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53220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图文材料,阐述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根据资料,分析影响 太阳辐射的因素。3.掌握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2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2)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判断 1太阳辐射强的地区,热量一定丰富。(

2、) 2地球上的能量全部来自太阳辐射。( ) 3矿物燃料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大气 (1)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个圈层。 (2)特征 亮度 厚度 密度 温度 观测 光球层 最强 约 500 千米 大 低 肉眼直接观测 色球层 较弱 约几千千米 小 高 在日全食时或者用特制的望 远镜才能看到 日冕层 极弱 几个太阳半径 最小 最高 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 仪才能用肉眼看到 2.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 (2)类型及分布 类型 太阳黑子 太阳耀斑 日珥 日冕物质抛射 分布 光球层 色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太阳黑子的多少

3、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数量具有周期性变化。 太阳大气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流被称为太阳风。正常情况下,地球的 磁场能够阻挡太阳风,使地球免受太阳风的危害。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动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2)扰动地球的大气层,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3)当这种扰动足够强烈时,还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 害性的影响。 判断 1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是光球层。( ) 2太阳黑子是黑色的。( ) 3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 4日冕物质抛射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 5极光现象出

4、现在高纬地区的夜晚。( ) 探究点一 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我国太阳 能发电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了解太阳辐射分布状况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下 图是世界和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图。 1根据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分析,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案 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高山、高原地形区一般太阳辐射总量丰富。 2推测世界的太阳能电站分布有什么特点?原因有哪些? 答案 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副热带地区、人口稠密区。因为这些地区天气晴朗,太阳能 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对能源需求大;常规能源相对不足。 3我

5、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省区是西藏自治区,而不是纬度较低的海南省,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与海南省相比,西藏自治区地处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 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污染轻,大气透明度好,尘埃 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4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的地形区是四川盆地, 而不是纬度较高的东北平原, 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与东北平原相比,四川盆地地形封闭,云层较厚,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 度弱,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小。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2)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019 江西省南昌

6、市联考)下图是“我国 30 N 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 13 题。 1图中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两地是( ) AA 地与 B 地 BA 地与 C 地 CC 地与 D 地 DB 地与 C 地 2从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的角度考虑,图中四地最适宜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地点是( ) AA 地 BB 地 CC 地 DD 地 3造成 C 地比 A 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的原因主要是( ) 地形 河流 天气状况 纬度 A B C D 答案 1.B 2.A 3.C 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A 与地 C 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第 2 题,图示 A 地年太 阳辐射总量最大,最适宜修建太阳能发

7、电站。第 3 题,根据经纬度判断,A 地位于我国青藏 高原地区, 海拔较高, 空气稀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C 地位于我国四川盆地,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气较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少。 太阳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虽然到达地球的能量只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二十二亿分 之一,但对地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45 题。 4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能维持地表的温度 B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地下,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地表环境产生影响 5

8、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答案 4.B 5.D 解析 第 4 题,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煤和石油等矿物燃 料虽来自地下,却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故选 B。第 5 题,赛车使用的 能源是加工提炼后的石油,煤球炉利用的能源是加工后的煤炭,均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 并积累的太阳能;太阳能电池直接利用太阳辐射。地热发电是利用地球内能,其来自地球内 部,不是来自太阳辐射。选 D。 探究点二 太阳活动与地球 2017 年 9 月,太阳活动剧烈,喷发了 27 个中等级、4 个 X 级的太阳耀斑,并在 9 月 6 日至 10 日期间

9、释放了数个强烈的日冕物质抛射(CME)。太阳耀斑是太阳爆发的强烈辐射,而 日冕物质抛射就如其名字一样, 是日冕层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 这些物质的速度小于光速, 大约一到三天抵达地球,导致了地球上大规模的极光爆发。 1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标出对应的太阳活动。 答案 太阳黑子 太阳耀斑、日珥 日冕物质抛射 2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一般被认为是太阳活动的周期。 下图是“18 世纪以来的太阳黑子数”, 根据该图计算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提示:找出最左侧和最右侧波谷的年份,数出这两个年 份间波峰的个数,计算相邻两个波谷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答案 最左侧波谷的年份约为 1710 年,最

10、右侧波谷的年份约为 2010 年,两个年份间波峰的 个数为 27 个,相邻两个波谷间的平均时间间隔为(20101710) 2711.11,即太阳黑子的变 化周期约为 11 年。 3完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答案 无线电短波通信 磁暴现象 极光 4当太阳活动达到高峰年时,你认为哪些部门应该做好防范工作? 答案 通信、航天、气象、交通、电力等部门。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活动类型 位置 形态 活动特征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 光球层 黑斑点 温度比光球层表 面其他区域低 太阳黑子、耀斑增多 电磁波扰动地球大气 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 影响; 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 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 产生磁暴现象;

11、 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 电粒子与极地高层大 气碰撞产生极光 太阳耀斑 色球层 大而亮的斑块 色球层太阳大气 高度集中的能量 释放过程 日珥 色球层 喷射的气体呈 弧状 日冕物质抛射 日冕层 带电粒子脱离太阳飞向宇宙空间 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据此完成 67 题。 6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分别出现在( ) A层 B层 C层 D层 7下列现象主要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 ) A火山活动频繁 B地球磁暴现象 C闭路电视信号中断 D极地冰川融化 答案 6.C 7.B 解析 第 6 题,读图可知,图中层是太阳内部圈层,层是光球层,层是色球层,层 是日冕层。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

12、色球层,即分别出现在层。第 7 题,火 山活动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A 项错误;太阳活动增强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 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B 项正确;太阳活动能够扰乱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 受到影响,闭路电视是有线通信,C 项错误;极地冰川融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与太阳活 动关系不大,D 项错误。 读“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温带乔木年轮宽度相关性曲线图”,完成 89 题。 8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呈负相关 B呈正相关 C成反比 D没有相关性 9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乱地球的电离层 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答案 8.B 9.A 解析 第 8 题, 由图可以看出, 太阳黑子相对数越多, 树木年轮宽度就越大, 二者呈正相关。 第 9 题,此图说明了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树木生长的关系,而地球气候是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 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人教版(新教材) > 必修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