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数轴上动点问题 专题练习题1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且a+24+b102=0(1)求a、b的值及A、B两点之间的距离(2)如图,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5个单位长度,当运动时间为9秒时,求P、Q之间的距离?(3)在(2)的条件下,点M从原点与P、Q同时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是每秒x个单位长度3x0秒求当t为多少秒时?A,P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4)数轴上还有一点C所对应的数为30,动点P和Q同时从点O和点B出发分别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和每秒1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点运动,点Q
2、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 同样的速度返回,点P到达点C后,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t0秒问当t为多少秒时?P,Q之间的距离为44已知式子M=(a+4)x3+8x22x+7是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b,数轴上A,B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a和b(1)则a=_,b=_;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_;(2)若有一动点P从数轴上点B处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从数轴上点A处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若点P,Q分别从B,A两点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与点Q相距5个单位?(3)在(2)的条件下,探索问题:若点M为BQ的中点,点N为AP
3、的中点当点P在线段AB上运动过程中,探索线段MN与线段PQ的数量关系(写出过程)5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且a,b是方程x1=9的两个解a2),P、Q也在数轴上,其中,P为A、C的中点(即PA=PC),Q为O、B中点(即OQ=BQ),若2PQ=OA+OB+OC4,求x+y+z6+2y3的最小值8如图,A,B两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且a+3+b92=0,点O为原点,点C在数轴上O,B两点之间,且AC+OC=BC(1)直接写出a=_,b=_,点C所对应的数是_;(2)动点P从C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运
4、动时间为t秒若PC=3CQ,求t的值;若动点M同时从A点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与点Q相遇后,动点M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当t为何值时,点M恰好是线段PQ的中点9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b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c满足|a+3|+|c5|=0(1)a=_,b=_,c=_;(2)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后,点A表示的数是_,点B表示的数是_,点C表示的数是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3)在(2)基础上,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
5、AB,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若m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求m的值10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a,b,且a,b满足:a+62+b12=0(1)则a=_;b=_;(2)定义:若点M为数轴上A,B两点之间一点,且到A,B两点的距离满足:其中一个距离是另一个距离的2倍,则称M为A,B两点的“友好点”求A,B两点的“友好点”M在数轴上对应的有理数;点P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当点P、Q相遇则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若整个运动过程中,B,P,Q三点中有一点是另两点的“友好点”,
6、求t值11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b,且a,b满足a+12+b202=0(1)直接写出a和b的值;(2)若点C表示的数为4,点M,N分别从A,B两处同时出发相向匀速运动,点M的速度为5个单位长度/秒,点N的速度为3个单位长度/秒,设两点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M在A,C之间,且CM=BN时,求出此时t的值;当点N运动到点A时,立刻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到达点C后停止运动;当点M运动到点B时,立刻以原来速度返回,到达点A后再次以相同速度返回向B点运动,如此在A,B之间不断往返,直至点N停止运动时,点M也停止运动求在此运动过程中,M,N两点相遇时t的值12如图,A、B两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有理数
