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5999 上传时间:2018-1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2.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重点:掌握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2.难点: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内容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胆略: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

2、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调节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3)意义: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中共十四大(1)时间:1992 年 10 月。(2)内容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易混易错 (1)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只是资源配置方

3、式的不同,计划经济体制是行政手段配置;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配置方式。社会性质不是区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准。(2)在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暂时的,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和完善。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时间:1993 年 11 月。(2)内容: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目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3)意义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2中共

4、十五大(1)时间:1997 年 9 月。(2)内容指导思想: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地位: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3初步建立的成果(1)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2)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图解识记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1.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中

5、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2.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逐步具体化,中共十五大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方面进一步深化。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史料一 中国曾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计划看成是绝对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场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市场也不是万能的,一味放任自由,势必引起经济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分配的不公,最终受到惩罚。真正的市场化改革,绝不会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对立起来。(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两种经济体制的

6、认识。史料解读 抓住“束缚” “混乱” “不会对立”等信息分析两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利弊。【提示】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恢复经济和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后来束缚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放弃计划,而是把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机制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史料二 图一为上海市粮票(1955 年发行到 1993 年停止流通)。图二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公司创立于 1984 年 11 月 18 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图一 图二(2)由发行粮票到发行股票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意义。史料解读 注

7、意挖掘图片隐含信息:粮票代表的是计划经济,股票则是商品市场经济的象征。【提示】 变化: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作用(1)特点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同的经济成分之间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2)作用市场机

8、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衡运行。全面认识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1)必要性原有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更好地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目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特点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

9、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 “东方风来满眼春”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1992 年,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讲话( ) 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 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A BC DB 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这次讲话指 1992 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而提出真理标准问题是在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10、开前夕,故排除含的选项。2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这一论述说明(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融合是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C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别意识形态的标准D资本主义应当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应当实行市场经济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目标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结合题干材料分析,A、D 两项表述错误;B 项没有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与计划

11、经济的区别。邓小平的本意是要借鉴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故选 C 项。3从 1978 年到 1992 年,历经 14 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材料中给出的时间,A、B 两项是 1978 年时指明的方向,不是 1992年的,故排除;D 项只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并且也是在 1978 年就已经出现的,故排除;1992 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4改革开放

12、使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 “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下列内容明确体现出打破“所有制崇拜”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中共十五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D邓小平南方谈话阐释姓“资”还是姓“社”问题C 冲破了“个人崇拜”指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是指 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冲破了“所有制崇拜”指的是 1997 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

13、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 年 2 月 24 日)材料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歌曲春天的故事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

14、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南方谈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2)材料二中的“春天”的内涵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 1992 年南方谈话的重大影响。【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从技术的引进、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第(2)问,从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可以得知这里“春天”比喻改革开放的春天。第(3)问,从材料中就可看出是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认识问题。【答案】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使特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回答培养人才,获得知识;扩大对外影响亦可)(2)内涵:改革开放。(3)进一步破除了阻碍改革开放的思想束缚,解放了思想,有力地推动了改革的发展,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人民版 > 必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