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5828 上传时间:2020-10-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1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时空坐标 主要线索 119 世纪中期至 20 世纪中叶,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由于外来文化介入以及崇洋习 气的熏染,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突出特征。 2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 3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在民众 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20 世纪末以来,在信息浪潮的冲击下,互联网正在迅速改变着民众 的生活。 第第 11 课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 变化的史实,探讨

2、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掌握近代社会状况和社会变化, 理解近代社 会生活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色彩。 2.掌握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理解社会生活 的时代特征,分析其原因。 一、贫穷落后的旧中国 1社会状况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经济落后,贫富悬殊。 (2)社会生活条件差:除少数大城市外,人们没有照明用电,没有自来水;卫生医疗设备落后, 传染病流行。 (3)丑恶的社会现实和贫穷困苦的生活,扭曲了人们的思想,封建、迷信、愚昧、保守的社会 习俗根深蒂固。 2近代生活的变化 (1)19 世纪五六十年代,沿海沿江地区的大城市,出现了洋楼房、大马路、火车和汽车、电灯 和电话。 (2)辛亥革命

3、后,提倡移风易俗;男人剪辫,女人禁止缠足,新式礼服取代官服官帽,人际间 的称谓和婚丧嫁娶的礼仪也发生变化。 3特点:贫穷落后的面貌仍然没有改变,社会生活充满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色彩。 思维点拨 (1)我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的产物, 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渐进的过程,呈 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3)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 陆地区却变化不大。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

4、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深化理解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表 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 其典型特征。 (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 习惯坚如磐石。 (4)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工商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的传入等。 (5)趋势: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新中国的新生活 1改革开放以前,人民生活还不富裕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5、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2)表现 城镇居民生活必需品,只能凭票证限量供应。 广大农村,不少农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人们生活简朴,穿着样式和颜色都比较单一。 2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 (1)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2)表现 服饰:人们的穿着发生了根本变化。 饮食:粮食基本实现自给;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科学卫生的饮食习俗正在形成。 居住:城乡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判断正误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大影响了中国 人

6、的社会生活。( ) 归纳总结 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 (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 (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三、新社会的新习俗 1变化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条件改善和文化教育普及,人们精神面貌发生了 巨大变化。 2表现 (1)旧习俗逐步消除,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勤劳节俭,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正在形成。 (2)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广大妇女获得解放,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大家庭向着小家庭发展。 (4)传统的年节习俗在继承中得到新发展,

7、既保存优良的民族文化,又注意与世界接轨;节日 生活丰富多彩。 轻巧识记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问题思考 材料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 绒服、西服、呢子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多元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 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 针对练 下图是图画日报20 世纪初的一则图文报道。图中一群上海女性身着旗袍骑着 自行车外出。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新潮人士已经遍及城乡 B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西方文明

8、影响国人生活 D新式交通工具广泛使用 答案 C 解析 “图中一群上海女性身着旗袍骑着自行车外出”表明新潮人士出现在城市, 故 A 项错 误;“图中一群上海女性身着旗袍骑着自行车外出”这是社会习俗的变化,无法体现自由平 等观念深入人心,故 B 项错误;自行车是从西方传入的,旗袍吸收了西式服饰的特点,表明 国人生活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故 C 项正确;民国时期新式交通工具开始出现,并没有广泛使 用,故 D 项错误。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一 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 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 切勿误

9、会惊疑。辛亥革命四川军政府取缔编结发辫告示 应用 1 材料一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政府颁布法令革除旧习,该材料说明政府政策会影响社 会生活的变迁。 材料二 中国之陷于异族,则衣服必稍变矣。然元之窃据,不过数十年之久,即为我汉人所 扑灭,未有若满清之盘踞二百五十余年,而以半边和尚贻羞我汉人,如今日之甚者也。诸君 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 初不先变发。发短不可以骤长,不可以骤长,则面目形状既变,衣服装束不得不随之而变, 衣服装束变,而行为政法皆不得不变矣。惜乎未能先事于斯,遂令一往无余也。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 应用 2 材料二以“断发易服”

10、为中心进行论述,将发辫视为异族统治和民族压迫的重要标 志,并将发辫与国家政治联系起来,百日维新的失败即被归咎为“变法之初不先变发。”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一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 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 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应用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领域,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答案 变化领域: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 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

11、。 材料二 缠足是妇女的一部血泪史。清朝末年,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兴起了种种 变革。随着变革的开展,社会逐渐意识到妇女的地位,为此,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规模大、 时间长的反缠足运动,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它对妇女解放,提高妇女地位有重要作用,也促 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朱升芹近代妇女反缠足运动 应用 2 依据材料二说明废止缠足的影响。 答案 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有利于妇女身心解放;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社会影响和认识 (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2、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 趋科学合理。 (2)认识 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 化是有限的。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针对练 1912 年 9 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 至不可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

13、多样化 答案 D 解析 改革开放以后追求时尚成主流, 故 A 项错误; 东西文明碰撞, 中西服饰相互吸收融合, 故 B 项错误;C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由材料“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 庞杂至不可状”可知是因为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故 D 项正确。 1(2018 内蒙古学业水平测试)1859 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到很多中国姑娘 的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 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这反映了( ) A习俗变迁实现女性解放 B西方文明影响生活习俗 C政府明令废止女子缠足 D习俗变迁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

14、 B 解析 由材料中的时间“1859 年”和“曼彻斯特式的头巾”可知,这是鸦片战争后,受西方 工业文明的影响,通商口岸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 B 项。 2. (2018 海南学业水平测试)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具备多元性和发展性。下图是近代经过改良 的旗袍。最早与旗袍名称相关的民族是( ) 近代旗袍 A汉族 B蒙古族 C回族 D满族 答案 D 解析 旗袍是在满族旗服的基础上结合西方近代服饰进行的改造,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征, D 项正确。 3 (2019 海口高一检测)“黄金周”假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 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 展。它透露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 ) 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

15、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 D“黄金周”假日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答案 A 解析 “黄金周”假日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 常生活的一部分,故 A 项正确。 4(2019 临沂高一检测)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政府倡导发起“菜篮子工程”,当时的主要 目的是( ) A促进农村蔬菜生产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 D促进城镇居民的消费 答案 C 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追求饮食的质量,故选 C 项。 5(2018 南昌高一期末)1919 年 6 月,曾参加过

16、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 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情况,对魏肇文登报毁婚表示不满,希望通过法庭解决家庭纠纷。这件 事在当时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对材料理解比较全面的是( ) 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民主法治,深入人心 C妇女解放,潮流涌动 D社会观念,碰撞转型 答案 D 解析 材料既反映了女子思想的解放, 也可以看出旧的婚姻观念习俗依然存在, 故 D 项正确。 6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长袍马褂 中山装、西装等 中餐 西餐 马车、轿子 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

17、由恋爱、新式婚礼 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 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 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摘选自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发生变化的外部因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答案 (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姻习俗。 (2)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留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外部因素:受西方工业文明 的影响。 (3)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中国 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北师大版 > 必修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