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3课《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3)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10291 上传时间:2018-09-0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3课《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3)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3课《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3)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3课《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3)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3课《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3)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第3课《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3)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作 者:刘 征,过万重山漫想,浏览:,过万重山漫想,刘征,原名刘国正,1926年出生,北京人,当代著名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多年从事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工作。著作有刘征十年集,刘征文集等。,课前,漫想:,过万重山漫想:,随意、不受约束地畅想。,万重山:,三峡,是写作者经过万重山时飞跃的神思、联翩的浮想,即作者有感于三峡的壮美景色而任自己的思绪穿越古往今来。,早 发 白 帝 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文章写的是三峡的观感,为何题目叫“过万重山”?,“过万重山”是从李白的朝辞白帝城“轻舟已过万重山”引用过来的。文章不

2、用“三峡”而取“万重山”之意,目的是突出三峡山势险峻,万山重重的特点,为下文隐喻经历千难万险设下一个伏笔。,写作背景:,过万重山漫想写于1980年,当时改革开放刚在中国大地上启动,许多领域需要去探索和进取,中国当时如何发展,如何建设,可以说每个人都没有方向。刘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写下了这篇文章。他写自己过三峡时想到社会主义建设有如三峡般艰险,时代需要无数敢于开天辟地、开拓前进的“第一个”,并期望人们争做“第一个”,发扬“第一个”的精神。,夔门(ku) 耸峙(zh) 攲侧(q) 无恙(yng) 抟(tun) 上溯(s) 摧山坼(ch)地 燧(su )木 翎(lng)毛 端睨(n) 啃噬(kn s

3、h) 追溯(s),语音朗读:,(3-9)漫想第一个过三峡 的人,所想(3-13),所见(1、2)三峡奇险的景色,所感(14、15),感到未曾有过的喜悦,(10-13)无数第一个和 千百年后人们对我们的评价,引起作者漫想的起点在何处?终点又在何处?,起点:夔门 终点:船过三峡,思考:,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展开联想的语句?,(1)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思维的起点) (2)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思维的展开) (3)再想下去。(思维的延伸) (4)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思维的深化),梳理文章的思路:,扣

4、住( )展开漫想,以( )为起点,由万重山的奇险想到 ( ),追溯上去,进而想到许许多多( ),时间再往未来推移,想到千百年后人们也将对我们的精神表示崇敬,最后以( )为思路的终点,表达( )。,过万重山,夔门,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第一个,船过三峡,阅尽艰险后的喜悦,研读第一部分,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以其险峻的地形 、绮丽的风光 、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著称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它西起四川省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南津关, 全长约204千米。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又称夔峡,全长8公里,景色雄伟壮丽。,两面隔江对峙的绝壁,组成了一

5、道天造地设的大门,这就是夔门。夔门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雄”的美称。过了夔门,就进入了瞿塘峡。,长江三峡第二峡巫峡,长45公里,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幽深秀丽,像一条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70公里,特点是滩多水急。,段落朗读:,1、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进入三峡后,集中笔墨写了哪四个景观?目的是什么?,空间、江流、高山、太阳,目的:突出山高,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高的?,(1)正面写山:四个“有的”幻灯片5.ppt (2)侧面写山:空间狭小、江流狂暴、太阳隐去、落进另一个天地,研读第二部分,作者的漫想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漫想到哪些内

6、容?,(1)漫想之一:想到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幻灯片1.ppt,(2)漫想之二:想到在人类漫长历史中无数的第一个幻灯片3.ppt,(3)漫想之三:想到千百年后人们对我们的评价,研读第三部分,思考: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的喜悦”和“未曾感到的喜悦”分别是什么?,作者过万重山后,感觉如何?,喜悦,(1)知难而进、排除万难、取得胜利、苦尽甘来的喜悦,(2)看到人们从事伟大的建设事业所带来的喜悦以及畅想今人将赢得子孙后代崇敬的喜悦,描写沙鸥,借物抒情,衬托作者过山后的喜悦之情。,第14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文章主旨作者热情讴歌了知难而上、开拓进取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语言特色:,1、语言准确而生动,流畅而富有表现力。 2、联想丰富。 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动词用的多并且灵活。幻灯片4.ppt,理解关键词 再次明确本文主旨,1、本文中的“第一个”和“三峡”象征什么?“第一个”象征在未知领域里,敢为人先,不怕困难和失败的人。“三峡”象征了等待人们去征服、去开拓的未知领域。,2、对比第二段和第十五段的景物描写,体会“喜悦”所蕴涵的哲理。 由“艰险”到“喜悦”说明了闯过艰险的征途就有胜利的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教 > 职教语文 > 高教版 > 拓展模块