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酸的通性(第2课)讲义(含答案)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上传人:吹** 文档编号:217490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酸的通性(第2课)讲义(含答案)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3酸的通性(第2课)讲义(含答案)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3酸的通性(第2课)讲义(含答案)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3酸的通性(第2课)讲义(含答案)2022-2023学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31.3 酸的通性酸的通性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盐酸、硫酸、硝酸的学习掌握酸的通性; 2.会利用酸的通性分析问题; 3.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模块一:酸的通性 知识讲解 知识检测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 。 2金属 + 酸 = 盐+氢气 将锌、铁等金属放入酸中,有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能燃烧,并发出 的火焰,气体是 。这说明酸能和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写出锌与硫酸,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水 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硫酸中,铁锈会消失,并生成 色溶液,一段时间后会有气泡产生。 这说明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请

2、写出生锈的铁钉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碱+酸 = 盐+水 在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会溶解,变为蓝色溶液。 这说明酸能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请写出氢氧化铜和盐酸,氢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 。 5盐 +酸 = 新盐+新酸 在石灰石、大理石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该气体是 。 说明酸能和某些盐反应。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 典型例题 例 1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 ) A酸的溶液能够导电 B酸在水溶液里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C酸在水溶液里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 D酸能与指示剂发生反应 例 2 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

3、的是( ) A B C D 例 3 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 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Mg BFe2O3 CCO2 DKOH 例 4 根据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酸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填离子符号) (2)图中的 X代表一类物质,则 X为_(填物质类别) 。 (3)请写出符合性质,反应前后溶液颜色发生改变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例 5 调味剂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增强或增加食品的味道食醋是一种能增强食品酸味的调味剂,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 ,与我

4、们生活密切相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食醋能作酸味的调味剂,是因为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 CH3COO-和_(填离子符号) 。 (2)食醋的酸味能促进人胃酸的分泌,胃酸的成分是_(填化学式) 。 (3)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 (4)生活中常用酒来制取食醋,原理是酒中的 CH3CH2OH在酶的作用下与空气中 O2反应得到醋酸和另一种液体。已知在用酒制取食醋过程中,质量增加了 16kg,则所得食醋中醋酸的质量为_kg。 变式训练 练 1 在氧化镁金属锌硝酸钡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 B C D 练 2 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

5、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下列小明的观点错误的是( ) 选项 X的物质类别 观点描述 A 碱 若 X为 NaOH,则盐为 Na2SO4 B 金属氧化物 若 X为 Fe2O3,则盐为 FeSO4 C 盐 若 X为 BaCl2,则生成白色沉淀 D 金属 若 X为 Zn,则反应能够发生 AA BB CC DD 练 3 草酸是一种酸,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它是一些蔬菜(如菠菜)和草本植物(如秋海棠、芭蕉等)中常有的成分,它在工业中有重要的作用。请根据所学酸的性质推测,草酸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或用途是( ) A能用于除铁锈 B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C能用于除水壶内

6、的水垢 D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练 4 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 X是稀硫酸,a 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若 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 C若 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 D若 X是稀盐酸,d 不可能是单质 练 5 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能证明 A中反应发生的现象_。 (2)写出实验中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_(写一种即可) 。 (4)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 pH=2,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_种(溶质不计指示

7、剂与气体) 。 模块二:检验硫酸根离子与氯离子 知识讲解 知识检测 1.检验 Cl-: 取样,先加 ,观察有无 产生,再加稀硝酸,若沉淀 ,就证明有 Cl- 2.检验 SO42-: 方法一:取未知液少许,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明显变化(排除 Ag+、CO32-) ;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果出现 ,则说明未知液中一定有 SO42-。 (此方法适用范围是所有溶液) 方法二:取样,先加 Ba(NO3)2,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硝酸,若沉淀 ,就证明有 SO42-。 (此方法是教材中的方法,但不能排除 SO32-的可能) 3.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1)加入过量 Ba(NO3)2和稀硝

8、酸,过量 Ba(NO3)2目的是 ,稀硝酸为了除去溶液中 的干扰;如果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SO42-; (2)过滤生成的 BaSO4沉淀; (3)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溶液出现 ,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Cl-。 典型例题 例 1 某溶液呈黄色,小杰怀疑其含有氯化铁,欲通过检测氯离子进行初步判断,应选用的试剂是( ) ABa(NO3)2溶液和稀 HNO3 BAgNO3溶液和稀 HNO3 CNaOH溶液 DAgNO3溶液 例 2 某无色溶液 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 X 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酚酞溶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