7、分别是a、b,且a+10+b32=0(1)请直接写出:a= _,b= _;(2)动点M从A点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N从B点出发以4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T从原点O出发以a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a0),三个动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请用含a或t的式子表示:动点M对应的数为_,动点N对应的数为_,动点T对应的数为_;若在运动过程中,正好先后两次出现TM=TN的情况,且两次间隔的时间为10秒,求a的值;若在运动过程中,恰好只有一次TM=TN的情况,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a的值或a的取值范围是_13如图1,点A,B,C是数轴上从左到右排列的三个点,分别对应的数为2,b,8某同学将
8、刻度尺如图2放置,使刻度尺上的数字0对齐数轴上的点A,发现点B对齐刻度1.2cm,点C对齐刻度6.0cm我们把数轴上点A到点C的距离表示为AC,同理,A到点B的距离表示为AB(1)在图1的数轴上,AC=个长度单位;在图2中刻度尺上,AC=cm;数轴上的1个长度单位对应刻度尺上的 cm;刻度尺上的1cm对应数轴上的 个长度单位;(2)在数轴上点B所对应的数为b,若点Q是数轴上一点,且满足CQ=2AB,请通过计算,求b的值及点Q所表示的数;(3)点M,N分别从B,C出发,同时向右匀速运动,点M的运动速度为5个单位长度/秒,点N的速度为3个单位长度/秒,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t0在M,N运动过程中,若A
9、MkMN的值不会随t的变化而改变,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k的值14如图,在以点O为原点的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6,且AB=5AO(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记作AB)(1)则B点表示的数为 ;(2)若动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问经过几秒钟后PA=2PB,并求出此时P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3)若动点M从A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B点匀速运动,同时点N从B点出发,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A点运动;当点M到达B点后,立即以原速返回,到达A点停止运动,当点N到达A点立即以原速返回,到达B点停止运动,设M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t为多少时,点M和点N之间的距离是16个长度单
10、位15已知:在数轴上有A,B,C三点,其中A,B两点对应的数a,b满足:(a+2)2+|b8|=0,点C在点B的右边,其对应的数为c(1)求式子:3ab4ab(2ab)的值;(2)若点M对应的数为m,动点M在点B的左边(注:点M不与点B重合),请化简式子:|m+3|m8|+12;(3)点P是数轴上B,C两点之间的一个动点(注:点P不与点B,C重合),设点P表示的数为x,当点P在运动的过程中,无论怎么运动,式子:bxcx+2|xa|9|xc|的值始终保持不变,求:c2+2c+1的值参考答案1(1)a=24,b=10,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34(2)P、Q之间的距离为52(3)x的值为113【分析
11、】(1)由非负数的性质即可求得a、b的值,从而得到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的数,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2)先分别求出运动时间为9秒时,点P、Q表示的数,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3)分别表示出运动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24+3t,点Q表示数为10+5t,点M表示的数为xt,从而得到MP=x3t+24,MQ=10+5xt,2MPMQ=3x11t+38,根据2MPMQ的值与运动的时间t无关可得3x11=0,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解:a+24+b102=0,a+240,b1020,a+24=0,b10=0,解得:a=24,b=10,在数轴上点A、B
12、分别表示数24、10, 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24=10+24=34;(2)解:点P、Q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是每秒3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是每秒5个单位长度,当运动时间为9秒时,点P表示的数为:24+39=24+27=3,点Q表示的数为:10+59=10+45=55, P、Q之间的距离为:553=52;(3)解:点M从原点与P、Q同时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速度是每秒x个单位长度3x5,运动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24+3t,点Q表示数为10+5t,点M表示的数为xt,MP=xt24+3t=x3t+24,MQ=10+5txt=10+5xt,2MPMQ=2x3t+24
13、10+5xt=2x6t+48105xt=3x11t+38, 2MPMQ的值与运动的时间t无关,3x11=0,解得:x=113在运动过程中,2MPMQ的值与运动的时间t无关,x的值为113【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非负性、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每个非负数均为零是解此题的关键21;存在,32或72;415分钟或223分钟【分析】根据数轴的性质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分三种情况:点P在点A的左侧、点P在点A和点B的中间、点P在点B的右侧,分别根据数轴的性质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得;设t分钟时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则
