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常见的碱 讲义(含答案)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7491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5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常见的碱 讲义(含答案)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4常见的碱 讲义(含答案)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4常见的碱 讲义(含答案)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4常见的碱 讲义(含答案)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41.4 常见的碱常见的碱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碱的概念; 2.了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个性; 3.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 模块一:碱的通性模块一:碱的通性 知识讲解知识讲解 知识检测 1.碱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 ,因而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都能使紫色石蕊变 ,无色酚酞变 ; (2)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 ,实验室可用 NaOH 溶液来吸收大量的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 ; (4)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 , CuCl2 +2NaOH=Cu(OH)2+ 2Na

2、Cl 现象:溶液中出现 。用途:可用于检验 Cu2+的存在。 FeCl3 +3NaOH=Fe(OH)3+ 3NaCl 现象:溶液中出现 。用途:可用于检验 Fe3+的存在。 典型例题 例 1 下列选项中可以确定某物质属于碱的是( ) 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C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D能跟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 2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反映碱的共性的是( ) A2NaOH+CuSO4Cu(OH)2+Na2SO4 B3NaOH+FeCl3Fe(OH)3+3NaCl CCa(OH)2+Na2CO3CaCO3+2NaOH D2NaOH+H2SO4Na2SO4+2H

3、2O 例 3 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 CsOH,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sOH 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B无色酚酞溶液遇 CsOH 溶液不变色 CCsOH 溶液中含有 OH- DCsOH 与 CO2反应生成 Cs2CO3和 H2O 例 4 小科在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组和戊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B甲组实验能观察到无色变成红色,可推出氢氧化铜也能使指示剂变色 C乙组实验无明显现象,说明两者不能发生反应 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说明碱都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 例 5 根据碱的四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广泛应

4、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中的一种碱是_(填化学式) 。 (2)根据反应将某种试剂加入碱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蓝,则该指示剂是_。 (3)若碱为氢氧化钠溶液,请写出符合性质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 。 (4)反应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为 。 变式训练 练 1 下列物质不属于碱类的是( ) A消石灰 B纯碱 C火碱 D熟石灰 练 2 碱溶液中都含有 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 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能与 Na2SO4溶液反应生成 BaSO4沉淀 D能与 CO2反应

5、生成水 练 3 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 8 支试管分别用 A-H 编号后做如下实验,小资料:Ca(OH)2+Na2CO3CaCO3+2NaOH。有以下说法: 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试管是 B、D; 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 G、H; 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是 E、F; 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仍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碳酸钠; 若将 E、F、G 试管实验后的液体都倒入同一只大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呈

6、红色,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除酚酞外) 。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练 4 分析下列反应,回答有关问题: 2KOH+CO2K2CO3+H2O;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1)由上述反应可知,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_和水; (2)根据上述规律,写出 Ba(OH)2与 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用 CO2鉴别 NaOH 和 Ca(OH)2两种溶液时,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_溶液。 练 5 在化学学习中,若能从化学的视角将组成或结构具有相似特征的物质进行分类,则对掌握物质的性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7、例如:氢氧化钡Ba(OH)2。 第一步:分析 Ba(OH)2所属类别和构成 Ba(OH)2属于_(填物质类别) 。 Ba(OH)2溶液中大量存在的微粒有 H2O、Ba2+、OH-。 第二步:预测和验证 Ba(OH)2的化学性质 预测依据 预测化学性质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Ba(OH)2溶液中含有Ba2+ 能够与含有 SO42的物质反应 取少量 Ba(OH)2溶液于试管中,滴入_溶液,如果观察到_,则预测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a(OH)2溶液中含有OH- 能够与_(填物质类别)反应 _,如果观察到_,则预测成立。 模块二:氢氧化钠 知识讲解 氢氧化钠(NaOH)的个性及用途