9、的现象如下表所述,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 X是( ) 加入的物质 酚酞溶液 Fe2O3粉末 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无明显现象 A稀盐酸 B稀硫酸 CNaOH 溶液 DNa2CO3溶液 例 3 实验室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是 K2SO4AgNO3和 Na2CO3的溶液,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鉴别它们,这种试剂是( ) ABaCl2溶液 BKOH 溶液 C稀硝酸 D稀盐酸 例 4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均已略去) 先在试管中加入试剂乙,然后在试管中加入试剂甲,立即塞紧橡皮塞,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10、( ) A甲:Na2CO3、稀 HC1;乙:NaOH 溶液 B甲:Zn,稀 H2SO4;乙:Ba (NO3) 2溶液 C甲:MgO,稀盐酸;乙:AgNO3 D甲:Cu、稀 H2SO4;乙:BaCl2溶液 例 5 为检测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是否含有 SO42-,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方案 步骤 现象 结论 取样品。滴加 BaCl2溶液 对步骤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 SO42- 取样品,滴加过量_ 在步骤的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产生 废液中含有 SO42- 取样品,滴加 Ba(NO3)2溶液 对步

11、骤产生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含有 SO42- (1)方案的实验结论如果正确,步骤中滴加的物质是_。 (2)方案和中,结论不成立的方案是_,理由是 。 (3)方案的滤渣中,滴加稀硝酸是为了排除_的干扰。 变式训练 练 1 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小强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同种物质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练 2 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 、氢离子(H+)和氯离子(C1-) 。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氯离子的是

12、( ) A B C D 练 3 菁才中学初三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非常善于学习,他们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则该溶液肯定不呈碱性 B将少量稀盐酸滴在某固体上产生了气泡,则该固体肯定是金属 C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入 BaCl2溶液产生了不溶于稀 HNO3的白色沉淀,这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D在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再加 B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这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练 4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下述两个实验方案,并都认为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设计的方案一致,即可证明溶液中含有 SO42- 甲同学的方

13、案:溶液BaCl2溶液 白色沉淀加足量稀盐酸 沉淀不溶解 乙同学的方案:溶液加足量稀盐酸 无沉淀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原因是_。 练 5 有失去标签的硫酸、盐酸、氢氧化钠三瓶溶液拟用 BaCl2溶液和酚酞试液按下列步骤鉴别: (1)从三支试管分别移取各溶液少许作试样,向试样中分别滴加_,如发生的现象是 ,所取得溶液是 H2SO4,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将剩余的两种试样各取少许放入另外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_,如发生现象为 ,所取得溶液为 NaOH溶液。 (3)无明显现象的为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1.酸的通性酸的通性 知识检测知识检测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14、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2金属 + 酸 =盐+氢气 将锌、铁等金属放入酸中,有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能燃烧,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气体是 氢气 。这说明酸能和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写出锌与硫酸,镁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 H2SO4=ZnSO4+H2 、 Mg+2HCl=H2 + MgCl2 3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水 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硫酸中,铁锈会消失,并生成 黄 色溶液,一段时间后会有气泡产生。 这说明酸能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请写出生锈的铁钉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 3H2SO4 = 3H2O + Fe2(SO4)3 、 Fe+ H2SO4=FeSO4+H

15、2 4碱+酸 = 盐+水 在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中加入盐酸,沉淀会溶解,变为蓝色溶液。 这说明酸能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请写出氢氧化铜和盐酸,氢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的方程式: Cu(OH)2+ 2HCl=2 H2O+ CuCl2 、 2Fe(OH)3 + 3H2SO4 = Fe2(SO4)3+6 H2O 5盐 +酸 = 新盐+新酸 在石灰石、大理石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该气体是 CO2 。 说明酸能和某些盐反应。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 H2O+CO2。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例 1-1. 【解答】解: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

16、物,酸在水溶液里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故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故选:B。 例 1-2. 【解答】解:A、镁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能体现酸的通性,故选项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体现酸的通性,故选项错误。 C、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反应,不能体现酸的通性,故选项正确。 D、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能体现酸的通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例 1-3. 【解答】解:A、镁为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A 错误; B、氧化铁为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B