14、此时点P对应的数为t,点A对应的数为15t,点B对应的数为320t,建立方程,解方程即可得【详解】解:由题意得:x1=x3,x+1=x3,x+1=x3或x+1=3x,解方程x+1=x3得:方程无解,解方程x+1=3x得:x=1,所以点P对应的数是1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则1x+3x=5,解得x=323,符合题设;综上,存在这样的点P,此时x的值为32或72设t分钟时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此时点P对应的数为t,点A对应的数为15t,点B对应的数为320t,则15tt=320tt,即4t+1=19t3,4t+1=19t3或4t+1=319t,解得t=415或t=223,答:415分钟或223
15、分钟时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数轴的性质是解题关键3(1)12(2)6或10(3)当t为65秒或2秒时,A,P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4)当t为85或165或6815或7615秒时,P,Q之间的距离为4【分析】(1)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找出点B表示的数;(2)利用绝对值的定义(绝对值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去掉绝对值符号;(3)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4)分0t215,215t6或t6三种情况,找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详解】(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820=12故答案为:12;(2)x8=2,x8=2或
16、x8=2,x=6或x=10故答案为:6或10(3)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表示的数为5t,依题意得:5t8=2,即5t8=2或5t8=2,解得:t=65或t=2答:当t为65秒或2秒时,A,P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4)P到达C点时间:3005=6(秒),Q到达C点时间:123010=215(秒)当0t215时,P、Q都没有到达C点,点P表示的数为5t,点Q表示的数为10t12,依题意得:5t10t12=4,即125t=4或5t12=4,解得:t=85或t=165;当215t6时,Q已经到达C点,P没有到达C点,点P表示的数为5t,点Q表示的数为10t215+30=10t+72,依题意得:5t10
17、t+72=4,即7215t=4或15t72=4,解得:t=6815或t=7615;当t6时,P、Q都已经到达C点点P表示的数为30,点Q表示的数为10t215+30=10t+72,依题意得:3010t+72=4,解得:t=235(不合题意,舍去)答:当 t 为85或165或6815或7615秒时,P,Q 之间的距离为 4【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以及绝对值,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去解决问题4(1)4,8,12(2)75秒或175秒(3)PQ+2MN=12或2MNPQ=12【分析】(1)根据多项式的相关概念求出a,b的值,再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结果;(2)求出t秒后,点
18、P和点Q表示的数,再根据两点之间距离为5,列出方程,解之即可;(3)根据中点的意义求出点M和点N表示的数,再分别求出MN,PQ,结合运动时间,分情况去绝对值,继而得到结果【详解】(1)解:M=(a+4)x3+8x22x+7是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二次项系数为b,a+4=0,b=8,a=4,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84=12;(2)由题意可得: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83t,点Q表示的数为:4+2t,则83t4+2t=5,解得:t=75或t=175,点P运动75秒或175秒与点Q相距5个单位;(3)点M为BQ的中点,点N为AP的中点,点M表示的数为4+2t+82=2+t,点N表示的数为4+83t2=
19、232t,则MN=2+t232t=52t,PQ=83t4+2t=125t,点P在线段AB上运动,0t123,即0t4,当0t125时,PQ=125t,MN=52t,则PQ+2MN=12;当125t4时,PQ=5t12,MN=52t,则2MNPQ=12【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两点之间的距离,绝对值的意义和化简,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多项式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化简绝对值的方法5(1)8,10,18(2)4或28(3)t=5,115,294,10611或252【分析】(1)解绝对值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出结果,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AB的
20、长;(2)设C点表示的数为x,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进行求解即可;(3)分0t6,6t9,9t11,11t12.5四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熟练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正确的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详解】(1)解:x1=9,x1=9,x=10或x=8;a=8,b=10,故答案为:8,10,18;(2)设C点表示的数为x,由题意,得:x+8=2x10解得x=4或28C点表示的数为4或28(3)由题意可知:P点表示的数为:8+2t当0t6时,Q点表示的数为:103t8+2t103t=7解得t=5或115当6t9时,Q点表示的数为:8+6t68+2t8
