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上传人:画** 文档编号:149069 上传时间:2020-08-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7课 听听秋的声音 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 听听,秋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体裁是一首儿童诗。诗歌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 大树的唰刷声、蟋蟀的、大雁的叮咛和秋风的歌吟,说明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 物中,需要我们细细聆听。这篇诗歌语言精练,表达富有韵味,展现了秋天的生机和活力。 诗歌共 6 小节。第 15 小节分述,最后一小节总结全诗。作者抓住大自然中的大树、 蟋蟀、大雁、秋风的声音,写出了秋天的美丽。其中,第 1、2 小节都是先发出 “听听,秋 的声音”的邀请, 接着聚焦某一事物的动作, 然后以拟声词具象地描述声音。 诗歌用词优美, 想象丰富。拟声词“唰唰”“”将秋天的声音具象化;“大树抖抖手臂”

2、,让我们仿佛 看到黄叶飞舞的宜人秋色;“大雁追上白云”,展现的是秋高气爽、雁群南飞的开阔景象; “秋风掠过田野”,呈现了稻谷飘香、金风送爽的画面。诗歌借声音绘秋景,画面具有动态 的美感,突显了秋天的神韵和活力。 1认识 “抖、蟋、蟀” 等生字,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叮咛” “歌吟”等词 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 1认识“抖、蟋、蟀”等生字。 2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叮咛” “歌吟” 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

3、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仿写诗歌。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词语,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识记:通过生字组词进行认读, 如“抖”可以组成“抖动”“发抖”。通过图片来识记,如“蟋蟀”。通过表演加深印 象,如“吟”可以让学生表演“吟诵古诗”或“吟唱歌曲”。借助语境理解词意,如“歌 韵”一词可以结合诗句“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进行理解,意思是指好听的歌声。 2阅读教学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要充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师尽量放手,以学生的自 主学习和交流为主,做适当的点拨。初读诗歌之后,可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提示并相互交流: 在诗中,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比如:大树的

4、“唰唰”声、蟋蟀的“”声、大雁的 叮咛声、秋风的歌吟声。接着,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说说读到这些秋的声音,眼前展现了什 么画面。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把透过声音想到的画面说清楚。比 如,从第 1 小节中,仿佛看到一阵阵秋风吹过,黄叶离开了大树飘落下来的情景;从大雁撒 下叮咛这部分,仿佛听到大雁对地面上的动物植物朋友们说的话。这个环节的交流,要充分 体现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交流的过程也为后面理解“叮咛”“歌吟”等词 语奠定基础。教学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让学生根据诗歌的感情基调, 自己揣摩朗读,教师再适时指导,注意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表达

5、运用 教学时,应该在阅读中了解诗歌语言,积累诗歌语言,学会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 的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在课外留意秋天更多的事物和景象, 自己进行仿写或者进行诗歌创作。 还可以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1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话音、歌韵、叮咛、掠过、饱满”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作者毕国瑛。 3搜集蟋蟀、大雁、田野、音乐厅的图片。 4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 1 课时 板块一 音乐导入,引入课题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6、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听到的是不是相同,想知 道吗?(板书课题) 5作者介绍。 毕国瑛,山东人,1980 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当代诗人、作家。 板块二 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并把自己 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2指导学生在词语情景中识字。如:抖动、蟋蟀、振动、韵母、掠过、吟唱、辽阔。也 可以结合偏旁部首给学生进行归类指导:“抖、振、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带有 “ 扌”, 这三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生字。 “蟋、 蟀”的偏旁都带有“虫”, 和昆虫有关。 “吟” 的偏旁带有“口”,说明和嘴有关。 3指

7、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同时让学生画出难理解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运 用多种方法去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借助图片了解“蟋蟀”“大雁”“音乐厅”;通过找近义 词理解“道别”的意思(道别告别); 借助语境理解词意, 如“歌韵”一词可以结合诗句“是 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进行理解,意思是指好听的歌声;联系生活实际(出去玩时,父母反复说 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理解“叮咛”的意思。 4全班齐读课文。找出表示声音的词语。让学生想想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这种声音,也 可以再说一说其他表示声音的词语。 课文中的拟声词:唰唰、。 其他拟声词:汪汪、吱吱、咕咕、呼呼、啪啪、呱呱。 板块三 品味诗句,交流体会 1学习第 1

8、4 节诗歌。 (1)作者在这四节诗歌中,主要写了哪些声音?找出关键词概括。 黄叶(唰唰) 蟋蟀()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2)这几节诗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品味修辞手法的作用。 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如第 1 节诗中,作者把大树当成人来写,可以“抖 抖手臂”,黄叶可以“道别”,让我们仿佛看到秋风中树枝摇曳,一片片黄叶随风飘落,并 与大树告别的动态画面。第 2 节诗中“蟋蟀可以唱歌,与阳台告别”。第 3 节诗中“大雁可 以叮咛”也都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第 4 节诗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自 然比喻成了音乐厅,说明秋天的大自然有许多动听的声音,它们就像

9、美妙的音乐,值得我们 去欣赏。 (3)朗读指导。 第 1、 2 小节, 可以在 “大树”和“蟋蟀”后面稍停顿, 把“抖抖”和“振 动”两个动作突显出来;“唰唰”“”等拟声词可以读得轻快一些,表现秋天的活力; “道别的话音”“告别的歌韵”,可以读得稍慢,表现不忍告别的依依之情。之后的几个小 节, 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朗读实践, 并交流如何读好诗歌。 比如, 第三小节 “暖暖的叮咛” “丰收的歌吟” 可处理成童音,读出叮咛的温暖之感和丰收的喜悦之感。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大雁对小伙伴们说的内容。 大雁会对白云说:“再见,我亲爱的朋友,好好保重,明年再相会。” 大雁对青蛙说:“青蛙,我们

10、明年见。” 大雁对蚂蚁说:“快准备粮食吧,别偷懒,再见了!朋友们。” (5)让学生说一说大自然中, 人们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 2学习第 5、6 节诗歌。 (1)第 5 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品味其作用。 作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说明大自然里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秋叶告诉人们秋天来了, 秋花传递着秋的信息,农民伯伯脸上的汗水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每一颗饱满的 谷粒告诉人们丰收的喜悦。 (2)练一练,仿照第 5 节,写一写自己在哪里听到过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_, 在_, 在_, 在_。 (3)通过第 6 节的诗歌内容,我们可以发现秋声的什么特点? 这

11、句话从侧面写了秋声来无影去无踪的特点。“匆匆”提醒我们要珍惜秋的声音,珍惜 美好的大自然。 板块四 课文总结,表达运用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回顾诗歌内容。 听听,秋的声音 听得见的声音 黄叶 唰唰 蟋蟀 口瞿口瞿 大雁 叮咛 秋风 歌吟 音乐厅 听不见的声音 叶子里 小花上 汗水里 谷粒里 万物中 秋天来去匆匆:短暂珍惜 声音美妙 秋天美好 2总结:这首诗歌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第 14 节中 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听的无声的声音,这其 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12、之情。 3表达运用。秋的声音实在是太丰富、太美妙了。拿出你们的笔,我们也来描绘下秋天 吧。 (1)请同学们想象,秋的声音还在哪里呢?仿照第 1、2 小节的句式说一说。 (2)6 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节,合成一首。(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完成对应训练。 本课是一篇儿童诗。 诗是语言的艺术, 儿童诗应该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 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 时得到美的享受。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需要引 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秋天还有哪些特有的声音,并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另外就是引导学 生要学会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这样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三年级上册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