17、 错误; C、二氧化碳为非金属氧化物,不与酸反应,C 正确; D、氢氧化钠为碱,能与酸反应,D 错误。 故选:C。 例 1-4. 【解答】解: (1)酸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2)图中的 X 代表一类物质,则 X 为金属单质; (3)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后溶液变成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故填:H+;金属单质;Fe+2HClFeCl2+H2。 例 1-5. 【解答】解: (1)酸在解离时能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所以醋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CH3COO-和 H+;故填:H+;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由于氢元素显+

18、1 价,氯元素显-1 价,所以化学式是 HCl;故填:HCl; (3)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故填:40%; (4)设所得食醋中醋酸的质量为 x C2H5OH+O2CH3COOH+H2O 32 60 16kg x 解得:x=30kg 故填:30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变 1. 【解答】解:氧化镁、金属锌、氢氧化钡分别属于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碱,均能与稀硫酸反应,硝酸钡溶液与稀硫酸可以反应,但不是与 H+反应,而是硫酸根与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没有表现“酸的通性”。说法正确。 故选:C。 变 2. 【解答】解:A、若 X 为 NaOH,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盐为 Na2S

19、O4,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若 X 为 Fe2O3,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则盐为 Fe2(SO4)3,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 X 为 BaCl2,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则生成白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 X 为 Z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则反应能够发生,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变 3. 【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草酸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错误。 B、草酸是一种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故选项错误。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草酸能用于除水壶内的水垢,故选项错误。 D、草酸是一

20、种酸,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变 4. 【解答】解: (1)若 X 是稀硫酸,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 a 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故正确; (2)若 X 是稀硫酸,稀硫酸可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显黄色的硫酸铁溶液,因此 b 可能是氧化物,故正确; (3)若 X 是稀盐酸,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显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因此 c 可能是单质,故错误; (4)若 X 是稀盐酸,则 X 与 d 反应生成的蓝色溶液可能为含铜离子的溶液,而稀盐酸不能与铜发生反应,即 d 可能为含铜的氧化物或碱,但 d 不可能是单质,故正确。 故选:C。 变 5. 【解答】解: (1)滴有酚酞氢氧化钠

21、溶液呈红色,如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氢氧化钠消失则溶液会由红色变为无色,所以能证明 A 中反应发生的现象是红色消失或红色褪去; (2)所列的物质中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该物质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CuO+2HClCuCl2+H2O; (3)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金属单质且该金属的活动性排在氢的前面,所以该固体可以是 Mg 或 Al 或 Zn或 Fe(镁或铝或锌或铁)等; (4)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 pH=2 则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溶液存在的溶质主要有氢氧化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生物氯化钠,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铜,金属单质与盐酸反应生成的

22、盐,还有剩余的盐酸共四种; 故答案为: (1)红色消失或红色褪去; (2)CuO+2HClCuCl2+H2O; (3)Mg 或 Al 或 Zn 或 Fe(镁或铝或锌或铁)等; (4)四。 2.2.检验硫酸根离子与氯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与氯离子 知识检测知识检测 1.检验 Cl-: 取样,先加 AgNO3,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就证明有 Cl- 2.检验 SO42-: 方法一:取未知液少许,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明显变化(排除 Ag+、CO32-) ;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未知液中一定有 SO42-。 【此方法适用范围是所有溶液】 方法二:取样,先加 B

23、a(NO3)2,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硝酸,若沉淀不溶解,就证明有 SO42-。 【此方法是教材中的方法,但不能排除 SO32-的可能】 3.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1)加入过量 Ba(NO3)2和稀硝酸,过量 Ba(NO3)2目的是排除溶液中可能存在的 SO42-,稀硝酸为了除去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如果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SO42- (2)过滤生成的 BaSO4沉淀 (3)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Cl- 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例 2-1. 【解答】解:A、加入 Ba(NO3)2溶液和稀 HNO3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

24、淀,则证明黄色 溶液中含有 SO42-离子,故选项错误; B、加入 AgNO3溶液和稀 HNO3后,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证明黄色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故选项正确; C、NaOH 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但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银能够和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沉淀,不能确定氯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例 2-2. 【解答】解:X 中加入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现象,可排除选项 C;向 X 溶液中加入 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可排除 Na2CO3溶液和 H2SO4,原因是 BaCl2分别与二者反应均生成沉淀,可排除选项 BD,只有X 为稀盐