21、+6t6=7解得t=294或434(舍)当9t11时,Q点表示的数为:109t98+2t109t9=7解得t=10611或9211(舍)当11t12.5时,Q点表示的数为:8+12t118+2t8+12t11=7解得t=252或13910(舍)综上:t=5,115,294,10611或2526(1)3;6(2)1;0(3)点F表示的数是73或277(4)点P,Q之间的距离为6k6k+1或6k+6k1或6kk+1+6k1【分析】(1)根据题干提供信息进行解答即可;(2)根据题意得出:EAEB=EBEA=n,求出E表示的数即可;(3)分若F在A、B之间,若F在B的右侧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得出结果即可;
22、(4)分四种情况进行讨论,当点P和点Q在AB之间时,当点P在AB之间,点Q在A点左侧时,当点Q在AB之间,点P在点B右侧时,当点Q在A左侧时,点P在点B右侧时,分别画出图形,求出结果即可【详解】(1)解:AB=33=6,AC=31=2,62=3,A是B到C的3点,BA=33=6,BD=43=1,61=6,B是A到D的6点;故答案为:3;6(2)解:根据题意得:EAEB=EBEA=n,EB=EA,点E表示的数为3+32=0,n=1;故答案为:1;0(3)解:F是A到B的8点FA=8FB,若F在A、B之间:则F:3338+1=73; 若F在B的右侧:则F:33381=277;点F表示的数是73或2
23、77(4)解:k为正整数,点P到点A的距离大于等于点P到点B的距离,即点P在数轴上一定在点A的右侧,同理可知,点Q在数轴上一定在点B的左侧;当点P和点Q在AB之间时,如图所示:AB=6,PAPB=k,PA=6kk+1,PB=6k+1,同理,QB=6kk+1,QA=6k+1,则PQ=PAQA=6kk+16k+1=6k6k+1;当点P在AB之间,点Q在A点左侧时,如图所示:由可知,PA=6kk+1,PB=6k+1,QB=kQA,QBQA=6,QA=6k1,QB=6kk1,则PQ=QA+PA=6k1+6kk+1;当点Q在AB之间,点P在点B右侧时,如图所示:由可知,QB=6kk+1,QA=6k+1,
24、PAPB=k,PAPB=6,PB=6k1,PA=6kk1,则PQ=QB+PB=6kk+1+6k1;当点Q在A左侧时,点P在点B右侧时,如图所示:由可知,QA=6k1,QB=6kk1,PB=6k1,PA=6kk1,则PQ=QB+PB=6kk1+6k1=6k+6k1;综上分析可知,点P,Q之间的距离为6k6k+1或6k+6k1或6kk+1+6k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注意进行分类讨论7(1)2;4;(2)x2;x2+x+4;3或5;拓展探究:y=3有最小值为1【分析】(1)依题意得:a2=0,b+2a=0解出即可求解(2)利用数轴
25、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分类讨论:当点P在A点和B点之间时,当点P在A点右侧时,当点P在B点左侧时,进而可求解拓展探究:当P为A、C的中点时,P表示的数为:12x+z,当Q为O、B中点时,Q表示的数为:12y,则2QP=x+zy,由已知可得2PQ=OA+OB+OC4,进而可得x+zy=x+zy4,化简可得x+z=2,进而可得x+y+z6+2y3=y4+2y3,分类讨论:当y4时,化简即可求解【详解】(1)依题意得:a2=0,即:a=2,b+2a=0,即:b+4=0,解得:b=4,故答案为:2;4(2)依题意得:点P到点A的距离可表示为x2,点P到A、B两点的距离和可表示为x2+x+4,故
26、答案为:x2;x2+x+4依题意:当点P在A点和B点之间时,此时x2+x+4=6,不成立;当点P在A点右侧时,结合图形可知:x=3;当点P在B点左侧时,结合图形可知:x=5;答:x的值为3或5拓展探究:当P为A、C的中点时,P表示的数为:12x+z,当Q为O、B中点时,Q表示的数为:12y,2QP=x+zy,OA=x,BO=y,OC=z,2PQ=OA+OB+OC4,x+zy=x+zy4,x+zy=xz+y+4或x+zy=x+zy4,解得:x+z=2或y=2(舍去),故x+z=2,x+y+z6+2y3=y4+2y3,当y1;当3y4时,y4+2y3=4y+2y6=y2,则1y22;当y4时,y4
27、+2y3=y+2y6=3y10,则3y102,综上所述,当3y4时,1x+y+z6+2y32,x+y+z6+2y3的最小值为1,此时y=3,当y=3时,x+y+z6+2y3的最小值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绝对值、非负性的应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理解题意,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8(1)3,9,2(2)t=3或t=215;当t=1711,t=3时,点M恰好是线段PQ的中点【分析】(1)先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解a=3,b=9,设C对应的数为x,利用AC+OC=BC,再结论方程求解即可;(2)由t秒后,Q点对应的数是:92t,可得CQ=|2t7|,PC=t, 利用PC=3
28、CQ,再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先求解M,Q相遇时t=2,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当02时,此时动点M遇到Q点后返回,动点M在t=2时相遇,并返回,再利用点M恰好是线段PQ的中点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解:a+3+b92=0,a+3=0,b9=0,解得:a=3,b=9,设C对应的数为x,AC+OC=BC,x3+x=9x,解得:x=2,C对应的数为:2;(2)依题意,t秒后,Q点对应的数是:92t,CQ=|92t2|=|2t7|,PC=t, PC=3CQ,3|2t7|=t,解得:t=3或t=215依题意,t秒后,M,Q相遇,而M点对应的数是:3+4t,3+4t=92t,解得t=2,(i)当02时,此时
29、动点M遇到Q点后返回,动点M在t=2时相遇,并返回,此时动点M所在位置表示的数是5,此阶段,M点对应的数是:54(t2)=134t,P点对应的数是:2t,Q点对应的数是:92t,PM=|3t11|,QM=|2t4|,点M恰好为PQ的中点,可得:PM=QM,|3t11|=|2t4|,解得:t=3,或t=7,但当t=7,P、Q恰好相遇,点M不可能是线段PQ的中点,故舍去,综上所得:当t=1711,t=3时,点M恰好是线段PQ的中点【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非负数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绝对值方程的应用,清晰的分类讨论是解本题的关键9(1)3,1,5(2)3t,1+2t,5+3t
