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课 后赤壁赋,专题四 游 记,自学 预习区,互动 探究区,内容索引,拓展 提升区,自学 预习区,文史知识,1.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参加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
2、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2.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为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的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
3、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3.家庭聚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踱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她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一拂石
4、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啼香。”,4.东坡隐居的传说 苏东坡被贬谪黄州,某天与几个朋友在江上饮酒说话,不觉已经入夜,看江天一色,风露浩然,他有所触动,填了一首临江仙夜归临皋词,下阕云:“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榖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上阕为: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写完之后,与客人们高声唱了几遍,这才各自散去。第二天不知道怎么一传,很多人就嚷嚷:苏东坡已经把冠服挂在江边,坐一艘小船长啸而去,不知逃到哪里隐居去啦!郡守徐君猷听了是又惊
5、又怕,担心真的走失了这个罪人,急急忙忙赶到苏宅察看,却见苏先生还酣睡未醒呢。“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只是一时兴起说说罢了。然而这件事传得非常邪乎,连远在东京汴梁的宋神宗都听说了,也将信将疑的。,元丰三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他重游赤壁又写下了后赤壁赋。 这篇文章描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江岸及其寥落幽峭的气氛,写出了独自登高引起的悲戚心情。最后以白鹤道士的虚幻梦境结尾,于空灵奇幻中寄托超尘绝俗之想,笔调迷离惝恍,引人遐思。文章精于体物,写景极佳;深于寄托,寓意旷远。
6、,题目解说,基础梳理,1.读准字音 (1)黄泥之坂( ) (2)松江之鲈( ) (3)攀栖鹘( ) (4)俯冯夷( ) (5)玄裳缟衣( ) (6)戛然( ) (7)翩跹( ) (8)畴昔( ),bn,l,h,o,pn,ji,xin,chu,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之,顾而乐之,行歌相答:_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_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_赤壁之游乐乎:_,代词,指景色,代词,指酒,代词,指道士,助词,的,(2)而,予乃摄衣而上:_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_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_ 掠予舟而西也:_,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顺承关系,(3)
7、曾,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_ _ 相逢何必曾相识:_ 曾不若孀妻弱子:_,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副词,曾经,副词,竟然,(4)望,是岁十月之望:_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_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_,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动词,盼望,期望,名词,希望,打算,(5)披,披蒙茸:_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_ 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_,动词,拨开,动词,翻阅,动词,穿,(6)止,听其所止而休焉:_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_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_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_,动词,停止,动词,阻止,副词,仅仅,只是,语气词,不译,(7)顾,顾而
8、乐之,行歌相答:_ 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_ 道士顾笑,予亦惊悟:_,动词,回头,动词,看,动词,环顾,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是岁十月之望 古义:_ 今义:_ (2)曾日月之几何 古义:_ 今义:_ (3)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古义:_ 今义:_,农历每月十五日。,动词,看。,多少。,几何学。,“反”是“返回”的意思;“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是两个词。,连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4.说出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 (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_ (2)履巉岩,披蒙茸:_ (3)适有孤鹤,横江东来:_ (4)掠予舟而西也:_,5.说出下列文
9、言句式的类型 (1)复游于赤壁之下:_ (2)揖予而言曰:_ (3)问其姓名,俯而不答:_,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名词用作动词,经过,踩踏,名词作状语,从东边,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介词结构后置句,“于赤壁之下”作“游”的状语,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省略句,省略主语“予”“道士”,6.翻译下列句子 (1)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译文:_ _,(2)顾安所得酒乎? 译文:_ _,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打算回到临皋。有两位客人与我同行,经过黄泥坂。(要点:望,农历每月十五日;自,从。),只是我们到哪里去弄些酒来呢?(要点:顾,只是;安所,哪里,什
10、么地方。),(3)归而谋诸妇。 译文:_,回家后,我与妻子商量。(要点:谋,商量;诸,之于。),互动 探究区,结构图引,后赤壁赋,(第1段)夜过黄泥坂,见风月冬景 (第2段)备肴谋酒 (第3段)复游赤壁所见所感 (第4段)入睡而梦,梦道士化鹤掠舟,1.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说说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和原因。,答案,研读探讨,答案 句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划然长啸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听其所止而休焉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感情变化的过程:平静的乐有景无酒的遗憾激昂的乐悲平静内心的虚无无着 感情变化的原因:作者因见到美景而乐,乐而歌,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
11、赤壁。又因景物生忧,忧而长啸,长啸之后又归于寂静、孤寂和悲伤之中,回到船上之后,放任漂流,心情又归于平静,梦醒后又虚无无着。,答案,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景物特征。,答案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月白风清。”清静、明洁、空灵。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阴冷清丽。 “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奇异惊险。,3.文中作者为何要写到“孤鹤”和“道士”?,答案 “孤鹤”和“道士”都不是现实中的鹤与道士,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现实中其苦闷无法排遣,只好借梦鹤与道士之幻境,表达对羽化升仙、逍遥无羁的追求,以求得解脱。,4.清代评论家金圣叹评说前赤壁赋与后赤
12、壁赋间的关系:“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请说说两赋在内容和情感上的关联。,答案 (1)后赋用道士化鹤的虚幻故事印证前赋的“羽化而登仙”“挟飞仙以遨游”,作为文章的高潮也是余韵,以抒发超脱的情怀。 (2)后赋中的“凛乎其不可久留”与前赋中的“望美人兮天一方”是同一片心肠。“望美人”而思君,处江湖而心系庙堂。 (3)前赋“共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后赋见鹤梦道士,一实一虚,但从情感上看,还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作者被贬后精神苦闷想寻找解脱的表现。,答案,答案 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全用白描,状景写情,语言自然却又精致,不事雕琢,却又字字如画。景色清冷
13、峭拔,不同于前赋的清幽。不仅展现了月色下山水的那份遗世独立的美态,而且充溢着浓浓的凭吊江山之幽情,造物者的天工和作者的历史情绪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再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白描式的写景语言,质朴清新,语淡而意丰。寥寥十六字,便逼真地写出了初冬月夜景色之清朗,环境之清空,气氛之静谧宁馨,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做了很好的铺垫。,品读赏析,本文写景的语言自然工致,诗情画意,请你找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反复品读,体味其妙处。,答案,拓展 提升区,苏东坡与黄州 余秋雨 去年夏天我刚去过黄州,印象还很深刻。记得去那儿之前,武汉的一些朋友纷纷来劝阻,理由是著名的赤壁
14、之战并不是在那里打的,苏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现在我们再跑去认真凭吊,说得好听一点是将错就错,说得难听一点是错上加错,天那么热,路那么远,何苦呢? 不管赤壁之战是否是在黄州打的,我还是想去看看,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的遗址,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看苏东坡的情怀。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好像王尔德说过,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迁移“悦”读,于是我还是去了。 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客观景物只提供一
15、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以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 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竟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
16、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在进行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选自苏东坡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