明白,理解。,2.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及其所之既倦 C.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D.之二虫又何知,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往,引申为达到,得到。 D项此,这。,1,2,3,4,5,6,7,8,9,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

37、之外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解析 A项“趣”同“取”。 B项“悟”同“晤”。 D项“倍”同“背”。,1,2,3,4,5,6,7,8,9,4.下列各句中,加颜色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解析 B项古今义相同,都是“有所感触而慨叹”的意思。 A项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心胸,打算。 C项古义:这篇文章。今义:文雅,也指文化或文人。 D项古义:它(曲水)旁边的地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1,2,3,4,5,6,7,8,9,5.下列各句中

38、,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引以为流觞曲水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不能喻之于怀,解析 A项为常式句,其他三项均为倒装句。,1,2,3,4,5,6,7,8,9,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缘事发,所以先叙事,首段叙事分两层: 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 B.第二段开头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匆匆,此段作 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 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明之处。 C.第三段,在上文基础上表明作者对生死的看法。先

39、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若合一 契”的体验,感慨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是何其相似。既然古今同为生死兴叹 感慨,可见庄子所谓“一死生”“齐彭殇”是虚妄之词。 D.文章情感以“悲”字作结,是作者悲观的性格所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是 作者伤感情绪的再现,表露了作者得过且过的人生观。,1,2,3,4,5,6,7,8,9,解析 文章最后对于生死观的阐释,是作者旷达的性格所为,但文中“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低沉调子,不得不说是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的环境所致。文章情感虽以“悲”字作结,但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让我们从感伤的背后,发现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着。,1,2,3,

40、4,5,6,7,8,9,7.翻译下列句子。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译文:_ (2)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_,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等到对已经得到的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1,2,3,4,5,6,7,8,9,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兰亭集序中形容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的兴旺景象的句子是“_,_”。 (2)兰亭集序中作者写因人们的情感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曾经所得到或喜爱的事物也会厌倦进而产生感慨的句子是“_,_”。 (3)兰亭集序中论述“把生死视为等同、寿夭看作一样本就是虚妄荒诞”的观点的句子是“

41、_,_”。,1,2,3,4,5,6,7,8,9,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9.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符合原意;不超过30个字。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跟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

42、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答案 (示例)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解析 要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筛选信息就集中在材料的后半部分,“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从楷书、草书、行书三方面概括,注意句式的工整,注意字数的限制。,1,2,3,4,5,6,7,8,9,一、重点虚词,(一)其 1.说出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1)列坐其次:_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 (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 (5)其后六年,吾妻死:_ (6)吾其还也:_,代词,作领属

43、性定语,它的,代词,作领属性定语,他们的,代词,他,第三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指代词,这,用作副词,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7)其皆出于此乎:_ (8)其可怪也欤:_ (9)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 (10)其若是,孰能御之:_ (11)路漫漫其修远兮:_,用作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大概”,用作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用作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用作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点拨 “其”作为一个重要虚词,可以把它分为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四种情况来识记。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

44、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1)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民之穷亦甚矣!树艺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淫雨暴风,旬月唯作,尽扑而捋之。今虽已无可奈何,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悯,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以答神贶者,苟岁之半,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苏教版 > 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