25、酸,可溶解氧化铁,与氯化钡不反应,遇酚酞无现象, 故选:A。 例 2-3. 【解答】解:A、BaCl2溶液与 K2SO4AgNO3和 Na2CO3的溶液分别混合时,都能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无法鉴别三种溶液; B、KOH 溶液与 K2SO4和 Na2CO3的溶液混合时,均因不能反应而无明显的现象,所以,也不能鉴别三种溶液; C、稀硝酸只能与 K2SO4AgNO3和 Na2CO3的溶液中的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而与另两种溶液不反应而无明显现象,所以,不能鉴别三种溶液; D、稀盐酸与 K2SO4AgNO3和 Na2CO3的溶液中的碳酸钠溶液能产生气体、与硝酸银溶液形成白色沉淀、而与硫酸钠溶液不能反应

26、而无明显现象;所以,可以鉴别三种溶液; 故选:D。 例 2-4. 【解答】解:A、I 中 Na2CO3和稀 HCl 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气体排不出去,气压增大,将 I 中的氯化钠、或者未反应的盐酸压入中 NaOH 溶液,盐酸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浑浊,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 B、I 中锌和稀 H2SO4反应会生成气体氢气,试管内气压增大,将生成的硫酸锌和稀 H2SO4压入中,二者均会与 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符合实验现象,故 B 正确; C、I 中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无气体生成,所以 I 中液体不

27、会进入中,故无白色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故 C 错误; D、I 中铜和稀硫酸不会反应不会有液体被压入中,溶液不会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 D 错误。 故选:B。 例 2-5. 【解答】解: (1)检验硫酸根离子是利用与钡离子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所以实验中加入的是盐酸,一个目的是提供酸环境,二是排除银离子的干扰; (2)根据方案中取样品,滴加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对步骤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即白色沉淀不溶解,因为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个:硫酸钡和氯化银,加入氯化钡溶液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有可能是氯化银,只要有银离子存在就行,所以该方案

28、不合理; (3)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但碳酸钡沉淀溶于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硝酸,所以加入硝酸是为了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故答案为: (1)稀盐酸; (2)方案不能排除 Ag+的干扰; (3)CO32- 变式训练变式训练 变 1. 【解答】解:A、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均有气泡产生,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均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

29、钡白色沉淀,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变 2. 【解答】解:浓盐酸瓶口的白雾是由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 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所以涂有紫色石蕊的表面皿接触到“白雾”会变红,能证明“白雾”呈酸性,从而可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涂有硝酸银溶液的表面皿遇白雾会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可说明白雾中含有氯离子; pH 试纸可测量白雾的 pH,从而可判断白雾(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的盐酸小液滴)呈酸性,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不能证明氯离子存在; 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涂有氢氧化钠和酚酞的表面皿是红色的,盐酸的小液滴能与氢氧化钠

30、反应,使溶液碱性消失红色褪去,从而可证明“白雾”呈酸性,含有氢离子,不能证明含有氯离子;观察选项可得答案。 故选:B。 变 3. 【解答】解:A、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遇中性和酸性溶液均不变色,所以在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不变色,则该溶液肯定不呈碱性,故说法正确。 B、金属(氢前)与碳酸盐遇盐酸均会生成气体,所以某物质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无色气体,不能证明该固体肯定是金属,故说法错误。 C、某溶液中滴加 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 HNO3的白色沉淀,因为氯化钡提供了钡离子与氯离子,所以该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也可能是氯化银,因此不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说法正确。 D、在某无色溶

31、液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说明该溶液中不含有碳酸根离子和银离子,再加 B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能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说法正确。 故选:B。 变 4. 【解答】解:对于甲同学,先加氯化钡会生成白色沉淀,硫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银离子也会与氯离子生成沉淀,加盐酸沉淀都不溶解;对于乙同学,加盐酸没有沉淀,说明了不存在银离子,再加氯化钡会生成沉淀,就只能是硫酸钡沉淀。 故答案为:乙;甲不能有效地排除银离子的干扰,而乙可以排除银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变 5. 【解答】解:硫酸会与氯化钡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酚酞遇碱变红色,所以可以先借助氯化钡鉴别出硫酸,然后再借助酚酞鉴别出氢氧化钠,最后无明显现象的是盐酸 故答案为:BaCl2溶液;白色沉淀;BaCl2+H2SO4=BaSO4+2HCl;酚酞试剂;试剂变为红色;盐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科学 > 浙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