8、 1.俗称:氢氧化钠俗称 、 、 。 2.吸水性:氢氧化钠是 色固体,易 ,常用作氧气、氢气的干燥剂,用手摸有滑腻感。 3.腐蚀性: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 ,能溶解有机物(如兔毛或全毛绒线) ,切不可接触皮肤,实验时需谨慎操作。 4.溶解性:极易溶于水,溶解时会放出 ,要密封保存。 5.变质: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变质生成碳酸钠。 化学反应方程式: 。 6.用途: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典型例题 例 1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B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知识检测 C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吸

9、收大量的热 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纺织、印染等工业 例 2 下列验证“CO2与 NaOH 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 A B C D 例 3 如图,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蜡烛继续燃烧,杯子内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下降 C蜡烛燃烧更旺,杯子内液面上升 D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上升 例 4 下列对于氢氧化钠溶液样品是否变质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均合理的是( ) A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

10、变质 B若样品部分变质,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C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D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例 5 小金通过图示装置验证 CO2能与 NaOH 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 20%NaOH 的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 Na2CO3外,则溶液中还存 在的溶质有_。

11、(填名称) 例 6 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潮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 3.0g 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 100g 溶液。然后缓慢滴入 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 pH 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 1 次 第 6 次 第 16 次 第 21 次 第 26 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 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第_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 m=_。 (3)样品中碳酸钠

12、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4)3.0g 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变式训练 练 1 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B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D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练 2 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体 NaOH 具有以下性质:白色块状固体;有腐蚀性;易吸收水分而潮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 A B C D 练 3 下列有关 NaOH 的实验方

13、案中,正确的是( ) A用 NaOH 固体干燥 CO2气体 B用酚酞溶液检验 NaOH 溶液是否变质 C用 CaCl2溶液除去 NaOH 溶液中的少量 Na2CO3 D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 NaOH 练 4 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固体,标签上写着“氢氧化钠”。为了检验里面是否还存在 NaOH,实验员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如图实验: (1)根据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说明样品中含有_(填序号) 。 ACaCl2 BNa2CO3 CNaOH DNa2CO3和 NaOH (2)如果白色沉淀中含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是_(填化学式) 。 练 5 为了证明 CO2和 NaOH 是否

14、发生了化学反应,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1)小明质疑如图实验还不足以说明 CO2和 NaOH 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为弥补如图实验不足,还可设计另一个实验,请简述实验过程_。 (3)实验后,向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观察到_现象,从而证明 CO2与 NaOH 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练 6 向 100g 稀 H2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20%的 NaOH 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 NaOH 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OA 段无沉淀产生,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加入镁粉的质量为_g; (3)求产生

15、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g?(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模块三:氢氧化钙 知识讲解 知识检测 氢氧化钙Ca(OH)2的个性及用途 1.氢氧化钙俗称 或 ,微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 ,具有腐蚀性。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现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用 Na2CO3溶液可以区分 NaOH 和 Ca(OH)2 。 3.实验室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建筑业制作三合土,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工业上制漂白粉等。 典型例题 例 1 某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氢氧化钙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例 2 冬春季节

16、,园林工人会给许多树的树干刷一段石灰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灰浆属于溶液 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 CaO C石灰浆可以防止树木上的害虫生卵 D一段时间后树干上的白色物质是 Ca(OH)2 例 3 下列关于 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 C可与 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波尔多液,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其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 CO2,与 CO2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例 4 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1)实验 A 中加入酚酞试液的目的是 。 (2)实验 B 中

17、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 C 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同学们对所得溶液的溶质(除指示剂外)成分进行分析后,确定该溶液中一定有_,可能有HCl为了确定可能物质是否存在,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铁粉 该溶液中一定有 HCl 这类废液会对水体产生污染,需要加入过量的_(填序号)调至中性后再排放。 A生石灰 B熟石灰 C石灰石 D稀硫酸 变式训练 练 1 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