30、(3)3【分析】(1)根据b为最大的负整数可得出b的值,再根据绝对值以及偶次方的非负性即可得出a、c的值;(2)根据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结合a、b、c的值,即可找出t秒后点A、B、C分别表示的数;(3)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先表示出AB,BC,再代入mBCAB中,整理式子,让m3=0即可求出最终结果【详解】(1)解:b是最大的负整数b=1|a+3|+|c5|=0a+3=0,c5=0a=3,c=5故答案为:a=3,b=1,c=5(2)解:a=3,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A:3tb=1,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B:1+2tc=5,点C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C:5+3t(
31、3)解:AB=BA=2t1t3=3t+2BC=CB=3t+52t1=t+6mBCAB=mt+63t+2=mt+6m3t2=m3t+6m2m3=0,即m=3mBC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时,m=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两点间的距离、绝对值以及偶次方的非负性,根据点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找出点A、B、C运动后代表的数是解题的关键10(1)6,12(2)6或0;3或4或5411或5.4【分析】本题是新定义题型,主要考查了数轴,绝对值以及偶次幂的非负性的应用,理解新定义,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直接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偶次方的非负性即可得出答案;(2)设点M表示的数为m,然后根据友好点的
32、定义求解即可;根据题意得点P表示的数是6+4t,点Q表示的数是12+t,然后分点B在P、Q之间;点B在P、Q的左侧讨论即可【详解】(1)解:a+62+b12=0,a+620,b120,a+6=0,b12=0,a=6,b=12故答案为:6,12;(2)设点M表示的数为m,根据题意得m6=212m或2m6=12m,解得m=6或m=0,所以A、B两点的和谐点M在数轴上对应的有理数是6或0设运动的时间为x秒,点P表示的数是6+4t,点Q表示的数是12+t,当B在P、Q之间时,根据题意,得126+4t=212+t12或2126+4t=12+t12,解得t=3或4;当点B在P、Q的左侧时,根据题意,得6+
33、4t12=212+t6+4t或26+4t12=12+t6+4t,解得t=5.4或t=5411,综上,当t的值为3或4或5411或5.4时,B,P,Q三点中有一点是另两点的“友好点”11(1)a=12,b=20(2)t=2;M,N两点相遇时t的值为4,12,16【分析】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非负性,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表示方法,以及仔细分析点的运动情况,具有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根据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即可解答;(2)易得点M表示的数为12+5t,则当点M在A,C之间时,CM=412+5t,BN=3t,根据CM=BN,列出方程求解即可;求出AB
34、=32,AC=16,进而得出N点运动时间为16秒,再进行分类讨论:当点M与点N第一次迎面相遇时,两点运动总路程为AB之间的距离32;当点M与点N第二次迎面相遇时,两点运动总路程为3个AB之间的距离96,当点M与点N第一次同向相遇时,点M比点N多运动1个AB之间的距离32,分别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解:a+12+b202=0,a+12=0,b20=0,解得a=12,b=20;(2)解:依题意得,点M表示的数为12+5t当点M在A,C之间时,CM=412+5t,BN=3t,412+5t=3t,解得t=2;AB=2012=32,AC=412=16,N点运动时间共计32+163=16s,当点M
35、与点N第一次迎面相遇时,两点运动总路程为AB之间的距离32,t=325+3=4s;当点M与点N第二次迎面相遇时,两点运动总路程为3个AB之间的距离96,t=965+3=12s;当点M与点N第一次同向相遇时,点M比点N多运动1个AB之间的距离32,t=3253=16s;综上所述,M,N两点相遇时t的值为4,12,1612(1)10,32(2)102t,324t,at2或8231a4【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即可作答;(2)向左运动用减法运算,向右运动用加法运算:则动点M对应的数为102t,动点N对应的数为324t,动点T对应的数为at;当M与N重合时,102t=324t,t=21,根据两次
36、间隔的时间为10秒,可知另一次TM=TN是在t=11或t=31时;可得11a12=11a+32,或31a+92=31a72,即可解得答案;t=21时,M与N重合,此时TM=TN,根据在运动过程中,恰好只有一次TM=TN的情况,故当t=21时,T在M的左侧,有21a21时,T不能是MN的中点,可知N不能追上T,有a4【详解】(1)解:a+10+b32=0,a+10=0,b32=0,解得a=10,b=32;(2)解:根据题意,因为动点M从A点出发以2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所以动点M对应的数为102t,因为动点N从B点出发以4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所以动点N对应的数为324t,因为动点T从原点O出发以a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动点T对应的数为at;当M与N重合时,TM=TN,102t=324t解得t=21,两次间隔的时间为10秒,另一次TM=TN是在t=11或t=31时;当t=11时,则TN=3241111a=11a12,TM=11a10211=11a+32,11a12=11a+32,解得a=2;当t=31时,则TN=31a32431=31a+92,TM=1023131a=31a72,31a+92=31a72,解得a=8231,a的值为2或8231;由知,当t=21时,M与N重合,此时TM=TN,在运动过程中,恰好只有一次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