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不懂就要问不懂就要问 这是本套教材编排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在课题序号旁用了星号标明。课题下方的学习提 示明确了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课后两个泡泡提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与精读课文 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略读课文主要 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 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运用。 在正式学习课文之前, 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是极为重要的。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 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描绘
2、的是孙中山在先生跟前背书的情景,第二幅描绘的是孙 中山向先生提出问题后,先生和他对话的情景。插图内容与故事内容相互对应,有助于学生 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1会认“诵、例”等生字,掌握多音字“背、圈”。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 3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地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地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难点 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学习中,没有要求会写的字。会认的字中,“背、圈”是本课要求掌握的多 音
3、字,可通过组词和字意来读准,“挨”在本课中不作为多音字讲解,但“挨打”这个词容 易误读,教师在生字教学中注意强调。“戒尺”等与私塾有关的词语,可以结合插图了解其 意思。 2阅读教学 课后两个学习泡泡提示了略读课文的两个学习方法,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按要求进行。初 读时, 可以读得粗略一些, 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 个别的词语不理解, 也没有关系。 教学时,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 概括。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再读课文,圈画出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 词语和句子,聚焦“孙中山与众不同”这一核心观点交流体会。 3表达运用 画出
4、有新鲜感的句子,圈出自己觉得陌生的或有意思的词语,借助课文插图想想意思, 并与同学简单交流自己的理解。 1准备一些与孙中山相关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1 课时 板块一 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提问,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县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生活的课文。(板书课题:不 懂就要问) 3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要懂得使用工具书。要求做到通顺、 流畅地默读课文。 板块二 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自己不会读或者读错了的生字。给不认识的字
5、注音。 2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教师要强调易读错的词语,如“糊涂”“戒尺”“挨打”。 3教学生字。重点教读多音字“背、圈”。可以通过生字的不同含义、选择正确读音、 词语搭配来区分多音字的读音,进而加强记忆。 背:A.b i Bbi 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终于把这篇文章背(A)得滚瓜烂熟了。 她背(B)着一个精致的挎包在街上散步。 圈:A.qun Bjun Cju n 石块在水面激起一圈(A)圈波纹。 猪吃完食后乖乖地走到猪圈(C)里,懒洋洋地躺下了。 晚上,牧羊人把羊赶到羊圈(C)里圈(B)起来。 4对于本课的其他生字,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加强记忆。如给生字和正确读音 进行连线,点名让学生回答
6、,教师再纠正。 5在教学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在阅读中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 事情,并说一说对这件事的看法。 课文主要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对背诵的内容不理解,主动向先生请教的事。 看法:我认为孙中山先生做得对,对不懂的问题就要敢于请教。 板块三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孙中山为什么要向先生提问? 因为孙中山已经会背书了,可是并不懂书中说的是什么意思。 2孙中山不懂书中的意思,他是怎么做的? 他“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希望先生能给他解答疑惑。 3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壮着胆子”问先生问题呢? 因为先生只让学生背书, 并不打算给学生讲解。 孙中山这一问, 觉得是违逆老师的指令
7、, 因此心里很紧张、害怕,怕被老师训斥。 4默读第 37 自然段,思考问题,并说一说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1)当孙中山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先生和同学们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同学们: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都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厉声责问孙中山。 (2)“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是什么样子的?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这句话表示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连根针掉地上都听 得见。 (3)观察文中第二幅插图,猜一猜“戒尺”是拿来做什么的? 戒尺是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的木板。 文中的先生拿着戒尺“厉声”责问孙中山, 表示孙中山可能要挨罚了。 (4)孙中山大胆向先生
8、提问的结果是什么?他挨打了吗?为什么? 先生给大家讲解了书中的意思,大家都听得很仔细。孙中山没有挨打,因为他能一字不 漏地背出书上的内容,说明他完成了先生交代的任务,在进一步思考后依然不能理解意思, 这才提出想要知道意思的要求的。先生也没有理由惩罚他。 5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问题:为什么孙中山也怕挨打,却还是要向先生提问呢?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不懂就 要问 私塾读书 死记硬背 敢于提问 虚心请教 刻苦学习 勤学好问 2小结:不懂就问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如果
9、遇到了难题, 在积极动脑思考的基础上,能够勇敢发问,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知识。 完成教材 11 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个道理。 在教学中,引用课外资料,加深学生对主人公的认识。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默 读课文的能力,迁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课文时,通过提问的形式,激发了学生 钻研的乐趣,学生为寻找问题而认真思考,老师则从说教中解脱出来,从多层面、多角度去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使之在教学进程中获得解决,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能引起学生思考, 提升课堂活跃氛围,是非常可取的。 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教师应起到提点的作用,给予学生足够多的发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