18、的是( ) A B C D 练 2 NaOH 与 Ca(OH)2都是常见的碱,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的部分。下列相互代替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 Ca(OH)2代替 NaOH 做干燥剂 B用 Ca(OH)2代替 NaOH 处理废酸液 C用 NaOH 代替 Ca(OH)2做建筑材料 D用 NaOH 溶液代替 Ca(OH)2溶液检查 CO2 练 3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以土壤中含有硫酸为例) 。 (3)将浓盐酸、氢氧化钠、石灰水三种物质的溶液长期存放

19、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增大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练 4 同学们通过如图实验研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1)Ca(OH)2的水溶液显碱性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含有_(用符号表示) 。 (2)观察到试管 a 中有固体剩余,加热后固体_(填“消失”或“不消失”) 。 (3)试管 b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试管中所发生变化的实质是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1.碱的通性碱的通性 知识检测知识检测 1.碱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 OH,因而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例如: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都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

20、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室可用 NaOH 溶液来吸收大量的 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3)碱能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CuCl2 +2NaOH=Cu(OH)2+ 2 NaCl 现象:溶液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用途:可用于检验 Cu2+的存在。 FeCl3 +3NaOH=Fe(OH)3+ 3NaCl 现象:溶液中出现红褐色沉淀。用途:可用于检验 Fe3+的存在。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例 1-1. 【解答】解:A、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21、蓝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可以确定某物质属于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D、能跟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也可能是金属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例 1-2. 【解答】解:A、2NaOH+CuSO4Cu(OH)2+Na2SO4,其它可溶性碱溶液也能与硫酸铜反应,能反映碱的共性,故选项错误。 B、3NaOH+FeCl3Fe(OH)3+3NaCl,其它可溶性碱溶液也能与氯化铁反应,能反映碱的共性,故选项错误。 C、Ca(OH)2+Na2CO3CaCO3+2NaOH,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不能

22、与碳酸钠反应,不能反映碱的共性,故选项正确。 D、2NaOH+H2SO4Na2SO4+2H2O,其它碱也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能反映碱的共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例 1-3. 【解答】解:A、CsOH 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该选项说法正确; B、CsOH 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CsOH 溶液中含有 OH-,该选项说法正确; D、CsOH 与 CO2反应生成 Cs2CO3和 H2O,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例 1-4. 【解答】解:A、丙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戊组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

23、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变成红色,但是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能使指示剂变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但是碱溶液才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例 1-5. 【解答】解: (1)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中的一种碱是 NaOH。 故填:NaOH。 (2)根据反应将某种试剂加入碱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蓝,则该指示剂是石蕊试液。 故填:石蕊试液。 (3)若碱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和盐酸反

24、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故填:HCl+NaOH=NaCl+H2O。 (4)氯化铁能和溶于水的碱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因此反应中加入氯化铁溶液,能够观察到产生红褐色沉淀。 故填:产生红褐色沉淀。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变 1. 【解答】解:A、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C、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D、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

25、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变 2. 【解答】解:A、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碱溶液中都含有 OH-,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钡能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不能和硫酸钠反应,因此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 D、碱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变 3. 【解答】解: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的试管是 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D(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该选项说法正确; 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 G(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

26、钠)H(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 ,该选项说法正确; E 中,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F 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 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A 试管、E 试管) ,当向其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仍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紫色石蕊溶液,是因为 A 中稀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由红色变成紫色,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溶液显碱性,显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G 试管、H 试

27、管) ,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是因为 G 试管中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后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若将 E、F、G 试管实验后的液体都倒入同一只大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能使溶液变红色的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变 4. 【解答】解: (1)碱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分别是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和水,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均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盐和水。 (2)碱与

28、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盐和水,则 Ba(OH)2与 CO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CO2BaCO3+H2O。 (3)由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反应,但无明显变化;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则用 CO2鉴别 NaOH 和 Ca(OH)2两种溶液时,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钙溶液。 故答案为: (1)盐; (2)Ba(OH)2+CO2BaCO3+H2O; (3)氢氧化钙。 变 5. 【解答】解:第一步 Ba(OH)2属于碱。 故填:碱。 第二步 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故填:硫酸;产生白色沉淀;盐;取少量 Ba(OH)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铜溶液;产

29、生蓝色沉淀。 预测依据 预测化学性质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Ba(OH)2溶液中含有 Ba2+ 能够与含有 SO42的物质反应 取少量 Ba(OH)2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硫酸溶液,如果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则预 测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OH)2+H2SO4BaSO4+2H2O。 Ba(OH)2溶液中含有 OH- 能够与盐反应 取少量 Ba(OH)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铜溶液,如果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则预测成立。 2.2.氢氧化钠氢氧化钠 知识检测知识检测 氢氧化钠(NaOH)的个性及用途 1.俗称: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2.吸水性: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潮解,常用

30、作氧气、氢气的干燥剂,用手摸有滑腻感。 3.腐蚀性:氨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溶解有机物(如兔毛或全毛绒线),切不可接触皮肤,实验时需谨慎操作。 4.溶解性:极易溶于水,溶解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要密封保存。 5.变质: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变质生成碳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2NaOH+CO2 =Na2CO3 + H2O 6.用途: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例 2-1. 【解答】解:A、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或烧碱,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

31、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放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纺织、印染等工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例 2-2. 【解答】解: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例 2-3. 【解答】解:在一个盛有氢氧化钠

32、溶液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逐渐被消耗,且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会观察到火焰逐渐熄灭;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体体积逐渐减少,压强减小,杯子内液面上升。 故选:D。 例 2-4. 【解答】解:A、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所以滴加酚酞溶液,即使溶液变红,也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故错误; B、由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一定含有碳酸钠,滴入稀盐酸,应该是先没有气泡产生(此时和氢氧化钠反应) ,等到氢氧化钠反应完毕,才和碳酸钠反应,此时才会有气体产生。现象表述错误;故错误; C、

33、氯化钡溶液显中性,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变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因此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故正确; D、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已变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不能说明有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钡溶液也显碱性,因此不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故错误。 故选:C。 例 2-5. 【解答】解: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瓶内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后,氯化钙溶液进入左瓶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观察到氯化钙溶液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出

34、现白色沉淀。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 Na2CO3外,则溶液中还存在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 (1)CaCl2溶液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出现白色沉淀; (2)NaCl、NaOH。 例 2-6. 【解答】解: (1)第 16 次时,pH=7,溶液呈中性,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NaCl; (2)根据前两组数据,而第四组数据应该是总质量不变,所以 m=69.78g-5g=64.78g,即 m=64.78; (3)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50g+15g-64.78g=0.22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与碳酸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 y。 Na2CO

35、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7.3%y 0.22g x=0.53g,y=5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5.3%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35.3%; (4)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 15g-5g=10g。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z NaOH+HCl=NaCl+H2O 40 36.5 z 10g7.3% z=0.8g 3.0g 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0.8g2=1.6g 答:3.0g 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1.6g。 故答案为: (1)16; (2)64.78; (3)35.3%; (4)1.6g。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变 1. 【

36、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故选项说法正确。 B、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也可能是氧化钙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变 2. 【解答】解:由于氢氧化钠需密封保存,故其性质中与不密封相关的性质既是答案,氢氧化 钠固体在空气中吸水易潮解,且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

37、应是与密封相关。 故选:D。 变 3.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不能用 NaOH 固体干燥 CO2气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不能用酚酞溶液检验 NaOH 溶液是否变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在除去碳酸钠的同时,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可以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 NaOH,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变 4. 【解答】解: (1)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38、,说明溶液显碱性,故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虽然也显碱性,但由于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钙,所以溶液中无碳酸钠,故选 C; (2)氯化钙会与变质的样品中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若白色沉淀中只含有一种物质,一定含有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 故答案为: (1)C; (2)CaCO3 变 5. 【解答】解: (1)氢氧化钠溶液能与 CO2发生反应,瓶内气压降低,CO2能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也能使瓶内气压降低,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2)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实验过程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39、(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所以实验后,向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现象,从而证明 CO2与 NaOH 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 (1)CO2+H2O=H2CO3; (2)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同样的实验,看现象是否有差别; (3)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变 6. 【解答】解: (1)开始没有沉淀生成,说明硫酸过量,所以 OA 段是硫酸和 NaOH 溶液反应生 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2)生成沉淀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即为加入镁粉的质量,由图可知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

40、为 5.8g,所以加入镁粉的质量=100%5.8g=2.4g; (3)设氢气的质量为 x H2SO4+Mg=MgSO4+H2 24 2 2.4g x x=0.2g 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0.2g 故答案为: (1)H2SO4+2NaOH=Na2SO4+2H2O; (2)2.4; (3)0.2g 3.3.氢氧化钙氢氧化钙 知识检测知识检测 氢氧化钙Ca(OH)2的个性及用途 1.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微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具有腐蚀性。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Ca(OH)2 +Na2CO3=CaCO3+ 2NaOH,现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用 Na2CO3溶液可以

41、区分 NaOH 和 Ca(OH)2 。 3.实验室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4.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建筑业制作三合土,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工业上制漂白粉等。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例 3-1. 【解答】解: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钙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例 3-2. 【解

42、答】解:A石灰浆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故错误; 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 Ca(OH)2,故错误; C石灰浆可以防止树木上的害虫生卵,故正确; D氢氧化钙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一段时间后树干上的白色物质是CaCO3,故错误。 故选:C。 例 3-3. 【解答】解: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钙能与酸反应,可用于降低土壤的酸性,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钙可与 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波尔多液,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钙的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 CO2,与 CO2反应后产生碳酸钙沉淀,导致溶

43、液质量减小,说法错误; 故选:D。 例 3-4. 【解答】解: (1)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发生,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逐滴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时,证明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故填:证明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故填: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的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该无色溶液显中

44、性或酸性,确定该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钠、氯化钙,可能有 HCl;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铁粉,有气泡产生;故填:氯化钠、氯化钙;有气泡产生; 这种酸性废水会对水体产生污染,需要加入过量的石灰石处理后再排放,熟石灰和生石灰加入过量后,溶液显碱性,故填:C。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变 1. 【解答】解:区别两种碱,需要借助差异,而不是共性,所以要从钠离子和钙离子上入手。 A、盐酸虽然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但是没有反应现象,没法鉴别,故 A 错误, B、酚酞与遇碱变红色,氢氧化钠和澄清石灰水都是碱,没法鉴别,故 B 错误, C、石蕊遇碱变蓝色,氢氧化钠

45、和澄清石灰水都是碱,不能鉴别,故 C 错误, D、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出现沉淀,与氢氧化钠反应没现象,可以鉴别,故 D 正确。 故选:D。 变 2. 【解答】解:A、NaOH 在空气中易潮解,吸收水蒸气,而 Ca(OH)2无潮解现象,不能吸水,故 A 错误; B、Ca(OH)2和 NaOH 都能和硫酸反应,所以能代替,故 B 正确; C、NaOH 有腐蚀性,不能做建筑材料,故 C 错误; D、NaOH 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无现象,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故 D 错误; 故选:B。 变 3. 【解答】解: (1)石灰浆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

46、)2CaCO3+H2O。 (2)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H2SO4CaSO4+2H2O。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发生化学变化溶液质量增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每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能生成 100 份质量的碳酸钙,由质量守恒定律,溶液的质量减少。 变 4. 【解答】解: (1)Ca(OH)2的水溶液显碱性的主要原因是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OH-。 (2)观察到试管 a 中有固体剩余,加热后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加热后固体不消失。 (3)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固体逐渐消失;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变化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故答案为: (1)OH-; (2)不消失; (3)固体消失、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浙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